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 对50 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生理参数.分别计算各参数以及年龄、性别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Ⅱ期纺锤波指数及特征(频率、时长和波幅)的相关性.其中庞加莱图中的SD1 代表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正指标,SD2 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逆指标;脉搏传导时间(PTT)下降指数代表血管交感神经稳定性.结果 SD1(β =-0.512,P<0.05)和PTT下降指数(β =-0.271,P<0.05)与纺锤波指数分别呈负相关,SD2 与纺锤波指数呈正相关(β =0.474,P<0.05).睡眠期变化指数、NREMⅠ期占比和皮质EEG微觉醒指数均与纺锤波指数呈低度负相关(r =-0.316,r =-0.359,r =-0.326;均P<0.05).年龄与纺锤波指数呈负相关(β =-0.422,P<0.05).深睡期δ功率与纺锤波幅度呈正相关(β=0.65,P<0.001).未发现性别与纺锤波有相关性.结论 睡眠纺锤波的产生依赖于良好的睡眠及稳定的自主神经.其与认知相关,能反映神经突触连接的强度,这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提供了佐证,也为评价认知和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生理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戊巴比妥钠及速眠新Ⅱ麻醉对新西兰兔心电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戊巴比妥钠及速眠新Ⅱ麻醉对新西兰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20只,先后(相隔1周)分别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麻醉状态下,记录心电图,并对心电图各波段进行测量,对比前后心电图.结果 两种麻醉药物作用下心电图均表现为P波在Ⅱ、Ⅲ、AVF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测得心率较速眠新Ⅱ加快[(324.9±36.73)次/min vs(145.8±31.86)次/min,P<0.05];速眠新Ⅱ麻醉后有50%的新西兰兔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戊巴比妥钠麻醉后P波时长小于速眠新Ⅱ[(0.032±0.010)s vs(0.036±0.007)s,P<0.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P波波幅大于速眠新Ⅱ[(0.081±0.043)mV vs(0.059±0.021)mV,P<0.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的PR间期小于速眠新Ⅱ[(0.058±0.007)s vs(0.075±0.008)s,P<0.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QT间期小于速眠新Ⅱ[(0.116±0.019)s vs(0.169±0.024)s,P<0.0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QT离散度亦显著小于速眠新Ⅱ[(0.009±0.006)s vs(0.018±0.012)s,P<0.05].结论 与戊巴比妥钠相比,速眠新Ⅱ更容易引起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减慢及QT间期延长,戊巴比妥钠对心电生理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内界膜移植转归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人眼内界膜移植的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6例,采用常规23G经睫状体平坦部无缝合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内界膜剥除,将剥除的内界膜置入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中染色,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后备用.选择青紫蓝兔6只,速眠新Ⅱ注射液麻醉后行23G无缝合常规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晶状体,保留晶状体前囊膜,应用4 mg/0.1 mL曲安奈德染色玻璃体后将其切除,然后行人工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约1 PD范围,在脱离的视网膜边缘部作一长约1.5 mm的条形裂孔,将染色好的人眼视网膜内界膜填塞入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方.分别于术后3、10、30天采集术眼眼底彩色图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观察移植物情况;采集图像后,各时间点处死内界膜移植片在位兔1只,制备快速冰冻病理切片,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上皮层下的内界膜变化.结果 术后3天眼底彩色图像及OCT图像可见4只兔内界膜移植片在位、2只兔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内界膜移植片移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术后10天,眼底彩色图像可隐约观察到内界膜移植成功的4只兔视网膜下浅黄色内界膜移植片,OCT图像可观察到移植的内界膜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片段化.术后30天,眼底彩色图像及OCT图像中内界膜移植片均已不可辨认,黄绿色荧光条带消失.结论 移植入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的人眼视网膜内界膜最终被降解吸收,不会在视网膜下形成永久性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合麻醉对五指山小型猪长达8小时实验的麻醉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氯胺酮、速眠新II和咪达唑仑混合液诱导麻醉,氯胺酮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实验时间长达8 h的五指山小型猪的全身麻醉效果.方法 18头体重 (20. 3 ± 1. 9) kg的五 指山小型猪采用联合氯胺酮、速眠新II和咪达唑仑耳后肌肉注射诱导麻醉成功后,氯胺酮与丙泊酚混合液静脉持续泵入,观察诱导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小型猪进入麻醉状态后0、0. 5、1、 1. 5、2、4、6、8 h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反射活动和镇痛镇静肌松效果.结果 18头成功麻醉,4头术中死亡,原因分别为低血容量性休克、麻醉意外、左主干血栓和再灌注心律失常.麻醉全程中猪的镇痛、镇静、肌松效果显著,平均显效时间为 (4. 8 ± 1. 2) min,维持时间为 (54. 1 ± 5. 8) min.1~8 h间,小型猪的眼睑反射、角膜反射和肛门反射均迟钝或消失; 麻醉全程 体温均呈下降趋势,麻醉后1h体温较0h差异有显著性(P< 0. 05),4h降至最低点后维持稳定.血压逐步下降,因球囊阻断前降支血流诱发心肌梗死致使血压在2 h降至最低,2 h与0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5).球囊撤出后,血压和心率回升至相对稳定水平.呼吸虽有波动,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速眠新Ⅱ和咪达唑仑复合诱导麻醉,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维持麻醉方案具有操作简单、起 效快,麻醉全程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对稳定,并且镇痛镇静肌松效果良好等优点,适合小型猪的全身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改善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睡眠质量.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骨科老年手术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75~93岁,BMI 18.5~23.9 kg/m2,ASAⅡ 或 Ⅲ 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缝皮时停止使用麻醉药物,静注托烷司琼5 mg后接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开启术后镇痛,D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1.5~2.5μg/kg+托烷司琼5 mg+右美托咪定2μg/kg.C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1.5~2.5μg/kg+托烷司琼5 mg,泵注速度1.0~2.5 ml/h,单次追加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总容量100 ml.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时患者行自控镇痛或非甾体抗炎药物辅助.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前给予静注氟马西尼0.3~0.5 m g、新斯的明0.5~1 mg、阿托品0.2~0.5 mg.于术前1天(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和术后第4天(T4)分别收集患者晨起第一次尿液2 ml,检测并记录6-羟基硫酸褪黑素(aMT6s)浓度.于术前、术后24、48 h和出院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结果 D组T1-T4时aMT6s明显高于C组(P<0.05).D组术后24、48 h和出院前PSQ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年与中老年OSA患者睡眠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OSA患者的夜间睡眠缺氧程度及睡眠结构,为缓解OSA患者的睡眠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择2017-02-2019 01期间确诊为OSA的438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19例,年龄(28.5±5.1)岁;中老年组31 9例,年龄(45.8±2.7)岁,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PSG记录的结果.结果:①青年组的AHI、氧减指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②中老年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的Ⅰ期(61.1±4.3)%明显高于青年组(53.3±3.4)%,而青年组的NREM的Ⅱ期(33.2±2.3)%、Ⅲ+Ⅳ期(4.3±1.3)%均高于中老年组Ⅱ期(29.2±3.9)%、Ⅲ+Ⅳ期(2.6±0.9)%.NREM各分期睡眠所占的百分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快速动眼睡眠期(REM期)所占的百分率及微觉醒指数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组46.2%伴有高血压,中老年组47.0%伴有高血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EM期特别容易受到年龄的影响,年龄影响慢波睡眠.中老年人的睡眠结构展示了其睡眠特征:总睡眠时间减少、慢波睡眠、睡眠效率低、睡眠延迟.青年人的夜间缺氧程度更为严重,AHI、氧减指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人,但睡眠结构2组相近,显示青年人有很强的睡眠生理代偿和调节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人灵长类个性化麻醉方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氯胺酮、舒泰、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等4种全身麻醉药或其组合对非人灵长类的麻醉效果,探寻能替代或者减少氯胺酮使用的个性化麻醉方案.方法 以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方案作为对照,另设单独使用舒泰、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舒泰复合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速眠新Ⅱ等麻醉4个实验组,每组选取5只食蟹猴进行实验,记录麻醉后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以比较各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其他四种麻醉方案在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和麻醉诱导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方案麻醉维持时间分布在30~200 min之间.在非人灵长类的全身麻醉中,舒泰可以很好地替代氯胺酮;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麻醉可取得较长的麻醉维持时间,并减少氯胺酮的使用量;舒泰与速眠新Ⅱ联用、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Ⅱ联用的方案也可替代氯胺酮,且麻醉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在一定的麻醉时间内,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氯胺酮的使用量,不同麻醉方案灵活运用可满足不同实验对麻醉维持时间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域补气及不同有机质水平对设施桃养分吸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七年生‘中油4号’设施桃(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ana‘Zhongyou4’)为供试材料,共设6个处理:土壤通气条件下分别补充有机质至1%、3%、5%(分别记为TCK、T3%和T5%),不通气条件下亦补充有机质至1%、3%、5%(分别记为BTCK、BT3%和BT5%),以TCK和BTCK为双对照,研究不同梯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结合根域补气(以下简称“气肥处理”)对设施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从养分吸收和光合性能角度分析了影响果实品质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对地上各部位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发现,不同处理下的全氮含量在叶片聚集,以T5%处理的叶片中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全磷含量在各个部位的分布较为平均,以叶片中的含量最高,一年生枝中含量最少.不同处理间全钾含量主要积聚在叶片和果实,一年生枝次之,新梢中最少.同一有机质梯度下通气处理的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不通气处理;同一组织中均以T5%处理下的氮、磷和钾含量最高.(2)气肥处理能显著提高设施桃叶片的光合特性.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设施桃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也随之升高,T5%处理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设施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也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以T5%处理下的效果最显著.T5%处理的设施桃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5%处理下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天线转换效率眠(Fv/Fm)差异不明显.(3)气肥处理可改善果实品质.T5%处理明显提高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增加果实糖酸比.本实验条件下T5%为最佳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日疟根治药他非诺喹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他非诺喹(tafenoquine,TQ)是继伯氨喹(primaquine,PQ)之后用于治疗带有休眠子疟原虫的根治药物,Ⅰ、Ⅱ期实验表明具有较高组织结合度,表观分布体积(V/f)为1 530~2 550 L,药物半衰期14 d,是PQ的50倍,最低药效血浆浓度80ng/mL.Ⅲ期及数个关键性临床观察显示单独使用TQ对间日疟、恶性疟均有治疗和预防功效.临床使用推荐方案是TQ300mg+氯喹(chloroquine,CQ)1 500 mg/3 d.单剂量TQ 300 mg 6个月内对间日疟原虫治疗,抗复发功效为62.4%~89.2%,TQ 200 mgx3 d对恶性疟疗效100%.细胞色素CYP-2D6对TQ代谢影响尚有争议.TQ对儿童影响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还不能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长半衰期特性使TQ对G6PD酶活性缺乏患者溶血伤害大于伯氨喹,因此不建议G6PD酶活性低于正常中位值70%患者使用.如果G6PD酶活性检测实现廉价、便利、高效,并与TQ共同广泛使用,将可能加速推进全球消除疟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舒泰、速眠新Ⅱ和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比格犬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本实验采用舒泰、速眠新Ⅱ全身麻醉并配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研究其在比格犬开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麻醉前15 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1 mg/kg),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舒泰(2 mg/kg),同时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02 mL/kg),术部皮下注射0.5%利多卡因溶液(0.1 mL/kg).检测指标包括麻醉镇痛评分,麻醉前后动物心率、呼吸和体温变化.结果 1.利多卡因可以显著增加麻醉镇痛效果;2.阿托品使犬心率显著增加;3.复合麻醉方法对犬呼吸和体温有一定影响,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此复合麻醉方法安全性较高及麻醉镇痛效果好,可以满足犬开颅手术对于麻醉效果的要求,但对犬的心率影响较大,因此对心率要求较高的实验需谨慎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