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yGlass DS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法与常规分次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SpyGlass DS系统激光碎石治疗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常规分次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该院行ERCP,术中提示胆总管大结石的患者(>2 cm)38例,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20),实验组使用SpyGlass DS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使用分次治疗(第1次放入胆管支架,3个月后再次行常规ERCP下胆总管结石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成功率和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3个月后随访,并复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以明确是否有胆总管残余结石.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结论 由SpyGlass DS引导的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结石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静脉型环状胰腺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门静脉型环状胰腺(PAP)是一种发育异常,发病率低。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胰管系统的走行,为PAP分型提供依据。术前正确诊断PAP并进行分型,术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报道了一例73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壶腹部占位,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诊断为门静脉型环状胰腺,主胰管走行于门静脉前方,遂在钩突与胰体融合处切断钩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胰管成像系统辅助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一次性胰胆管成像系统(eyeMax洞察)辅助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11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11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儿。患儿均行子镜辅助ERAT,子镜进入阑尾腔直视下观察阑尾黏膜,并通过冲洗、取石、支架引流等措施治疗阑尾炎。记录儿童急性阑尾炎在子镜下的表现及子镜辅助ERAT的治疗成功率、插管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纳入的11例患儿年龄(7.93±2.67)岁。患儿均插管成功,镜下均可见阑尾内口及阑尾腔黏膜充血肿胀,6例可见腔内粪石,8例可见脓性分泌物,6例可见扭曲或狭窄。术中1例合并穿孔,无其他并发症。患儿均进行子镜下治疗,包括阑尾腔冲洗(11例)、网篮取石(3例)、阑尾支架引流(2例)。术后患儿症状体征均缓解,48 h内有效率为10/11。术后随访1周~4个月,患儿无ERAT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一次性胰胆管成像系统辅助ERAT可通过直视下观察阑尾腔诊断急性阑尾炎,在儿童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保留阑尾、无放射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子母镜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子母镜系统是指十二指肠镜(母镜)与胰胆管镜(子镜)的组合,在母镜辅助下将子镜插入胰胆管后,可利用子镜的光学系统、灌洗通道、工作通道,对胰胆管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胰胆管进行X线透视成像,子母镜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直视下的胰胆管内部图像。本文从子母镜系统的发展历史、临床进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血管增粗,走行紊乱,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浸润肌壁癌变,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病灶质软,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颈部狭窄,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稍狭窄,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D MRCP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的应用价值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2D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改善MRCP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因胰胆管系统疾病接受MRCP及肝胆增强扫描的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后最终70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先行MRI常规平扫,再分别行Gd-DTPA增强前(对照组)及增强后3 min(实验组)2D MRCP检查.两组图像均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由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MRCP图像进行评分;测量并比较胆总管、胰管中段、背景组织信号强度(SI)及信噪比(SNR),胆总管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实验组评分(4.58±0.41)高于对照组评分(3.78±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胆总管、胰管、背景组织SI分别为131.9±92.6、37.7±23.8、3.5±0.38,实验组胆总管、胰管、背景组织SI分别为146.4±101.0、45.4±29.8、1.8±0.21,注射对比剂3 min后MRCP图像,胆总管及胰管SI均升高,背景组织S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CNR和SNR分别为68.1±48.3和12.9±12.7,实验组CNR和SNR分别为122.8± 88.7和38.2±24.8;实验组胆总管及胰管中段CNR、SNR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静脉注射Gd-DTPA 3 min后MRCP图像背景抑制良好,图像的SNR、CNR显著提高,背景组织SI降低,明显改善MRCP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MR胰胆管成像薄层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MRCP)薄层扫描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方法 使用Siemens Aera1.5T超导型MR仪对180例老年患者进行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扫描,采集到的图像进行3D重建,3组图像在解剖结构、图像质量与疾病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在肝内解剖结构显示上,肝内1级胆管、肝外胆管上、中、下及胆囊均能很好地显示出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及肝内2级胆管的显示上,膈肌导航明显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上,膈肌导航优良率明显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方面,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和胰管扩张中确诊率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肌导航在胰管、肝内2级胆管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上明显高于相位导航,膈肌导航更适合老年患者3D-MRCP薄层扫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初诊胆道蛔虫的罕见胆总管变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背景与目的:临床上,胆道系统尤其是胆囊的变异比较常见,但是胆总管变异却罕见.本文报告1例初诊为胆道蛔虫的罕见胆总管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以期提高对胆总管变异的认识和诊治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初诊为胆道蛔虫的罕见胆总管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结果:患者为60岁老年女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上腹痛伴巩膜黄染20 d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后结合外院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诊断为"胆道蛔虫".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与胆道蛔虫经典的剑突下钻顶样疼痛不符,且患者上腹有压痛,结合入院后的B超检查结果未提示胆总管内有异常回声等,不排除胆总管其他异常情况可能.为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为患者施行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ERCP检查确诊为罕见的胆总管变异,后经护肝、护胃、增加胃动力、解痉止痛、通便等治疗后治愈出院.电话随访3年半患者未再出现黄疸等不适.结论:对不典型的胆总管情况需警惕罕见胆总管变异的可能,以提高对胆总管疾病的准确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仓鼠胰腺微循环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微循环影响.方法 取健康仓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血脂正常组(20只)、高脂血症组(10只),分别予以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由血脂正常组筛出10只血脂正常且肝胆胰无病变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急性胰腺炎组(AP组),由高脂血症组筛出5只血甘油三酯升高3倍以上且肝胆胰无病变者,作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HLAP组).按照Schmidt法制作动物模型,C组仅适当翻动十二指肠与胰腺并进行穿刺操作,HLAP组和AP组行微量输液泵匀速、逆行向仓鼠的胆胰管内泵入3.5%牛磺胆酸钠,6h后于下腔静脉泵入吖啶橙(2 mL/kg),注射完毕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活体动物模型胰腺微循环,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平均直径(microvaseular diameter,MV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unetional capillary density,FCD)及测量微循环血流速度(microvessel flow velocity,MFV)、白细胞黏附.三组均取胰腺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进行胰腺病理评分.结果 与AP组、C组比较,HLAP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μm)、FCD(个/mm2)、MFV(μm/s)显著降低(MVD:HLAP组2.40±0.26和AP组5.54±0.43、C组7.56±0.42;FCD:HLAP组4.20±0.84和AP组7.56±1.14、C组11.40±1.14;MFV:HLAP组58.80±9.63和AP组131.00±12.94、C组224.40±15.63;均P< 0.05),白细胞黏附(个/mm2)明显增加(HLAP组343.60±13.86和AP组114.00±8.03、C组18.80±2.28,P<0.05),胰腺病理评分升高(HLAP组10.00±1.59和AP组6.60±1.14、C组1.00±0.71,P<0.05).结论 高脂血症可加重急性胰腺炎实验动物的微循环系统损伤,促进微循环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新技术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影像学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在胆胰疾病的诊断方面往往存在困难.内镜技术可以贴近消化道管腔,对胆胰进行近距离扫查而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超声检查术、导管内超声以及子镜直视光纤系统等新技术迅速发展,使胆胰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就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新进展做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