-
从表型到分子: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是由许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人体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关键基因与代谢产物,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鉴定在临床诊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进行全面回顾.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全面捕捉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也从最初的表型鉴定和化学鉴定演变到了分子水平鉴定.本综述整合了肠道菌群的主要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评价,特别关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鉴定中的应用,这种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预示着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全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组织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进化及其表达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维持肺泡结构,促进呼吸作用和对氧的吸收及利用,磷脂酰胆碱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主要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胆碱激酶基因Chok-α和Chok-β、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基因Pcyt-α和Pcyt-β以及胆碱磷酸转移酶基因Cpt的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以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为对照,测定了这些基因在肺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Chok-α、Chok-β、Pcyt-α、Pcyt-β和Cpt基因序列高原鼢鼠与以色列鼹鼠(Nannospalax galili)的同源性最高,高原鼠兔与北美鼠兔(O.princeps)的同源性最高,均高达90%以上;高原鼢鼠Cpt与以色列鼹鼠,高原鼠兔Chok-β、Pcyt-β和Cpt与北美鼠兔有平行进化位点.选择压力分析表明,高原鼢鼠Chok-α亚基第4位的赖氨酸、第5位点的苯丙氨酸和第10位的谷氨酸,高原鼠兔Chok-β亚基第4位蛋氨酸,高原鼢鼠Cpt第163位谷氨酸,这些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IFT评估结果发现,高原鼠兔的Chok-β亚基中第212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和Pcyt-β亚基第18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对其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mRNA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Chok-α和Chok-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原鼠兔与SD大鼠(P<0.01),高原鼠兔Chok-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D大鼠(P<0.05);SD大鼠Pcyt-α、Pcyt-β和Cp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P<0.01),而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间无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SD大鼠相比,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氨基酸变异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两种高原动物的生理适应,更利于它们在高寒低氧的独特环境中获取氧并利用氧,从而促进呼吸作用,以加强能量代谢并适应低氧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rythroferrone在铁代谢与能量代谢中的功能联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Erythroferrone(ERFE)是人体内铁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的影响,并通过铁调素调节全身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其在贫血、无效造血、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除铁调节功能外,ERFE亦对全身能量和物质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其参与糖脂代谢、心血管疾病及骨代谢的调节,在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中呈现出ERFE复杂功能间潜在的联系。对ERFE功能联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ERFE亦有望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ERF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种疾病状态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期刊登的《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由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从事皮下免疫治疗(SCIT)相关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旨在总结SCIT不良反应的防治,重点阐述SCIT不良反应的分类、诊断、处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希望通过本共识为我国开展SCIT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SCIT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能力,进一步促进SCIT的规范应用。论著《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特点的研究》观察了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并比较其与蜗神经形态正常植入者之间的差异,探讨CND患者蜗神经损伤特点。《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手术疗效分析》分析了术前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特征研究》分析了0~12岁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与年龄相适应的参考值,为宽频鼓室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丹参酮Ⅱ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了丹参酮ⅡA是否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的凋亡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IL-17A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CRSwN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17A激活NLRP3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探讨了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继续教育园地《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链脂肪酸与儿童胃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短链脂肪酸是厌氧菌在盲肠和结肠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代谢产物,在结肠中被吸收后可以调节肠道能量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控肠道免疫功能、影响肠道分泌和吸收,并通过以上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从而改变儿童排便频次。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在人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儿童排便频次改变时,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也会改变。该文就短链脂肪酸在儿童不同排便频次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儿童不同排便频次提供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胰腺癌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和多种慢性代谢疾病密切相关。肥胖来自于能量获得和消耗不平衡,而胰腺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之一,兼具着促进消化吸收和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作用,在能量代谢中处于核心地位。流行病学证据证明肥胖、糖尿病及其造成的代谢异常与胰腺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是胰腺癌发病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本文综述了肥胖和2型糖尿病相关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证据、病生理基础、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基于代谢异常的胰腺癌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脏是一个具有高度代谢活性的器官。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是肾脏进行能量代谢的核心场所,其主要依赖脂质代谢为生理性水和溶质的重吸收提供能量。近来研究显示,TEC的脂质代谢重编程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表型。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往往伴随有TEC的异位脂质蓄积、脂肪酸转运紊乱及氧化功能缺陷等脂质代谢途径障碍,上述脂质代谢重编程可参与加重肾间质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塑TEC脂质代谢平衡,恢复TEC正常脂质代谢功能可能是潜在的肾间质纤维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概述生理和纤维化状态下TEC的脂质代谢特征,阐明TEC脂质代谢参与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的最新分子机制,总结目前逆转TEC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手段,为今后临床从TEC脂质代谢角度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作为肾脏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主要的损伤部位之一。近年来研究提示TEC线粒体受损伴随能量代谢障碍在AK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KI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促使TEC对能量代谢底物的利用发生改变,通过重编程能量代谢而适应病理环境,本文就TEC在正常生理环境的能量代谢、AKI病理环境的能量代谢、TEC能量代谢重编程与AKI发展及病理转归的关系作一综述,为AKI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策略循证建议(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以下简称新冠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特性,造成了破坏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自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毒株 [1]。其传播性更强、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更大,感染者除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和发热等主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恶心、腹泻、胃纳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2],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其中,老年、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更易进展为重症。部分患者会因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发营养不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引发免疫-内分泌-代谢的瀑布级联反应,造成代谢功能严重失调,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 [4,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指出,应当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摄入 [3]。医学营养治疗应当贯穿新冠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恢复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肪棕色化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两者维持体内骨代谢稳态。脂肪棕色化是将体内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转化为产热的棕色脂肪的生物学过程,受环境、运动、营养素及信号分子诱导。脂肪棕色化能调节体内骨代谢,通过分泌脂肪因子,如成纤维生长因子-21、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影响成骨、破骨能力。脂肪棕色化也可通过肠道微生物群介导,经免疫途径影响骨代谢。衰老机体脂肪棕色化能力降低,与骨质疏松状态下骨代谢失调有关;而儿童和青少年脂肪棕色化活跃,骨代谢维持健康状态。通过运动、补充营养素(辣椒素、白藜芦醇、槲皮素等)等方式可促进脂肪棕色化并维持棕色脂肪组织,对机体骨代谢起到积极作用。未来,明确脂肪棕色化与骨代谢之间具体的调节模式,对干预脂肪棕色化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