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慢性创面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膜性小囊泡,由细胞内多囊泡出芽形成,可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至细胞外基质中。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旁分泌外泌体的作用转运活性物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的生成等,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形成。慢性创面是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病程超过4周的创面。当前针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ADSC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伦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外泌体可避开这个问题。本文就ADSC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模型家兔TIMP1、FN和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卵巢早衰家兔卵巢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将10只家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5只,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酸酰胺(50 mg·kg -1·d -1,连续2 d)构建卵巢早衰模型。造模1周后,治疗组予以耳缘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 mL/d,连续3 d),模型组予以注射等量无菌水。第28日后采集两组家兔卵巢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纤维形成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表达。 结果:①模型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卵泡数量少,闭锁卵泡多,各级卵泡颗粒层排列紊乱,卵细胞核出现固缩,发生凋亡,卵巢间质出现纤维化;而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初级卵泡数量多,闭锁卵泡少,各级卵泡颗粒细胞排列规则。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TIMP1蛋白(0.546±0.021比0.820±0.085)和FN蛋白表达量增多(0.221±0.065比0.516±0.064)( P均<0.001),而MMP9蛋白表达量减少(0.504±0.049比0.204±0.066, P<0.001)。③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 TIMP1 mRNA(0.217±0.024比0.470±0.039)和 FN mRNA的表达量增多(0.039±0.006比0.125±0.012, P均<0.001),而 MMP9 mRNA的表达量减少(0.009±0.000比0.002±0.000, P<0.001)。④TIMP1和FN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和卵细胞膜,TIMP1还表达在卵巢间质组织,治疗组TIMP1和FN的表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5)。MMP9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和卵巢间质组织,治疗组MMP9的表达少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调节卵巢组织内TIMP1、FN和MMP9水平来改善卵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层膜片对促进裸鼠皮肤缺损愈合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膜片对BALB/c-nu裸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ADSCs,制备成3层的人ADSCs膜片。选择健康无特殊病原体级雄性BALB/c-nu裸鼠36只,建立背部直径为12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裸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创面;ADSCs膜片组在3层ADSCs膜片移植后使用羊ADM覆盖创面。术后7 d进行组织学评价,测量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术后7、12、17 d,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的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化实验证实为ADSCs。经过成膜培养,ADSCs形成3层膜片。术后7 d,ADSCs膜片组创面肉芽组织厚度为(456.35±57.05)μ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95.08±38.86)μm(t=5.721,P<0.001)。术后7、12、17 d,ADSCs膜片组创面愈合率[(45.07±1.58)%、(83.29±1.54)%、(98.49±0.85)%]均高于对照组[(29.99±0.90)%、(78.18±1.02)%、(92.3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94、6.777、14.733,P<0.001)。术后7、12、17 d,ADSCs膜片组创面组织EGF表达[(90.32±2.36)pg/ml、(107.84±1.82)pg/ml、(111.93±2.25)pg/ml]均高于对照组[(81.14±2.15)pg/ml、(102.46±2.18)pg/ml、(106.14±2.1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2、4.621、4.630,P<0.001)。结论:人ADSCs膜片能显著加速裸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EGF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Caveolae/Caveolin-1与膜胆固醇共同调控小鼠BMSCs成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膜上Caveolae/Caveolin-1与膜胆固醇(Chol)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对细胞进行以下干预:用甲基-β-环糊精(MβCD)处理耗竭细胞膜Chol,添加Chol补充细胞膜Chol,转染非特异性小干扰siRNA (si Ctrl)和转染Caveolin-1 siRNA (si CAV-1)。通过Amplex Red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Chol含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aveolin-1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形成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相比,MβCD处理细胞后Chol含量[(59.33 ± 11.24)比(127.00 ± 12.45)mmol/L]、Caveolin-1 mRNA (0.52 ± 0.05比1.00 ± 0.15)下降,ALP活性[(18.37 ± 0.31)比(10.13 ± 0.41)U/L]增强,添加Chol后细胞Chol含量[(228.21 ± 10.38)比(127.00 ± 12.45 )mmol/L]、Caveolin-1 mRNA (4.58 ± 0.25比1.00 ± 0.15)和Caveolin-1蛋白表达(184.00 ± 10.25比51.25 ± 8.12)增加,ALP活性[(6.32 ± 0.54)比(10.13 ± 0.41)U/L]减弱(P均< 0.05)。与转染si Ctrl相比,转染si CAV-1的细胞Chol含量[(95.35 ± 14.05)比(136.00 ± 15.52)mmol/L]、Caveolin-1 mRNA (0.10 ± 0.21比1.00 ± 0.45)和Caveolin-1蛋白表达(6.12 ± 0.35比13.06 ± 1.52)下降,ALP活性[(19.28 ± 0.34)比(10.15 ± 0.43)U/L]增强(P均< 0.05)。茜素红染色显示,MβCD处理和转染si CAV-1使BMSCs基质矿化增加,而添加Chol使BMSCs基质矿化减少。结论:Caveolae/Caveolin-1与膜Chol相互影响并共同调控小鼠BMSCs成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LncRNA NEAT1抑制细胞焦亡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通过调节细胞焦亡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hBMSCs 7 d诱导细胞成骨分化,并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成骨分化组(成骨分化诱导)、pcD-NEAT1组(转染NEAT1过表达质粒)、pcD-null组(转染NEAT1过表达质粒阴性对照)、成骨分化+CML组[成骨分化诱导联合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激活剂(Nε)-羧甲基赖氨酸(CML)处理]、成骨分化+CML+pcD-NEAT1组(成骨分化诱导联合pcD-NEAT1与CML处理).经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程度;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NEAT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18、NLRP3、cleaved-caspase 1(cleaved-CASP1)、gasdermin D、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ALP、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成骨分化组细胞的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NEAT1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pcD-null组比较,pcD-NEAT1组细胞的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NEAT1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成骨分化组比较,成骨分化+CML组细胞矿化程度减轻,ALP活性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膜出现破裂,细胞膨大变形,NLRP3 和IL-1β、IL-18、cleaved-CASP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成骨分化+CML组比较,成骨分化+CML+pcD-NEAT1组细胞矿化程度增加,ALP活性升高(P<0.05),RUNX2、ALP、OP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膜较完整且细胞形态正常,NLRP3和IL-1β、IL-18、cleaved-CASP1、gasdermin D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NEAT1过表达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自组装类釉原蛋白两亲性寡肽在大鼠骨缺损中成骨效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研究自组装类釉原蛋白两亲性寡肽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构建具有黏附特性的自组装类釉原蛋白寡肽纳米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膜片和大鼠股骨骨缺损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BMSCs种子细胞膜片(Cell sheet)组、类釉原蛋白寡肽生物支架(OPA scaffold)组、BMSCs种子细胞膜片+类釉原蛋白寡肽生物支架(Cell sheet/OPA scaffold)组,将各组材料填充于股骨骨缺损处,在术后8周分别通过大体观察、微型CT扫描重建及组织学来评估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发现4组均有不同程度骨修复,Cell sheet组缺损区大致轮廓仍清晰可见且缺损区仍较深,骨修复最差.与Control组相比,其余两组骨修复较好,以Cell sheet/OPA scaffold组骨缺损区域修复最好,缺损轮廓已不明显.微型CT三维重建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ell sheet组新骨生成率低于Control组(P<0.05);OPA scaffold组和Cell sheet/OPA scaffold组新骨生成率优于Control组(P<0.05),两组缺损区域都有较高的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相对骨体积(BV/TV)、连接密度(Conn.D)和较低的骨小梁分离度(Tb.Sp),其中以Cell sheet/OPA scaffold组最高.组织学结果显示,OPA scaffold组和Cell sheet/OPA scaffold组有较多趋向成熟的骨小梁生成,Control组和Cell sheet组有少量趋向成熟的骨小梁生成.结论:自组装类釉原蛋白寡肽纳米凝胶具有很好的成骨能力及骨缺损修复能力,具有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潜力加以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尾静脉移植和卵巢原位移植对化疗诱导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32只性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模型组、hUCMSCs尾静脉移植组(hUCMSCs-iv组)和hUCMSCs卵巢原位移植组(hUCMSCs-oi组)先通过连续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 d建立POI模型.成模后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500 μl生理盐水,hUCMSCs-iv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106个hUCMSCs(重悬于500 μl生理盐水),hUCMSCs-oi组从卵巢系膜侧一次性多点注射25 μl hUCMSCs悬液(重悬于生理盐水,浓度为4×107/ml).治疗14 d后取材检测.统计各组大鼠体重、卵巢指数、动情周期变化,HE染色观察卵巢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统计大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卵巢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多数(87.5%)动情周期紊乱,体重、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卵泡数减少;血清FSH水平显著升高而E2和AMH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UNEL染色阳性率显著增加、FSHR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2)与模型组比较,两个hUCMSCs治疗组(hUCMSCs-iv组和hUCMSCs-oi组)动情周期异常率(分别为37.5%、25.0%)均明显降低,卵巢组织结构及各级卵泡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鼠体重和卵巢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FS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E2和AM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Bax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Bax蛋白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卵巢颗粒细胞膜上的FSH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尾静脉和卵巢原位移植hUCMSCs两种途径,均可有效改善化疗诱导的POI大鼠卵巢功能和卵泡结构,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hUCMSCs的抗凋亡效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微囊泡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微囊泡(MVs)是细胞由细胞膜向外直接出芽而产生的一种膜性结构,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微囊泡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测预后.近年来,微囊泡在脓毒症领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现就微囊泡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贴壁法联合纤维连接蛋白差别黏附法分离纯化鉴定大鼠纤维环源干细胞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背景:目前,细胞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多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主.但是,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纤维环再生的种子细胞存在修复部位形成异位骨化和畸胎瘤的危险.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纤维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的:通过贴壁法联合纤维连接蛋白差别黏附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纤维环源干细胞,观察纯化效果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SD大鼠椎间盘中获取纤维环组织,机械-酶消化法获取原代纤维环源干细胞,通过贴壁法联合纤维连接蛋白差别黏附法纯化纤维环源干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情况,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qPCR技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筛选后的细胞进行多系诱导分化和特征性基因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纯化后细胞生长良好,形态多以角形和星形多突起细胞为主,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②细胞膜表面抗原CD73、CD90、CD105呈阳性表达,CD45、CD34呈阴性表达;③经特定诱导后,细胞可以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脂细胞;④成骨诱导后Collagen-Ⅰ、Runx2、成软骨诱导后Collagen-Ⅱ、Sox-9 和成脂诱导后PPAR-γ、LPL各特征性基因均在细胞中呈高表达,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贴壁法联合纤维连接蛋白差别黏附法能够有效筛选、纯化大鼠纤维环源干细胞,所得的细胞生物学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载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热作用抑制皮脂分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载5-氨基酮戊酸(ALA@STCM)介导的光热作用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提取MSC膜,制备ALA@STCM.首先,通过CCK-8实验对比5-氨基酮戊酸(ALA)和ALA@STCM对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其次,建立金黄地鼠痤疮动物模型,通过组织学分析对比ALA和ALA@STCM对皮脂分泌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表明,相较于ALA,使用MSC膜包载ALA未明显增加细胞毒性,证明了 MSC膜作为载药工具的安全性.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给予光照后,ALA和ALA@STCM均能不同程度地缩小皮脂腺斑面积和抑制皮脂分泌,但是我们发现ALA@STCM的缩小皮脂腺斑的作用和抑制皮脂分泌作用明显优于ALA.结论 ALA@STCM介导的光热作用可缩小金黄地鼠的皮脂腺斑、抑制皮脂分泌,并且显著优于AL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