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论、博弈论及协同论视角下医疗与医保体系的关系及优化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和医保体系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很难使用单一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解释。作者应用系统论、博弈论、协同论对医疗与医保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医疗和医保联动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保立法和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推进跨区域医疗与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完善医疗与医保协作机制、谈判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以更好地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博弈论的德国点数法下的医师行为分析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德国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在门诊部门实施总额预算下的按项目付费式点数法。作者运用博弈论构建德国点数法下的医师博弈模型,阐述了医师"冲点"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效应以及德国针对"冲点"行为采取的防控措施及其作用原理。我国多地在住院部探索实行点数法支付,其通过绩效分配模式传递到医疗服务提供者并影响其行为,部分地区也会出现争夺病源、低标准入院、高套分值等"冲点"行为。借鉴德国防控经验,建议我国采取动态检测、披露"冲点"行为、完善分级诊疗以及发挥行业协会自治作用等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我国医院门诊医保支付方式博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门诊支付方式仍以按项目付费为主,易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本研究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医保经办机构与医保定点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门诊支付方式利益博弈模型和配套监管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均衡解探索利益最优且均衡的医保支付方式及其监管机制,为推进我国医保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决策支持。门诊支付方式利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后付制与预付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能够实现制度内总利益和各方利益最优和最大化,具体形式为采取按门诊病例组定额付费、按项目付费和按总额预算付费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支付方式。通过监管博弈模型分析发现,要保障上述混合支付方式预期效用的实现,在监管时必须考量的要素包括医院不控费获得的不合理收入与控费获得的奖励之差、医院不合理收入被发现后的惩罚大小、监管成本大小以及政府和参保人群利益损失情况。建议医保定点医院门诊采取以按门诊病例组定额付费为主、按项目付费为辅加以按总额预算控制的混合制支付方式;医保经办机构可从完善处罚方式、降低监管成本、发挥政府行政权力和公众监督力量方面完善门诊医保监管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博弈论的罗湖总额预付模式下医院集团合作分析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深圳罗湖区在医院集团实施"结余奖励,超支不补,合理分担"的总额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协作、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改善群众健康水平。作者运用博弈论构建罗湖总额模式下医院集团博弈模型,讨论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强化的原因及罗湖模式可以改进的方面;借鉴罗湖总额预算管理经验,建议各地实施总额预算时应完善闭环管理、扩大覆盖面、采取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推进门诊统筹、强化考核激励,从而充分发挥总额预算的激励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博弈论视角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激励约束机制的效果,即其对提高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参与集采积极性的作用,为完善集采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博弈矩阵,对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行为偏好进行博弈分析,求解基础模型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运用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理论和数据仿真分析集采激励约束机制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结果: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行为偏好博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两者参与集采积极性偏低的风险.针对医疗机构方的结余留用政策可同时提高双方参与集采的积极性,且结余留用比例越高,这种正向促进作用越明显.而针对医药企业方的梯度降价政策能够改变医药企业的行为选择,但对医疗机构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即使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至中选价,医疗机构在剩余量部分仍倾向使用非中选产品.结论: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提高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参与集采的积极性.后续需进一步完善集采激励约束机制,尽快针对医疗机构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同时保证中选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以提高集采政策的降价效果和落地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DRG收付费一体化改革影响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DRG收付费一体化改革仍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尚处地方试点探索阶段,其影响机制有待探讨.本研究基于博弈论,从患者、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三个利益相关者出发,以福建泉州市和三明市改革模式为例进行运行模式分析.研究发现,患者侧的收费标准差异是影响改革结果的重要内容,收费标准"一刀切"容易加剧患者自付负担;在合理的预算控制和支付标准下有助于缓解医保基金支出负担;改革能够激励医疗机构节约医疗成本,仍需防范不合理医疗行为.建议患者侧仍依据实际发生医疗费用进行比例结算,以病组支付标准作为自付上限;合理制定年度预算,协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等,推动支付标准的合理确定;加强监管机制,防范病组高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与采购价的差额产生机制及其归属问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分析了不同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政策下差额的形成机制,发现差额产生机制除与药品的报销比例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支付标准的制定方向和参考价格体系来源的选择.在差额归属问题上,结合重庆、绍兴等试点城市的具体做法探讨由医疗机构留作内部发展模式和由政府部门统筹后按绩效重新分配模式的优劣性,认为与简单的差额自留模式相比,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可以在保留医疗机构议价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为避免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存在医疗机构假报数据私留差额的政策风险,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医疗机构与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以探讨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就差额归属问题提出"三步走"政策建议,即短期内将差额留归医疗机构以提高其议价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的绩效考核及监管方式,长期则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价格调查及医保支付标准调整机制,逐步消除差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数据时代下分级诊疗制度设计:基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博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基于大数据时代下,探索分级诊疗制度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结果: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的分级诊疗数理模型,分析了加入大数据后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效果,建立了基于大数据中心下的分级诊疗制度处理结构图.结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准患者病情诊断,对医疗系统总效益和患者总效用都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博弈论与激励相容理论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政府、大型综合医院、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体系下的利益诉求,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方法 采用博弈论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利用激励相容理论提出建议.结果 政府投入不足,上级医疗机构不愿下沉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分级诊疗体系的推行.结论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我国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困境以及相关解决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博弈论和帕累托改进理论分析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法.结果 分级诊疗的难点在于未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即患者和政府可以在分级诊疗制度中节约成本,但医生并未得到相应的激励,因此,缺乏下沉积极性.结论 若能够让政府和患者节省的一部分费用补贴给大医院医生,则这些医生就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即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建立分级诊疗就医秩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