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尺度下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北京房山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伴随郊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人工管控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持续胁迫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损害.以北京房山区河流水系为例,于2016--2017年在区域内的31处样点进行野外调查.选取河流的水环境功能、防洪效益功能、生态效益功能和支持利用功能4方面16个具体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区县尺度下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房山区河流的防洪效益功能与生态效益功能中“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比例分别为58.0%与41.9%,而水环境功能与和支持利用功能中“较差与差”状态比例为71.0%与41.9%;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勉强满足河流生态系统一般需求.同时,房山区境内的拒马河与小清河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远优于大石河与永定河.河流生态基流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当释放库区截留水量与调配区外清洁水体,已成为恢复房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与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利工程对坝下径流的影响——以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抗旱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养殖等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水文动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径流的调节.基于宜昌站1890--2014年径流数据,综合采用径流集中度、集中期和相位差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径流年内分配以及枯水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昌站径流集中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并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3年以后径流集中度相对于2003年以前下降0.06(下降幅度为12.98%),说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宜昌站径流在年内分配变得平缓,洪峰被有效削弱,且三峡工程对宜昌站径流集中度减少的贡献率大于葛洲坝水利枢纽(贡献率分别为92.03%和7.97%);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宜昌站径流重心提前8d(集中期从8月9日提前至7月31日);宜昌站进入枯水期的时间提前约20d(三峡大坝建设以前,宜昌站在12月7-11日进入枯水期,建设以后在11月底进入枯水期),水利工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可能导致下游枯水期污染加剧和湿地生境提前缩小,进而影响下游水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上述结果定量揭示了水利工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可为认识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生所与三峡和葛洲坝水利工程中的鱼类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5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水电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如何减轻葛洲坝-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论证过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两个工程的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工作,并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葛洲坝工程的救鱼对象讨论中,水生所指出救鱼的主要对象是中华鲟;在救鱼的措施方面,水生所科学论证了葛洲坝工程不必修建过鱼设施,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能够自然繁殖,中华鲟的救护措施以人工繁殖放流和产卵场的保护为主.在葛洲坝工程建设后,水生所进一步预测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以及渔业的影响,并且建议在赤水河建立自然保护区,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庇护所;提出最早的生态调度想法,通过三峡水库的调度形成人造洪峰,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等等.实践证明,水生所做出的工程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建议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对国家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