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钢厂接触铬酸盐作业工人职业危害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某钢厂接触铬酸盐作业人员的职业损害状况。方法:于2021年3月,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至2017年山东省某钢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50例接触铬酸盐的工人作为观察组,598例未接触铬酸盐的工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体检资料中职业相关信息、血常规、空腹血糖、鼻部、皮肤、胸部X线片等检查结果,分析铬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损害、皮肤损害、谷丙转氨酶增高、胸片异常、血常规异常、血糖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25.69、12.25、5.82、10.37、10.46、20.66, P=0.000、0.000、0.016、0.001、0.001、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中隔偏曲、鼻黏膜充血、鼻黏膜糜烂、鼻炎症状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1.54、4.07、13.20、32.05, P=0.000、0.044、0.000、0.000)。对照组与观察组工种、年龄、铬接触工龄与鼻黏膜糜烂面积的发病率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5.31、0.42、0.28, P=0.505、0.662、0.871)。 结论:接触铬酸盐的职业性危害不容忽视,应注意加强铬接触工人的职业防护和健康宣教,提高其重视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理辅导联合思政教育对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课题背景职业性皮肤病指的是由化学、物理或生物等职业性因素所引起的职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肌关节疾病的职业病,临床表现为皮炎、痤疮、烧伤、黑变病等,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OCD)作为其中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皮肤病类型,指的是职工在作业环境中接触到有刺激或者是有致敏作用的危险因素,由其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在众多致病因素中,化学因素占比最高,一些化学生产中产生的溶液、粉尘和烟气等均会引发OCD.该病不具备传染性,通常伴有红斑、丘疹、水疱,严重者还会出现糜烂、坏死等症状,且皮肤损伤也仅局限于直接接触危险因素的部位或以其为中心向周边蔓延,边界清晰,若患者长期接触致病因素,则可慢慢迁延为慢性皮炎. OCD可进一步划分为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ICD)和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ACD)两种,其常见致敏物质为镍和铬酸盐,患者一旦患病,就会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不仅对个人生理功能、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破坏,还会给其带来工作的限制和情感的冲击,使其生活积极性下降,十分不利于个人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六价铬化合物致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铬酸盐作为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冷却塔防锈、电镀、印染等行业中,其产生的六价铬化合物大量存在于生产生活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可导致鼻中隔穿孔、皮肤铬溃疡,长期吸入会导致患消化道癌、乳腺癌、淋巴瘤和肺癌的风险增高[1-2].研究发现六价铬在体内致癌作用只发生在肺部,鼻腔等特定部位,可诱导肺癌与鼻窦癌的发生[3].虽然六价铬化合物致癌作用研究的较早,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机制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六价铬化合物致肺癌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各种风险因素与致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就目前有关六价铬化合物致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职业性铬鼻病一例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回顾了某金属冶炼企业一例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铬鼻病的过程.通过对金属冶炼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铬及其化合物的现场检测,结合患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依据《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GBZ 12-2014),诊断该病例为职业性重度铬鼻病.提示高浓度的氧化铬和铬酸盐对劳动者能造成严重损害,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和减少铬及其化合物对劳动者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OGG1基因多态性对铬酸盐职业接触人群尿8-OHdG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铬酸盐职业接触对机体遗传损伤的影响,分析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OGG1)基因多态性与铬酸盐致遗传损伤的关联.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136名铬酸盐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156名无铬酸盐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2组人群周围血全血铬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hOGG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接触组人群全血铬和尿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位数:3.41 vs 0.90 μg/L,6.02 vs 4.72 μg/g肌酐,P<0.01).对于研究对象(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校正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铬酸盐接触可能为尿8-OHdG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隐性模型下hOGG1的rs293796和rs13096551均为尿8-OHdG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接触组人群,校正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hOGG1的rs293796加性模型、隐性模型和rs13096551隐性模型均为尿8-OHdG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rs3219008显性模型为尿8-OHdG水平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但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仅rs293796隐性模型仍为接触组人群尿8-OHdG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01),且与铬酸盐接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P<0.001).结论 hOGG1基因rs13096551、rs293796与铬酸盐所致尿8-OHdG水平改变存在关联;rs293796和铬酸盐接触可交互影响机体尿8-OHdG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铬酸盐低水平长期职业接触与劳动者早期健康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从肺功能、免疫毒性及遗传损伤方面综合探讨铬酸盐长期低水平职业接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期发现潜在的早期健康效应标志物.方法:以内蒙古某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下长期符合国家标准的电镀企业22名铬酸盐接触工人和44名非铬酸盐接触工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收集工人基本情况、吸烟饮酒史、疾病史等信息;分别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胞滞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测定铬酸盐接触工人肺功能、全血铬(whole blood Cr,WB-Cr)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i frequency,MNF);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组工人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P70和TNFα含量,分析铬酸盐接触对上述生物内暴露、肺功能、免疫应答、遗传损伤各指标的影响及不同损伤效应间的相关性.结果:(1)铬酸盐接触工人平均工龄为3 1年,WB-Cr浓度为1.11~4.19 μg/L,按中位数1.72 μg/L将铬酸盐接触者分为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高暴露组平均WB-Cr水平(2.17μg/L)高于低暴露组(1.58μg/L)和健康人群参考值(1.74 μg/L,P<0.05);(2)肺功能检测发现10名(45.45%)铬酸盐接触工人出现单个或多个肺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其中大气道损伤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与小气道损伤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MVV)和FEF25%~ 75%分别与WB-Cr呈负相关(r=-0.53,P<0.05;r=-0.52,P<0.05;r=-0.44,P<0.05);(3)铬酸盐接触工人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均高于对照人群(P<0.05),且TNFα与WB-Cr间存在正相关,各细胞因子之间两两正相关(P<0.05);(4)铬酸盐接触工人淋巴细胞MNF平均为1.341%,高于一般人群参考值0.436% (P <0.01),Poisson多元回归结果显示高暴露工人MNF高于低暴露工人,OR(95% CI)值为1.323(1.049,1.669);(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rate 25%~ 75%,FEF25%~75%)随TNFα升高而降低(P<0.05),未发现其他细胞因子、MNF、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长期低水平铬酸盐职业接触引起劳动者肺功能下降、免疫炎症反应、遗传损伤的发生,其中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与肺功能下降有关.肺功能指标PEF、FEF25%~75%、MVV,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能作为铬酸盐暴露的早期健康效应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铬酸钾中毒:附二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铬酸钾(K2Cr2O7),俗名红矾,为一种常用的铬盐,无臭,味苦,作黄赤色柱状结晶或结晶状的颗粒。它的比重为2.692,熔点为396℃,沸点为500℃(1)。重铬酸钾1克,能溶于10倍量的水或1.2倍的沸水,但不溶于醇(2)。工业常用以为染色、电池、皮革、炸药、玻璃及安全火柴等之原料。因铬酸游子(Chromicion),易被还元,故有氧化及腐蚀之作用(3)。由于它具有毒性及强腐蚀力,医药上除在病理切片时用以配制组织固定液外,颇少应用。急性中毒之发生,多见于误服或自杀者,因有色泽及苦味,故极少用为谋杀的药物。慢性中毒,常见于制电池、制革、炸药、火柴等工厂的工人,因长期小量吸入铬盐粉末,常常引起鼻腔粘膜发生腐蚀性溃疡,甚至发生鼻中膈软骨性溃疡或穿孔,往往经久不愈。操作染剂之工人,两手臂经常与铬盐溶液接触,故常发生广泛性溃疡及斑疹(4)。在铬电镀过程中,工人亦常患有鼻中膈穿孔及皮肤炎。鉴于以上的情况,苏联在预防工业病的法令中规定(5);铬酸及铬酸盐类的制造者,每六个月体格检查一次,铬酸及铬酸盐类的应用者,每年进行体格检查一次,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工业性皮炎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东德,55%的工业性皮炎是由4组变应原引起的:铬酸盐,橡胶化学制剂,塑料,药物和消毒药.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原则是①技术改进,②改善个人防护,③有害物质的消除和取代,④立法,⑤情报和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抗坏血酸预防铬酸和铬酸盐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工业上关于铬化物的危害性已经认识很久了.铬化物可引起系统性疾病和皮肤病.铬化物对皮肤有两种不同的作用:(1)原发性刺激(腐蚀性):可以引起溃疡;(2)过敏性:导致湿疹样接触性皮炎.预防方法:理论上预防职业性皮肤病必须根据两个简单的原则;(1)预防过敏反应,让工人与化学物脱离接触;(2)预防原发性刺激反应,使接触的时间和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工艺方面:用毒性小的化学物代替铬化物,例如铬制革法可以改用植物鞣皮剂.铬酸盐作抗锈剂时,可用钼酸盐代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事铬酸盐工作者的肺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