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采气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野外采气作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资料。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比较不同社会支持评分组间的职业应激相关因素水平。结果: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24.00(19.00,28.00),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班制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社会支持评分与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工作单调性等均呈正相关( P<0.05),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等均呈负相关( P<0.05)。社会支持评分高组作业人员的付出、工作单调性、睡眠障碍和每日紧张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 P<0.01),社会支持评分低组的回报、自我效能、正性情感和工作满意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 P<0.01)。 结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缓解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职业应激,保护其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睡眠质量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等,评价作业人员的个体特征、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应激反应及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情况。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质量与职业应激的相关分析采用Sperman秩相关,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不同岗位、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吸烟与饮酒情况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班制的作业人员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评分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正性情感、尊重、自尊感、控制策略、支持策略和自我效能评分均呈负相关( r s=-0.361、-0.311、-0.238、-0.261、-0.248、-0.212、-0.139、-0.188、-0.152、-0.226, P<0.01),与社会支持、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呈正相关( rs=0.312、0.279、0.547、0.493、0.429、0.599, P<0.01)。与睡眠质量评分高组比较,睡眠质量评分中、低组的付出、工作单调性、每日紧张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负性情感评分均较低,尊重、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自我效能、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抑郁症状多发、每日紧张感高、高负性情感、工作单调性高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OR=3.417、2.659、2.913、1.543)。 结论: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负性情感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57例恙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十堰市郧西县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T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TD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 - 12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7例TD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临床表现(焦痂或恙螨、高热、皮疹及伴随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测结果、野外作业及游玩史等。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及焦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抗体(Ot-Ab-IgM)、恙虫病东方体(Ot)。使用TD积分诊断量表计算每例患者积分,积分≥8.5分为临床诊断TD。根据系统损伤数量(0、1、2、≥3个),将57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分析TD对其系统功能的损伤情况。结果:57例TD患者中,男性26例(45.61%)、女性31例(54.39%),40 ~ 79岁患者占比为92.98%(53/57);89.47%(51/57)的患者职业为农民。5月为TD发病最高峰,发病19人,占该年发病患者的33.33%(19/57)。54例患者发病前曾有野外作业或野外游玩史。57例TD患者的高热发生率为100.00%(57/57),焦痂或恙螨发现率为80.70%(46/57),皮疹发生率为98.25%(56/57),恙虫病三联征(同时出现焦痂、高热、皮疹)发生率为80.70%(46/57),嗜酸性粒细胞(EOS)下降发生率为100.00%(57/57),77.19%(44/57)的TD患者出现多系统功能损伤(multi-system functional damage,MSFD)。57例患者TD积分诊断量表积分范围为8.5 ~ 10.5分。住院治疗1 ~ 5 d后,全部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各系统功能逐渐恢复。结论:TD已成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多发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之一,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三联征为其典型临床表现,血液系统、肝脏及肾脏无症状性损伤最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告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濮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分离株S、M、L片段分子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点,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提取SFTSV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构建多重PCR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DNAStar、MEGA11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14 d内均无旅居史,有野外作业史,无蜱虫叮咬史;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SFTSV基因型为E型,其S、M、L片段基因均为E型,与GenBank中已知的SFTS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9.9%、94.0%~99.8%、95.7%~99.7%。结论:该患者确诊为濮阳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河南近年来分离株基因分型差异较大,与国内分离株亲缘关系近,考虑病毒存在从河南省内其他地方及湖北等地输入的情况,需加强监测和宣教,同时关注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职业应激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 r=0.598)、付出( r=0.186)、每日紧张感( r=0.478)、负性情感( r=0.565)、社会支持( r=0.446)和工作单调性( r=0.484)呈正相关( P<0.01),与回报( r=-0.386)、工作稳定性( r=-0.294)、提升机会( r=-0.258)、正性情感( r=-0.310)、自我效能( r=-0.312)、控制策略( r=-0.268)、支持策略( r=-0.209)和工作满意感( r=-0.398)呈负相关(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OR=3.423,95% CI:2.644~4.397; OR=2.847,95% CI:2.200~3.683; OR=1.646,95% CI:1.215~2.116; OR=1.496,95% CI:1.164~1.923; OR=1.578,95% CI:1.227~2.303; OR=1.903,95% CI:1.480~2.440; 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 OR=0.752,95% CI:0.591~0.958; OR=0.590,95% CI:0.465~0.749; OR=0.718,95% CI:0.516~0.999; P<0.05)。 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恙虫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1].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2],湖北省2009~2020年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364例[3].恙螨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野外,夏秋季易流行.经常于野外作业的群体及常在户外玩耍的孩童均为恙虫病高危人群[4].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被恙虫叮咬后,其在皮肤局部繁殖导致皮肤坏死,形成无痛性、特征性的黑色焦痂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但常发生于患者的隐秘部位,难以发现[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电磁波CT技术在城市隧道岩溶勘查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越来越快,交通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全地面建筑物,采用隧道方案也越来越多.城市岩溶探测以钻探为主,再辅以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等传统物探方法,这些方法效率低,且受场地条件限制,很难实施.电磁波CT技术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野外作业便利等优势,可以较好的揭露地下岩溶发育规模及特征.本文在传统的数据处理基础上,运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通过反演设置最低限值、选用反射投影结果作为初始模型、利用低通滤波和角度限制技术和采取连续测线模式架构程序进行归一化计算处理等处理技术方法,大大提高电磁波CT资料解译的精确度.研究表明,电磁波CT探测技术在岩溶勘查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探测结果对于城市隧道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清远市清城区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清远市清城区输人性疟疾病例特点并探讨防控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该区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虫种、来源、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清城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例,其中恶性疟9例、间日疟1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卵型疟再燃复发1例.年度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呈上升趋势,病例输入来源地均为非洲,报告时间主要在1-2、11、12月,占总病例数的84.62%(11/13),患者均为男性,以21~60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31%(12/13);前往非洲疟疾流行区从事野外作业务工人员是输入性疟疾的高危人群.1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最长为19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9 d,最长为9 d;其中初诊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有6例(46.15%),其中1例患者因延误诊治而死亡.结论 清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高危人群建立监测、协查和健康干预等防控机制,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电热防寒服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光伏发电技术的新型电热防寒服,可实现自发电供暖和智能化温度控制.方法 针对高原高寒地域光照充足的环境特点,采用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充电锂电池、柔性电热片,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实时温度,应用单片机脉宽调制技术实现温度精确控制,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用于防寒供暖.结果 通过测试,本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持续供暖,可实现实时智能温度控制.结论 本系统可有效解决人们在野外无源环境下的抗寒取暖问题,有望为高原高寒地区野外长时间作业人员抗寒取暖提供一种新装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野外心理应急救援作业箱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野外心理应急救援作业箱的设计.方法:通过心理救援队培训演练和实战应用,归纳分析新研制的野外心理应急救援作业箱存在的主要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从箱体选型、内外布局、设备配置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结论:该作业箱优化后可更好地满足灾害现场心理应急救援工作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