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的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中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P<0.001)、吸烟( P=0.033)、支付方式( P=0.013)为老年男性重度LUTS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的宣教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活状态对其疲乏症状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肝移植受者出院后的疲乏症状与其生活状态的相关性,为预防患者术后出现疲乏症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9—12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移植门诊的280例肝移植受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出现疲乏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80例患者,其中出现疲乏症状的有130例占4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存活天数、性别、近1周锻炼总时间、体质量指数、工作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睡眠质量、负面情绪、营养风险会影响到患者的疲乏症状(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1周锻炼总时间( OR=0.674,95% CI 0.512~0.887)、术后存活天数( OR=0.993,95% CI 0.989~0.997)和负面情绪量表得分( OR=1.484,95% CI 1.157~1.902)对患者的疲乏症状有显著影响( P<0.01)。 结论:术后存活天数、锻炼时间和负面情绪是影响患者疲乏症状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与活动锻炼情况做好评估与管理,以改善疲乏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早期家庭功能对孕妇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孕妇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的现状,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08名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心理一致感问卷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139.58 ± 17.27)分,处于良好水平。孕期锻炼习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同的孕妇在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8、-3.55,均 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庭功能影响健康促进行为中,总效应值为2.654,直接效应值为1.729,间接效应值为0.925。间接效应中自我效能感占比15.9%,心理一致感占比15.2%,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占比3.8%。 结论:孕早期孕妇家庭功能不仅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分别对健康促进行为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心理一致感,从而影响健康促进行为。孕产妇相关保健工作人员可以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一致感角度出发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持和改善孕妇孕早期的健康促进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临沧市M县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为深化医共体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临沧市M县2016年至2019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采用基于间断时间序列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医共体改革前后该县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县级医院出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减少25.996人;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90.931元、50.014元和1.528元。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改革后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31.191元、38.678元和0.085元。医共体外医保基金流向呈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后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长33.005元,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加4.896元。结论:M县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仍需进一步管控,应强化顶层设计和龙头医院引领作用,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区域信息化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和加强监管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机构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高血压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基层就诊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中所有门诊高血压患者就医数据,分析患者的主要人口学特征、患者门诊就医机构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84.21万例,其中39.03%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5.16%仅在二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17.34%仅在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其余38.47%在两种及以上类别的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影响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选择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医保类型、居住地、中草药使用、中成药使用、多重用药、门诊化验检查需求。结论:目前北京市医保高血压患者基层就诊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影响患者门诊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较多。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拓展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引导患者基层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失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随访失访的相关因素,探索完善产后管理的相应对策,以提高产后随访率。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月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病区分娩,并在产前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212例,通过院内宣教及电话回访提醒,于产后12周进行问卷随访,统计产后随访回复率、产后血糖筛查率,比较随访组与失访组人口社会学资料、孕产期临床资料、产后血糖筛查情况;对失访者进行电话调查,进一步了解产后失访的原因。结果:212例中159例完成了产后随访,随访率75.00%(159/212),失访率25.00%(53/212);共52例进行了产后血糖筛查,血糖筛查率24.53%(52/212),其中随访组22.64%(48/212),失访组1.89%(4/212)。不同的常住地、职业、家庭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产科并发症、家族史、经管医生、孕期专科门诊参加情况及并发症宣教接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392~65.328, P<0.01或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产后失访率较高,医务人员应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强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制订规范化、针对性的产后随访流程,并对重点人群加强产后随访宣教工作,提升产后随访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缩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解决门诊患者等候时间长、一患一诊室难落实、检查预约方式落后以及指示导引不完善的问题,某三级医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划分患者等候队列,建立患者二次回诊系统,完善医患双向管理的门诊秩序,建立检查项目一键预约系统,构建医院智能导航系统,实施诊间支付和门诊自助发药。结果显示,门诊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P<0.001),患者对候诊时间、院内指引和预约挂号3个维度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P<0.05)。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切实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博弈论的德国点数法下的医师行为分析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德国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在门诊部门实施总额预算下的按项目付费式点数法。作者运用博弈论构建德国点数法下的医师博弈模型,阐述了医师"冲点"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效应以及德国针对"冲点"行为采取的防控措施及其作用原理。我国多地在住院部探索实行点数法支付,其通过绩效分配模式传递到医疗服务提供者并影响其行为,部分地区也会出现争夺病源、低标准入院、高套分值等"冲点"行为。借鉴德国防控经验,建议我国采取动态检测、披露"冲点"行为、完善分级诊疗以及发挥行业协会自治作用等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