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柴胡及常见伪品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 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纹,藏柴胡横切面较平整,外部有较厚的黑色外环纹.薄层色谱显示藏柴胡的荧光斑点强度最强,北柴胡与藏柴胡相似,荧光强度较藏柴胡弱,锥叶柴胡在Rf值约为0.90处具有独特的绿色荧光斑点.HPLC指纹图谱显示,藏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50~0.80,锥叶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20~0.45,北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在0.90以上,可以相似度数值范围区分北柴胡、藏柴胡与锥叶柴胡.结论 3种鉴别方法均可用于对上述3种柴胡的鉴别,且各有利弊,因此内外在质控方法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鉴别柴胡品种,保障临床用药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HPLC法同时测定锥叶柴胡中6个主要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锥叶柴胡中6个皂苷类成分柴胡皂苷A、C、D及柴胡次皂苷F、G、I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ustain AQ-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柴胡皂苷A、C、D及柴胡次皂苷F、G、I质量浓度分别在8.32~208、3.50~88.2、24.0~600、13.2~331、31.3~783、6.65~166 μg· 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1.1%~107.7%(RSD<3%,n=6).12批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分别为0.11%~0.34%、0.05%~0.20%、0.35%~ 1.92%、0.13%~0.87%、0.18%~1.49%、0.04%~0.37%.结论:新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锥叶柴胡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柴胡属植物ITS2序列鉴定与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ITS2条形码鉴定柴胡属植物及其易混品,对染色体核型参数进行似近系数聚类分析,为柴胡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判定、种质鉴定及物种进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75份柴胡材料以及在GeneBank数据库中下载29条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提取柴胡基因组DNA,对其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并且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校对拼接后,利用MEGA X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并应用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其ITS2二级结构,利用4Sale1.7.1对共有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统计整理13种柴胡属植物的核型数据,进行似近系数聚类分析,并计算核型似近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 75份柴胡材料中,有67条被鉴定为北柴胡,3条被鉴定为黑柴胡,2条被鉴定为藏柴胡,2条被鉴定为三岛柴胡,1条被鉴定为狭叶柴胡.北柴胡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NJ树北柴胡单独聚为一类,具有良好的单系性,ITS2二级结构与NJ树结合可以很好地鉴定柴胡属植物及其混伪品.当核型似近系数接近0.7151时,13种柴胡属植物可以聚类为3大类群.13种柴胡属植物中,线叶柴胡与紫花大叶柴胡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55),进化距离最小(0.0045),长白柴胡与锥叶柴胡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0.1476),其进化距离最大(1.9135).结论 基于ITS2条形码技术可以对柴胡属植物进行鉴定,研究柴胡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及遗传进化距离,为确保柴胡用药安全,准确鉴定柴胡属植物,规范柴胡人工栽培,以及柴胡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判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柴胡经鳖血炮制后五种皂苷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樟帮特色炮制饮片鳖血制柴胡中五种皂苷成分(SSa、SSd、SSc、SSb1、SSb2)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扩大鳖血制柴胡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有利于推动具有区域特色中药饮片炮制的科学内涵研究.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13批生柴胡(北柴胡、南柴胡、锥叶柴胡),按照柴胡 ∶鳖血=100∶ 15的比例,在约110℃炒干.利用HPLC法测定五种皂苷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10nm(SSa、SSd、SSc)、254nm(SSb2、SSb1).结果 经鳖血炮制后,所有柴胡SSa与SSd含量均有升高,增加率为10%~60%,其中道地产区陕西、山西、甘肃SSa、SSd皂苷变化量最大.陕西柴胡的SSb1及山西柴胡的SSb2含量略有减少,河北柴胡的SSc、SSb1含量减少,其他成分含量均有升高.内蒙古柴胡五种皂苷成分含量均有升高.结论 柴胡经过鳖血炮制后,五种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和降低,但柴胡主要皂苷成分SSa、SSd有明显提高.此研究说明鳖血柴胡炮制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部分柴胡皂苷含量,为樟帮特色炮制品鳖血柴胡的应用及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了鳖血制柴胡可挫缓柴胡"劫肝阴"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实时景深扩展-大图影像拼接与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的柴胡及其4种混淆品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实时景深扩展-大图影像拼接与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n及4种市场常见混淆品(竹叶柴胡B.marginatum、藏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锥叶柴胡B.bicaule、大叶柴胡B.longiradiatum)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柴胡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研究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研究采用普通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法,结合实时景深扩展成像、大图影像拼接技术,拍摄获取药材组织横切面全息彩色影像图.结果 获取了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微性状影像数据,首次获取了该类药材横切面显微鉴别普通光及偏振光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及其4种混淆品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比,性状鉴别补充研究了精细微性状鉴别特征,对柴胡药材根或根茎的上、中、下部位横切面进行对比观察,确定了柴胡药材根或根茎上部横切面组织构造最具特征性,为最佳的横切面显微研究部位.结论 可以综合应用性状、微性状、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特征鉴定柴胡及其4种混淆品,特别是药材横切面组织偏振光全息彩色影像显微特征具有显著鉴别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