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长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指腹缺损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8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19例,均为单指受伤.示指7例,中指8例,环指3例,小指1例.结果 所有的皮瓣以及植皮区域均有色素沉着.15例患者对皮瓣修复满意,2例一般,2例不满意.均无寒冷不耐受情况.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伤指远指间关节周径,伤指近、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对比健侧同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恢复评定S3有7例,S3+有12例.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指腹缺损的修复选择之一,具有血运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虽然随访时感觉恢复略差,但可以接受.术后需要加强功能锻炼以解决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如何解决色素沉着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讨论逆行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指背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们收治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7指,应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0 cm。皮瓣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覆盖受区,掌背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7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13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好,肤色质地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无臃肿,伤指活动功能满意,无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皮瓣两点分辨觉达7~10 mm,平均8 mm。手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优6例,良1例。患者对伤指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采用指动脉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供区以掌背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接力皮瓣修复,操作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兼顾耐用性和美观,供区可直接缝合,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后感觉功能随访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随访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后的感觉恢复情况,为探讨重建指腹的最佳术式提供参考。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47例行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患者进行感觉随访。其中缝合指固有神经20例,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27例。皮瓣面积为3.0 cm×2.5 cm~1.5 cm×1.0 cm。感觉随访内容包括单丝触觉、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感觉分级(S 0~S 4)、两点分辨觉。 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6、9、12个月均获得随访,最长随访至术后30个月,平均(15.3±0.3)个月。术后12个月感觉恢复情况:S 1 6例,S 2 6例,S 3 28例,S 3+ 7例。其中31例超过12个月以上的系统随访,感觉分级结果在12个月以后无明显进展。S 3+的7例患者两点分辨觉为9~15 mm,皮瓣的面积为1.5 cm×1.0 cm~1.8 cm×1.3 cm。其中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4例,测得两点分辨觉为11~13 mm,皮瓣面积为1.5 cm×1.0 cm~1.5 cm×1.5 cm。 结论: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术后30个月内,感觉较难恢复到S 4,小面积的皮瓣感觉恢复更好,缝合指固有神经或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对皮瓣感觉恢复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带胫前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足背创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前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建手指指腹常用的两种皮瓣感觉恢复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游离趾侧腹皮瓣重建手指指腹后感觉恢复的对比,探讨修复手指指腹的最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以前重建手指指腹患者共59例,其中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1例31指,采用游离趾侧腹皮瓣修复28例36指,术后接受相同感觉再训练。术后随访时间为20个月至7年8个月,平均(25.3±0.5)个月。测定内容包括感觉分级(S 0~S 4)和两点分辨觉,并进行Jebsen手功能评定。 结果:采用趾侧腹皮瓣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S 3 7例7指,S 3+ 15例18指,S 4 6例11指。感觉恢复到S 3+以上的29指两点分辨觉为4~11 mm。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S 1 3例3指,S 2 6例6指,S 3 13例13指,S 3+ 9例9指,感觉恢复到S 3+以上的9指两点分辨觉为9~15 mm。采用趾侧腹皮瓣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明显优于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 P<0.05)。Jebsen手功能评定:优势侧游离趾侧腹皮瓣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结论:采用游离趾侧腹皮瓣重建指腹,指腹感觉恢复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于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指腹缺损的适应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全指腹后的感觉测定,探讨是否可作为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常用术式。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我们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全指腹缺损患者37例,术后28例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25.7±0.5)个月。皮瓣面积最大为4.0 cm×3.0 cm,最小为3.0 cm×2.0 cm。感觉随访内容包括:单丝触觉、两点分辨觉、感觉分级(S 0~S 4)。 结果:单丝触觉中位数:皮瓣远端4.31 mm,皮瓣近端3.61 mm。感觉分级:S 1 6例,S 2 11例,S 3 7例,S 3+ 4例。4例感觉分级S 3+患者的两点分辨觉为20~22 mm,其中2例仅在皮瓣边缘测得,皮瓣中央未测得。 结论:从感觉恢复的角度,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并不是重建拇指全指腹缺损的最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8年9月,我们采用保留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2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6.2 cm×3.7 cm~2.8 cm×2.2 cm。结果:2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功能及外观效果满意,两点分辨觉为4~11 mm,平均7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4例。结论: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皮瓣转移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掌侧及指端感觉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20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收治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h,创面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0 cm×3.0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类型和走行等情况,以此设计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者采用以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2.0 cm×1.5 cm~5.5 cm×3.5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上臂内侧中厚皮移植覆盖。记录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情况,比较术前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与术中探查结果,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供受区外观,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功能,依照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显示,2例患者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另41例患者保留有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其中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表面走行的1型20例;起始于桡动脉深支或拇主要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走行的2型16例,包含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基底区域的2a型10例、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头区域的2b型6例;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在第1掌指关节区域的交汇处的3型5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1.12±0.31)mm,伴行静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0.63±0.21)mm。拇指尺侧指背动脉主要集中在第1掌指关节尺侧和鼻烟窝区域。术中所见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和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一致。术后,4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供瓣区仅留有线性瘢痕,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处质地及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外形美观,拇指功能评价中优23例、良17例、可3例,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达S 4级者16例、S 3级者22例、S 2级者5例。 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同指远端特别是指间关节以远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能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分布,以便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供受区外观及拇指功能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20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39.6±10.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Sanders Ⅱ型16例、Ⅲ型24例。4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下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大“L”形切口组(采用传统的大“L”形切口跟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每组20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类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2)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围术期资料差异;(3)术后观察局部有无麻木感、是否钢板外露、切口皮肤坏死、术后1年是否有创伤性关节炎等手术并发症情况;(4)对比分析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Gissnae角和Bohler角。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0.94±0.08)cm、术中出血量(7.20±1.98)mL、手术时间(41.45±9.96)min、住院时间(8.45±2.01)d,大“L”形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4.35±1.63)cm、术中出血量(27.35±10.35)mL、手术时间(90.65±12.08)min、住院时间(17.15±6.72)d,关节镜组优于大“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70、-8.54、-14.04、-5.54, P值均<0.001)。(3)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术后关节镜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足背皮肤麻木。大“L”形切口组20例中,18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伤口愈合;有4例患者术后感足背外侧麻木,经治疗分别于术后8~14个月痊愈。(4)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关节镜组为(92.10±3.16)分、大“L”形切口组为(91.3±2.45)分,术后2组患者跟骨的Gissnae角和Bohler角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较,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切口愈合好、疗程短、术后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的患者107例(114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指别、损伤原因、蒂部切口设计、指腹缺损位置、皮瓣面积、供区植皮的形状及位置、瘢痕激光治疗的时机、康复治疗的时机与周期等12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结果:107例患者术后6个月至1年获得功能随访,其中40指发生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达3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指活动受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缺损位置无关( P>0.05),而与蒂部切口( P=0.030)、皮瓣面积( P<0.001)、植皮形状( P=0.008)、植皮位置( P=0.044)、激光治疗( P<0.001)、康复治疗时机( P=0.003)及康复治疗周期( P=0.001)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皮瓣面积大小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45;95%Cl:1.578~5.875; P=0.001),不利于患指活动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激光治疗(OR=0.017;95%Cl:0.003~0.102; P<0.001)和早期康复治疗(OR=0.139;95%Cl:0.026~0.754; P=0.022)是影响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早期瘢痕激光及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指腹患者术后患指活动受限的发生率;皮瓣面积较大是患指术后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其他术式修复缺损,以减少术后活动受限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