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Ⅰ期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接受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的269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81例,女88例;将45例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患儿作为A组,224例同期收治的其他复杂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患儿作为B组。两组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均无阑尾残端瘘出现。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73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8 d、中位总费用为14 257.64元、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 ml、中位排气时间为24 h;B组中位手术时间为60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6 d、中位总费用为11 743.84元、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 ml、中位排气时间为24 h,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肠梗阻6.7%(3/45)、腹腔残余脓肿4.4%(2/45)、切口感染4.4%(2/45);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术后肠梗阻3.1%(7/224)、腹腔残余脓肿2.7%(6/224)、切口感染4.5%(10/22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Ⅰ期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lvarado评分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lvarado评分(Alvarado score,AS)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就诊的12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穿孔组( n=60)和非穿孔组( n=60)。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AS、CRP以及NLR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可协助诊断穿孔性阑尾炎的指标,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估相关指标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高( OR=2.899,95% CI:1.704~4.930)以及CRP( OR=1.130,95% CI:1.002~1.025)、NLR( OR=1.130,95% CI:1.040~1.227)水平升高是穿孔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AS、CRP、NLR判断穿孔性阑尾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3(95% CI:0.812~0.934)、0.765(95% CI:0.683~0.848)、0.763(95% CI:0.679~0.847),临界值分别为7.5、60.9、15.7;AS联合CRP、AS联合NLR、AS联合CRP及NLR判断穿孔性阑尾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97(95% CI:0.844~0.950)、0.904(95% CI:0.852~0.956)、0.911(95% CI:0.873~0.967)。 结论:AS>7.5、CRP>60.9 ng/mL、NLR>15.7对诊断患儿发生穿孔性阑尾炎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尽早识别阑尾炎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胰管成像系统辅助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一次性胰胆管成像系统(eyeMax洞察)辅助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11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11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儿。患儿均行子镜辅助ERAT,子镜进入阑尾腔直视下观察阑尾黏膜,并通过冲洗、取石、支架引流等措施治疗阑尾炎。记录儿童急性阑尾炎在子镜下的表现及子镜辅助ERAT的治疗成功率、插管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纳入的11例患儿年龄(7.93±2.67)岁。患儿均插管成功,镜下均可见阑尾内口及阑尾腔黏膜充血肿胀,6例可见腔内粪石,8例可见脓性分泌物,6例可见扭曲或狭窄。术中1例合并穿孔,无其他并发症。患儿均进行子镜下治疗,包括阑尾腔冲洗(11例)、网篮取石(3例)、阑尾支架引流(2例)。术后患儿症状体征均缓解,48 h内有效率为10/11。术后随访1周~4个月,患儿无ERAT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一次性胰胆管成像系统辅助ERAT可通过直视下观察阑尾腔诊断急性阑尾炎,在儿童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保留阑尾、无放射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新生儿阑尾切除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评估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阑尾炎诊治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确诊为新生儿阑尾炎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为(10.4±2.1) d,年龄范围为1~11 d。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LA组及OA组。收集两组患儿的术前炎症指标变化,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阑尾离体标本直径、坏疽穿孔率,恢复期炎症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再次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结果:45例患儿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两组的术前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A组的术前C反应蛋白上升的绝对值、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阑尾坏疽率、阑尾穿孔率、术后阑尾离体标本直径、术后第4天或第5天的C反应蛋白、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A组( P<0.05)。术后随访显示家长对手术效果满意情况LA组比例高于OA组( P<0.05)。 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新生儿阑尾炎安全可行,能使新生儿阑尾炎患儿得到早期诊断与及时的外科治疗,并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循证护理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21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住院号最末尾奇偶数不同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119例),实施循证护理和对照组(10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及干预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2.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服务质量、操作技能、工作态度及病房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使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提高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护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双下肢挤压伤时出现结肠坏死伴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4年前有小肠疝气手术史,6年前有胆囊结石手术史,30余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因“昏迷2 d,少尿1 d”入院。入院前2 d患者被发现昏迷并跪坐在密闭的卫生间中,旁边有炭盆,其妻子亦昏迷,送当地医院后转湖州市某陆军医院,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给予高压氧治疗等处理。患者昏迷时体位为跪位、躯干倚靠炭盆,时间较长(约下午5点进入密闭卫生间用炭火取暖洗澡,第2天早上约8点30分被家属发现),出现全身多处挤压伤,以双下肢为主。双下肢肿胀,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双下肢切开+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后出现少尿,肾功能恶化,伴有高钾,横纹肌溶解征象,为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转入湖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可,双眼球向左凝视,体温38 ℃,呼吸47次/min,血压120/73 mmHg,心率121次/min。SpO 2无法测出,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心音中。腹软,无压痛,右上腹及右下腹可见手术疤痕,双下肢VSD引流中,引流管中可见少许血性液体,双侧巴氏征阴性。躯干(含腹部)可见较多水疱,四肢冰冷。入院辅助检查:本院头胸腹CT平扫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可疑低密度灶,两肺散在渗出灶,右侧多发肋骨陈旧性骨折,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左叶萎缩考虑。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9次/分,左室高电压,轻度ST-T改变。白细胞 21.5×10 9/L,中性粒细胞占比91.8%,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220×10 9/L,C反应蛋白145.5 mg/L;血钾5.8 mmol/L,血钠129.6 mmol/L,肌酐523.2 μmol/L,尿素氮37.34 mmol/L,谷丙转氨酶1 336.8 U/L,谷草转氨酶2 523 U/L,总胆红素10.5 μmol/L。本市某陆军医院心肌酶谱显示肌酸激酶2 216 U/L,乳酸脱氢酶1 120 U/L,α-羟丁酸脱氢酶982 U/L。入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双下肢挤压伤;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害;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低钠血症;肺部感染;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双下肢肌肉切开+VSD引流术后;胆囊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住院期间部分检验、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心脏彩超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房颤,快室率;D-二聚体最高达16.05 mg/L;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入院第3、8天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最低值65 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阑尾口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超级微创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阑尾口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超级微创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切除阑尾口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阑尾口息肉分型,内镜下治疗方式,术后病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35~86(61±12)岁。阑尾口息肉分为4型,0、1、2、3型分别为14、15、12和6例。内镜下形态为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22例。治疗方案中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37例。术后放置阑尾支架1例。息肉病理类型:腺瘤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癌5例,炎性息肉1例,无蒂锯齿状病变12例。治疗结局中治愈性切除44例。术后无出血、穿孔、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阑尾口息肉病理多为癌前病变,内镜下超级微创切除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镜联合超声微创治疗十二指肠异物穿孔并发肝周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因右下腹转移性腹痛1 d就诊并考虑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术后3 d内反复发热,血液学检查提示感染;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周脓肿,十二指肠肝周见一棒状强光带,一端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前8 d曾误吞棉签,结合病史诊断为因误食细长型棉签致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穿孔并发肝周脓肿。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穿孔封闭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予补充营养、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技术在常见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腹症是往往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患的总称,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包含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疾病,其特征为变化大、进展快,误诊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病死率高,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随着对急腹症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入了解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微创技术在常见急腹症的诊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诊断上腹腔镜能很大程度明确疾病类型,对于尚不能行手术者,内镜下减压引流,在治疗决策上提供了多元化方案;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阑尾炎、胆管炎的病因治疗上符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内镜技术在处理并发症的应用上更符合微创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胆囊炎30例、消化道穿孔3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90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胆囊炎30例、消化道穿孔3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法。结果: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这一新理念应用于急腹症患者围术期中,能够有效促进急腹症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