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AO分型34-A1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51.4±11.5)岁]。23例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A组),27例采用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及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4.1±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9±1.8)周,B组为(10.3±1.4)周(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9.2±9.7)°,优于B组的(122.3±11.0)°(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Bostman评分为(27.6±1.8)分,B组为(26.8±1.9)分( P>0.05)。A组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B组2例在骨折愈合后随访出现克氏针退钉张力带脱落,无明显不适,未予以特殊处理。 结论:对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较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度更好,且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6.72, 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2, 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3, P=0.005; F=6.78, 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67, 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15, 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62, 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髌骨套状骨折18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髌骨套状骨折的临床特点,提高骨科医师对儿童髌骨套状骨折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矫形外科收治并获随访的18例儿童髌骨套状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8.0~14.0岁,平均11.4岁。右侧10例,左侧7例,双侧1例。其中摔伤10例,跳高3例,高处坠落2例,车祸2例,1例跳绳所致,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就诊时间为4 h~7 d,平均为3.5 d。18例中有12例由外院转入。所有患儿明确诊断后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或经骨隧道髌骨下极髌腱缝合+髌骨环周钢丝捆扎固定术治疗。术后按照Bostman髌骨疗效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8例患儿入院后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行手术治疗,术后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4个月。定期复诊,患儿均Ⅰ期愈合,术后6~10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克氏针及钢丝。参照Bostman髌骨疗效临床评分标准,术后临床效果评估优秀15例,良好3例,无漏诊、误诊病例。结论:髌骨套状撕脱骨折是儿童特有骨折类型,由于撕脱远端骨折块多为软骨,X线片上不易被发现,故临床上易漏诊、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该型骨折的认识,是早期正确诊断、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报道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31~90岁,平均62.6岁。经膝关节前正中纵形切口显露并复位髌骨骨折,用环扎钢丝初步固定,将经过修剪和塑形的3.5 mm锁定钢板贴在髌骨表面上,分别从髌骨下极向上极、从前向后和从外侧向内侧置入锁定螺钉,实施多维固定。随访时评估B?stman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放射学影像和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3个月(平均1.6个月)脱拐行走。末次随访时B?stman评分为17~30分(平均27.5分),优12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2%(25/26);膝关节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分;膝关节主动屈曲100°~150°,平均125°;未出现钢板和螺钉松动、移位或断裂。11例患者发生环扎钢丝断裂,但没有症状;4例患者主诉内置物刺激,4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取出所有内置物。结论:锁定钢板多维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技术可行,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复位和3D打印导板设计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复位和3D打印导板设计在辅助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闭合性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5.4岁(22~51岁);根据AO/OTA分类,12例患者均为34-C3(3个以上碎片)型。将术前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内打印出全髌骨和上、下部半髌骨及其复位导板,术中先分别在上、下部半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将碎骨块拼合,并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在全髌骨复位导板的辅助下完成髌骨的精准复位与以髌骨环扎加张力带钢丝所作的终极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B?stman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75~120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4.5次(3~8次)。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为19周(16~22周)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1~17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均示髌骨形态及内固定位置良好,VAS评分平均为0.3分(0~1分);膝关节均可充分伸直,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30°(100°~138°);膝关节B?stman评分平均为28.8分(21~30分),其中优9例,良3例。结论:3D打印复位导板能够明显提升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复位效率与质量,提高固定强度,为膝关节早期、大幅度活动锻炼创造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对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对比研究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15例行矩形钢丝环扎联合8字钢丝张力带固定(为观察组),13例行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刺激率及术后1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疗效评定(采用Lysholm标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疗效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内固定刺激率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骨折采取矩形钢丝环扎加8字钢丝张力带可取得与传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相同的预后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更短,可以更好避免内固定刺激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记录并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切割病例,无血管损伤病例,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 加长PFNA可以有效治疗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时行微创钢丝环扎,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股骨距环扎固定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BTMs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糖果钢丝"环扎术对股骨距环扎固定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 2019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符合纳入标准的 64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2 例.对照组予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连续服用碳酸钙D3 片 3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股骨距"糖果钢丝"环扎固定术,术后连续服用阿仑膦酸钠片 3 个月.比较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开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 2 组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erum 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S-PIN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erum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S-CTX);并随访12 个月分析患者术后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 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S-PINP和S-CTX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骨形成生化标志物S-PINP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吸收生化标志物S-CTX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假体周围BM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12 个月时Harris评分、BMI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果钢丝"环扎技术联合阿仑膦酸钠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骨转换状态,促进骨重塑,提供更加稳定的股骨柄骨长入环境,对患者预后恢复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独立垂直钢丝技术联合钢丝环扎强化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3/16
2018 年7 月~2021 年 6 月,我科采用独立垂直钢丝技术联合钢丝环扎强化技术治疗10 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人β-防御素3水凝胶治疗大鼠牙周炎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人β-防御素3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抗细菌和抗病毒活性,并且在连接先天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目的:观察人β-防御素3水凝胶治疗大鼠牙周炎的效果.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与407为基质,采用冷溶法构建空白水凝胶,将人β-防御素3与该水凝胶混合制备人β-防御素3水凝胶.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健康组不做任何处理,牙周炎组、空白水凝胶组、盐酸米诺环素组、载药水凝胶组采用正畸结扎钢丝法构建牙周炎模型,造模8周后于颊侧与腭侧牙周袋内分别注射空白水凝胶、盐酸米诺环素、人β-防御素3水凝胶,1次/周,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组大鼠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均增加(P<0.01);与牙周炎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组与载药水凝胶组大鼠牙周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均减少(P<0.05);②大鼠脏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载药水凝胶无毒性作用;③体视显微镜与Micro CT扫描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组大鼠牙根暴露及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距离均增加(P<0.05);与牙周炎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组与载药水凝胶组大鼠牙根暴露、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距离均减少(P<0.05);④苏木精-伊红、Masson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牙周炎组、空白水凝胶组大鼠牙周炎症明显、纤维结构混乱、破骨细胞活跃,盐酸米诺环素组、载药水凝胶组大鼠牙周炎症水平降低、纤维排列较规则、破骨细胞减少;⑤qRT-PCR检测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组大鼠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升高(P<0.05);与牙周炎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组、载药水凝胶组大鼠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表达降低(P<0.05);⑥结果表明,人β-防御素3水凝胶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相对表达及抑制破骨来减轻大鼠牙周组织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