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酸蚀性牙齿磨损(erosive tooth wear),俗称酸蚀症,是指化学和机械因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丧失,各种内外源性酸作用于易感的牙齿是引起酸蚀症的主要原因[1].近年,随着修复材料及现代粘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微创的方式对酸蚀症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治疗[2].本文介绍1例胃食管返流导致牙列重度磨损的酸蚀症患者微创修复的过程,并用(殆)力分析仪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咬合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酸蚀后不同时间应用两种牙膏对牙釉质再矿化和抗酸蚀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多数学者建议食用酸性食物30 min以后刷牙,以减少牙齿磨损,但不同时间应用牙膏制剂再矿化的效果差异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在酸蚀后即刻和酸蚀后唾液浸泡30 min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牙膏或含氟牙膏,对酸蚀牙釉质再矿化和再矿化后抗酸蚀的影响.方法:取50个牛牙釉质样本,经碳酸饮料酸蚀后随机分为5组进行再矿化实验,空白对照组置于天然唾液中30 min;即刻含氟组和即刻生物活性玻璃组分别立即涂抹含氟牙膏浆和生物活性玻璃牙膏浆,然后置于天然唾液中30 min;30 min后含氟牙膏组和30 min后生物活性玻璃组置于天然唾液中30 min后,再分别涂抹含氟牙膏浆和生物活性玻璃牙膏浆;再矿化实验后,将各组样本再次经碳酸饮料酸蚀.再矿化实验与再酸蚀实验后,检测各组样本表面显微硬度,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再矿化实验后,各组表面显微硬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物活性玻璃组表面显微硬度值高于含氟组(P<0.05),30 min后含氟牙膏组表面显微硬度值高于即刻含氟组(P<0.05);②再酸蚀实验后,各组表面显微硬度值降低幅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物活性玻璃组表面显微硬度值降低幅度低于含氟组(P<0.05);③再矿化及再酸蚀实验后,空白对照组釉柱间质破坏最严重,间质表面较釉柱明显降低;生物活性玻璃组表面最为平坦,釉柱与釉柱间质破坏最小,表面可见有大量球形颗粒附着;④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增强酸蚀牙釉质再矿化及抗酸蚀效果,酸蚀后即刻应用含氟牙膏减少其再矿化;酸蚀后即刻和酸蚀后唾液浸泡30 min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牙膏对釉质再矿化和抗酸蚀的效果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的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因胃食管返流导致的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明显修复,无明显冷热敏感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90.00%;随访1年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74.11±26.38、(136.50±42.80)N,均明显大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3、4.169,P=0.008、0.000).结论:微创咬合重建与美学修复治疗重度酸蚀性牙齿磨损患者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渗透树脂与树脂粘接剂预防牙釉质早期酸蚀性磨损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与粘接剂对牙釉质早期酸蚀性磨损的预防效果.方法 使用2018年6月至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收集的正畸减数前磨牙110颗制作70个釉质样本.使用不同酸蚀条件(pH为1.6、2.4、3.2、4.0的盐酸溶液,酸蚀时间30或60 s)处理40个样本(每种条件样本量为5),筛选可获得早期酸蚀釉质(表面软化,但无组织丧失)的处理条件.用此处理条件制作30个早期酸蚀釉质样本,分为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材料)、渗透树脂组(应用渗透树脂)和粘接剂组(应用Singlebond粘接剂)(每组10个),进行30 d酸蚀磨损(酸蚀+刷牙)循环处理.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循环前后对照组釉质厚度的变化以及渗透树脂和粘接剂组样本表面材料厚度的变化.结果 pH为4.0、酸蚀时间为60 s时,可形成早期酸蚀釉质.30 d循环后,对照组釉质酸蚀磨损达(29.71±6.72)μm,渗透树脂组表面材料酸蚀磨损约为(5.60±2.24)μm,粘接剂组约为(2.89±1.03)μm;渗透树脂组与粘接剂组样本下层釉质未受酸蚀循环的影响,材料损耗比分别为0.41±0.14和0.29±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渗透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可导致(12.95± 2.22)μm的牙釉质丧失.结论 本项研究所用渗透树脂与树脂粘接剂对牙釉质早期酸蚀性磨损有相同的短期防护效果;树脂粘接剂对牙釉质损伤小,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Sn2+/F-牙膏和漱口液对牙齿抗酸蚀性磨损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单纯和联合使用含Sn2+/F-牙膏和漱口液对牙齿的抗酸蚀性磨损效果.方法:收集智齿85颗,制备牙釉质和牙本质试件各36个.以3个釉质和3个本质为一组,制作一个腭基托.选取12名受试者分成4组佩戴(n=3),每日定时用1%柠檬酸浸泡4次,5 min/次.在首次和末次浸泡后口腔维护,A组:不含牙膏刷牙(对照)、B组:刷牙(Sn2+/F-牙膏)、C组:刷牙+含漱(Sn2+/F-漱口液)、D组:含漱,重复7 d.用接触式轮廓仪评估表面损失(SL),并用显微硬度仪计算表面显微硬度降低值ΔSMH.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分析数据,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D组相比,A组SL和ΔSMH最大(P<0.05).D组SL和 ΔSMH最小(P<0.05),ΔSMH均无显著差异(P>0.05).B与C组相比,SL和ΔSMH均无显著差异(P>0.05).牙本质较釉质SL和ΔSMH高(P<0.05).结论:单纯使用含Sn2+/F-牙膏或漱口液可减少牙齿的酸蚀性磨损,联合使用并不能加强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牙本质敏感症即暴露的牙本质对外界刺激如温度刺激、吹气刺激、机械性刺激、渗透压刺激或化学刺激产生的短而尖锐的疼痛,这种疼痛不能归因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牙齿缺陷或疾病[1].牙本质敏感症是多种诱因联合作用的结果,常见诱因有错误的刷牙方法导致磨损、重度磨耗、内源性或外源性酸蚀等[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的磨损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陶瓷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与口腔组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高度美观性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良好的磨损性能对修复体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机制及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陶瓷材料提供思路.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在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涉及口腔修复陶瓷材料磨损性能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dental ceramic material,wear property",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全瓷材料自身耐磨性均高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全瓷材料中氧化锆陶瓷磨损性能最佳,美学性能较弱.②玻璃陶瓷中氧化锆加强型硅酸锂玻璃陶瓷磨损性能较好,但应用时间较短,长期疗效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③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中树脂纳米陶瓷材料磨损性能优于聚合物渗透陶瓷.④在后牙区全冠修复可选择氧化锆陶瓷,前牙区全冠修复可以根据患者的美学需求选择高透性氧化锆陶瓷或玻璃陶瓷.⑤贴面、嵌体和高嵌体修复可选择长石瓷、玻璃陶瓷和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但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耐磨性差,需避免用于高应力承载区.⑥对牙本质暴露、氟斑牙和牙齿酸蚀症患者可考虑树脂纳米陶瓷材料,但这类患者适宜的陶瓷材料相关研究较少.⑦表面粗糙度对陶瓷材料的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临床口腔修复应用中采用良好的抛光表面可提高陶瓷材料磨损性能,而且对修复体进行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职业性牙酸蚀病3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职业性牙酸蚀病(ODE)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3例ODE病例的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病例均有明确的较长时间酸雾和(或)酸酐接触史,工龄为9.5~17.4年;均出现前牙硬组织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均可排除磨耗、磨损、外伤、牙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龋齿和楔状缺损等其他牙齿硬组织疾病,并可排除酸性食物、饮料、药物和某些疾病导致的非ODE.2例病例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二级或三级牙酸蚀,在被判定为疑似ODE后5个月和8年才进入职业病诊断程序,均被诊断为ODE(贰度);1例病例前牙区有两个牙齿为一级牙酸蚀,在被判定为疑似ODE后2周进入职业病诊断程序,被诊断为ODE(壹度).结论 ODE发病具隐匿性,初期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可根据酸雾和(或)酸酐的职业接触史、病史和临床特征进行ODE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