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野外投食群动态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全球范围内分布很窄,仅分布于中国的贵州、重庆、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的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窄与其生活的石山环境和物种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Nadler and Brockman,2014),目前全球黑叶猴数量接近2 500~3 000只(黄乘明等,20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北戴河湿地朱鹮野化训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进一步扩大其种群分布范围,2018年7月将20只朱鹮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引入到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野化饲养.为了解朱鹮对该地模拟自然环境的野化适应效果,于2018年7-10月对朱鹮在大网笼中的行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观察.野化训练过程中,朱鹮在训练笼中快速获得良好的飞行技巧,飞行中能够避免碰撞野化网笼软网.持续飞行时间从观察初期的(106.8±93.4)s,增长至后期的(145.8±118.1)s.野化训练第1天,有70%个体在树上夜宿,其他个体在地面及栖杠上夜宿;30 d时间内,朱鹮全部获得树上夜宿能力.野化训练后期和前期相比,觅食时间从55.4%提高至58.3%,并显著提高了对浅水觅食地的利用率.后期显著提高了警戒行为的时间比例,并表现出对猛禽等天敌的防御反应.通过87d的野化训练,试验个体的行为和生境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并趋于稳定,表明其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新环境.为了进一步适应放飞后的野外环境多样性,建议在今后的野化训练中改变朱鹮的投食策略,增加觅食难度,并开展当地特有食物的投喂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猕猴觅食策略的地域性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通过1年连续野外观察(2015年12月至2016月11月),对比研究了广东省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群和台山上川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半野生投食群的猕猴觅食策略异同,分析了食物数量和食物营养对猕猴觅食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猕猴对生境变化的应对策略及其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群和半野生群猕猴均偏好取食低灰分果实.另外,比起取食较少的果实,半野生群猕猴主要取食的果实具有低含水量和低蛋白等特点.全年来看,野生群猕猴偏好取食分布数量多的果实;半野生群猕猴食果频率月间波动受环境果实量影响,符合能量最大化理论.野生群和半野生群猕猴采食乔木树叶的行为均不受乔木数量的影响;而且两者采食所有生活型植被的叶的行为不受叶营养的影响.本研究表明猕猴会根据环境的食物资源数量和质量调整其觅食策略,具有对不同生活环境灵活适应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