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可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持续存在,则需要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会存在穿孔不愈合、继发性中耳炎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应用到了临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鼓膜周围组织再生,在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中已被验证,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修复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CSOM大多由急性中耳炎未获恰当、彻底的治疗迁延而成,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人群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途径。耳显微外科在治疗CSOM中安全性高、效果理想,耳内镜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技术被更多的关注。研究表明,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均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故目前临床治疗CSOM主张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鼓膜穿刺法内耳磁共振钆造影1 12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法内耳磁共振(MR)钆造影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鼓膜穿刺法内耳MR钆造影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MR钆造影后门诊复查鼓膜及外耳道情况,以迷路是否有钆对比剂显影判断钆造影的成功与否。比较无症状耳在钆造影前后的纯音听阈资料;分析有复查的无症状耳2次造影中前庭、耳蜗和半规管得分及总分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 126例患者,男506例,女620例,年龄(54±17)岁,其中45例复查1次,4例复查2次。双侧同时检查958例,单侧检查168例。临床诊断典型梅尼埃病166例(14.7%),突发性聋219例(19.5%),眩晕待查741例(65.8%)。共2 084耳行首次钆造影,其中63耳迷路内未见对比剂,钆造影成功率97.0%(2 021/2 084);随诊存在1例鼓膜穿孔,余无并发症;无症状耳57耳造影前后各频率听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1耳前后2次造影前庭及耳蜗评分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5。 结论:鼓膜穿刺法内耳MR钆造影技术成功率高,较安全,钆造影结果重复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缘穿孔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缘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4.5±14.2)岁。分析穿孔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4±3.1)个月(6~18个月),穿孔愈合率94.7%(36/38)。术后气导平均听阈为(21.4±7.7)dB HL,明显小于术前气导平均听阈[(30.9±8.9)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53, P<0.05);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10.8±6.0)dB,明显小于术前平均骨气导差[(18.4±6.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62, P<0.05)。骨气导差缩小(8.3±1.5)dB。随访期间,发生鼓膜炎2例(4.7%,2/38),再穿孔2例(4.7%,2/38),钝角愈合1例(2.4%,1/38)。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 结论: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法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简单、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研究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63耳),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灌注中耳治疗3周,随访1年,观察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40例(63耳)中,治愈32耳(50.8%),好转24耳(38.1%),无效7耳,总有效率8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0%(34/63),包括初次置管后通气管脱落10耳(15.9%),均予以再次鼓膜置管;耳漏12耳(19.0%),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遗留鼓膜穿孔3耳(4.8%);通气管堵塞9耳(14.3%),耳内镜下予以3%双氧水清洗吸除后再通;术后复发8耳(12.7%)。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地塞米松及α-糜蛋白酶灌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2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睢县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1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遗留的鼓膜穿孔;均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术后观察鼓膜穿孔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复查12个月,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全部愈合,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遗留鼓膜穿孔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1例术后愈合不良,余小穿孔,于二次局部麻醉下处理后愈合;1例因中耳感染穿孔未能愈合;愈合率95%。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值(42±11)dBHL,术后12个月气导纯音听阈值(25±10)dBH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 P < 0.05)。20例鼓膜穿孔患者均无耳屏软骨感染、外耳道皮瓣坏死、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愈合率高,听力改善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创伤小,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鼓膜修补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上造成鼓膜急性或慢性穿孔的原因很多,如急慢性中耳炎、外伤、肿瘤、气压伤等。大部分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其他不能自愈或病情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治疗。本文将从鼓膜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上鼓膜修补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钢铁企业爆炸事故受伤人员爆震性听力损失回顾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爆炸事故受伤人员调查,了解受伤人员佩戴护耳器(防噪耳塞)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失的影响,为爆震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某钢铁厂1990~2016年发生的23起爆炸事故39名爆震听力损失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受伤就诊时、伤后3~6个月为调查取证时间,按照是否佩戴护耳器分为防护组和无防护组,对其就诊时听觉系统症状及伤后3~6月听觉系统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就诊时处于休克(昏迷)患者更多见(34.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6个月后患者听觉系统及其他症状康复情况显示,防护组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眩晕等症状全部消失,无防护组症状虽有好转但多持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颅脑损伤等康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有耳廓损伤未愈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有69.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纯音气导听阈检查显示,防护组听力得到良好恢复,而无防护组发生不可逆听力损伤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护耳器在爆炸事故中对劳动者的听觉器官特别是外耳道和鼓膜有明显保护作用,是预防和减轻爆炸事故导致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及爆震性听力损失的有效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鼓膜穿孔患者耳内镜下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体行空鼓室鼓膜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鼓膜穿孔患者采用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体行耳内镜下空鼓室鼓膜修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大连市中心医院40例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体行耳内镜下空鼓膜修补术治疗,术中鼓室内无填塞物支撑,仅在外耳道内填塞明胶海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3、6和12个月复诊观察鼓膜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电测听,测量气骨导差。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45 ± 3.60) min,术中出血量(5.10 ± 1.65) ml。未发生耳鸣、眩晕及面瘫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0分5例,1~3分30例,4~6分5例。住院时间(3.33 ± 0.47) d。至术后12个月鼓膜愈合率为97.5%(39/40)。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明显低于术前[(5.16 ± 2.54) dB比(18.25 ± 3.5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体行耳内镜下空鼓室鼓膜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