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临床应用的选择和治疗效果。 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拇指缺损患者18例,I度缺损10例,II度缺损8例。根据拇指缺损长度设计切取同侧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将 甲瓣趾腹做改良"V"字形切口,改善拇指指腹外观, 甲瓣切取游离皮瓣修复或人工真皮覆盖修复,定期随访。 结果:I~II度拇指缺损应用改良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术后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手指外形美观,接近健侧拇指,功能良好。指腹感觉恢复S 3~S 4,TPD为6~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6例。足部供区保留全部足趾,外形满意,不影响走路跑步,无疼痛等不适感。 结论: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临床较为实用,再造拇指外形逼真,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时皮瓣和供瓣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手外观满意度,测量患指与健侧拇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患手与健手虎口角。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术后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无感染;供区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指端及指腹无疼痛,皮瓣无异位感,拇指桡侧供区仅残留轻微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1 mm。18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满意。本组患者患指TAM为(140±5)o、患手虎口角为(94±9)°,分别与健侧拇指的(141±5)°、健手的(95±9)°相近( t=-2.024、-1.142, P>0.05)。 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为拇指指端、指腹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急诊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指尖毁损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手指尖毁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5年5月—2020年5月海军第971医院及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应用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进行整形性修复的手指尖毁损伤患者56例(56指)。56例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0~50(40.2±5.4)岁;拇指指尖毁损20例,示指指尖毁损17例,中指指尖毁损10例,环指指尖毁损9例;门挤压伤36例、机器挤压伤20例。指尖软组织缺损范围为0.60 cm×1.00 cm~0.80 cm×1.50 cm,甲床缺损0.40 cm×0.70 cm~0.60 cm×0.8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4.8±1.4)h。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的大小为0.71 cm×1.22 cm~0.88 cm×1.71 cm。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计算 甲瓣成活率。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甲生长时间,观察手指外观及质地;按照Zook甲床修复评定标准评价指甲修复情况,记录Semmes-Weinstein触压觉、两点分辨觉;应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3.5±0.6)h,术中出血量13~27(20.7±4.9)mL;56指移植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1例患者于术后48 h发生静脉危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17 h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均成活。所有患者随访20~45(30.8±11.2)个月,指甲生长总时间为6~13(9.7±2.1)个月。末次随访时,56例患者指甲生长正常、指腹螺纹及精细感觉均恢复,指甲无畸形、外形美观逼真,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保护性感觉恢复;Zook甲床修复评定标准优38例、良18例,优良率100%;Semmes-Weinstein触压觉0.1~0.2(0.32±0.14)g,两点分辨觉5~9(7.33±1.02)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秀46例、良好10例,优良率100%。结论: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手指尖毁损伤手术供区损伤小、毁损手指尖外形美观且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指尖毁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尺侧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尺侧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对拇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15例患者,采用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皮瓣结合虎口"Z"字成形术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间关节活动度、拇指外展角度、皮瓣两点分辨觉,使用密歇根手功能评分量表(Michigan hand outcomes questionnaire,MHQ)全面评估术后患者对患手功能及外观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Ⅰ期存活,随访时间为5.5~7.0个月,平均6.13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术后6个月可恢复至平均4.1 mm,拇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及外展角度分别为72.1°和92.7°,达到了健侧的82.2%和95.7%。MHQ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对患指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皮瓣结合虎口"Z"字成形术是治疗拇指末节尺侧缺损的有效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于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指腹缺损的适应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全指腹后的感觉测定,探讨是否可作为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常用术式。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我们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重建拇指全指腹缺损患者37例,术后28例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25.7±0.5)个月。皮瓣面积最大为4.0 cm×3.0 cm,最小为3.0 cm×2.0 cm。感觉随访内容包括:单丝触觉、两点分辨觉、感觉分级(S 0~S 4)。 结果:单丝触觉中位数:皮瓣远端4.31 mm,皮瓣近端3.61 mm。感觉分级:S 1 6例,S 2 11例,S 3 7例,S 3+ 4例。4例感觉分级S 3+患者的两点分辨觉为20~22 mm,其中2例仅在皮瓣边缘测得,皮瓣中央未测得。 结论:从感觉恢复的角度,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并不是重建拇指全指腹缺损的最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第二趾甲瓣游离移植修复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不包括拇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同时伴有骨质、甲床和指腹缺损的手指末节缺损患者10例10指,均采用游离第二趾甲瓣修复手指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0例第二趾甲瓣全部存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皮瓣稍显臃肿,行二次修饰性皮瓣修薄术。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手指外观接近正常,指腹饱满,拥有指纹,质地良好,皮瓣色泽与正常无异,两点分辨觉为4~8 mm,平均6.5 mm,指甲平整、外形良好,应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对手指及足部供区瘢痕进行评价,手指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5分,供区瘢痕VSS评分平均为1.5分,所有病例手指屈伸活动功能正常,足部供区行走及跑跳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游离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部分复合组织缺损取得理想效果,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和患者受益率是可接受的,在不损伤足第一趾前提下,再造手指指甲与指腹外形相对美观,拥有指纹,感觉良好,且供区创伤较小,不仅重建和恢复了手的功能,更重要是获得较好的整形美学效果,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离断指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离断指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拇指再造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65(42.1±11.1)岁。12例患者共有51个离断手指,其中离断拇、示、中、环、小指4例,拇、示、中、环指3例,拇、示、中、小指2例,拇、中、环、小指2例,拇、示、中指1例。一期清创后拇指缺损Ⅲ度2例、Ⅳ度4例、Ⅴ度6例。12例51个断指中,10例14指行断指再植术;12例37指不能再植,其中12例12指符合作为再造拇指的供指条件(拇指9例、环指2例、示指1例)。患者一期行手部清创、断指再植、创面覆盖,符合再造拇指条件的12指均寄养于足背,供血动脉均为跗外侧动脉。寄养指成活后,二期行寄养指回植再造拇指。一期手术术后观察寄养指的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张力,判定手指血管是否畅通,寄养指是否成活。二期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造拇指的血液循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结果:12例12指行一期足背寄养术,术中吻合血管顺利,均一次通血成功;手术时间4.2~7.9 h,平均6.2 h;术中出血量250~750 mL,平均520 mL。一期术后足部寄养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切口一期愈合,寄养指均成活。一期手术1~4个月后行二期寄养指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时间3.0~5.5 h(平均4.1 h),术中出血量110~310 mL(平均220 mL);术后再造拇指颜色红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3 s,指腹张力适中,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再造拇指均成活。二期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骨折愈合时间1.5~4.0(2.1±0.5)个月。12例12指再造拇指中,3例3指发生肌腱粘连,其中1指行肌腱松解、2指拒绝松解继续功能锻炼。随访期间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指腹无萎缩,拇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及运动恢复满意,再造指能与其他手指配合完成抓、握、捏等基本动作。术后6个月再造拇指功能优2例、良7例、可3例。结论:足背外侧是寄养指良好的寄养部位,跗外侧动脉是寄养指可靠有效的供血动脉,对多指离断、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离断指一期足背跗外侧动脉供血寄养、二期回植再造拇指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指腹缺损26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和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应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26例单指指腹缺损,其中指腹缺损23例,指腹合并指背软组织缺损3例;拇指11例,手指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2.0 cm~5.0 cm×3.5 cm,皮瓣面积3.5 cm×2.5 cm~5.5 cm×4.5 cm,前臂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均电话预约来医院随访,随访内容为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对指持物稳定性及供区。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满意,对指持物稳定性好,皮瓣感觉恢复良好,TPD为6~8 mm,平均6.8 mm,患者前臂供区均只存留线形瘢痕,无明显不适。有3例略显臃肿,术后3个月进行了皮瓣修整,外观满意。结论:应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贵要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指腹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术后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指体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指5例,中、环指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指腹7例,指背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皮瓣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皮瓣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1周后消退;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指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指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指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指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