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达夫太阴目病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辨证为络伤出血证的黄斑区CNV 52例(53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治疗,对照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1~10个月每个月,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两组均采用1+PRN治疗方案,再次注射标准参考Pr ONTO研究中所制定的标准.观察终点视力提高≥5个字母者为有效,视力提高<5个字母及下降者为无效.结果 观察组纳入28例(29只眼),脱落3例(3只眼),对照组纳入28例(28只眼),脱落1例(1只眼).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变化与术前视力有关.术前ETDRS字母数<47者,观察组术后视力平均增加了14.6~23.8个字母,始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视力平均增加4.0~12.5个字母,波动不大,但有随时间增加轻微的下降趋势(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时间×分组=3.014,P时间×分组=0.042).术前ETDRS字母数≥47者,观察组术后视力平均增加5.5~11.0个,对照组平均增加7.1~8.8个,两组数值较为接近,观察组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对照组术后视力较为稳定(F时间×分纽=2.684,P时间×分纽=0.029).随访终点时,观察组有效率为80.77%(21/26),对照组有效率为62.96%(17/27).两组CRT变化值总体上较为接近,均呈现为先降低后轻度增加,术后5个月后,两组CRT变化情况趋于一致(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时间×分组=2.125,P时间×分组=0.044).观察组与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tney U检验,Z=-0.875,P=0.391).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治疗黄斑区CNV可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临床疗效,减轻视网膜水肿;由本研究观察结果,尚不能认为联合生蒲黄汤能够减少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黄斑CNV的注射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黄斑属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斑居于视网膜中央,是人眼中心视力发生的关键部位.陈达夫教授认为眼底黄斑部属足太阴脾经,其功能有赖于脾的运化,若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可导致多种黄斑部疾病.临床上许多学者也已经证实了黄斑疾病从脾论治可获得显著疗效.本文从生理、病理角度对黄斑部疾病的发病机理、辨证选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学者们从脾论治各类黄斑部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如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从脾论治,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眼科玄府理论源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玄府学说源于《黄帝内经》,金·刘完素创新和拓展了玄府的内涵并建立了玄府学说,确立了"目之玄府郁闭"而导致目昧不明的病机观,使眼科玄府理论基本形成.明清医家特别是眼科医家发展了玄府理论,对玄府郁闭所致目病的病机、治法、方药进行了深入拓展和发挥并提出了"目之玄府郁闭""通光脉道瘀滞""通明空窍闭塞"等观点,引领内障眼病的理论创新,完成了内障眼病治疗由补向通的思路转变,使中医眼科玄府理论得到快速发展.近代医家陈达夫、庞赞襄、韦文贵等进一步完善了眼科玄府理论,提出了"六经玄府""目病多郁论"等观点,开创了开玄明目、解郁开玄、疏通玄府等治法;当地医家王明杰、唐由之、廖品正等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中医眼科玄府理论体系,大大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玄府郁闭为目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目之纲",随着眼科玄府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玄府理论指导的眼病研究也会不断增多并更广泛地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继河间绝学,创开玄新法——陈达夫对玄府学说的继承与发扬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陈达夫教授在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中创造性地将眼科六经辨证与河间玄府理论相结合,对玄府概念的内涵、 玄府闭塞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作了重要的发挥与补充;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开通玄府治疗多种疑难眼病的方法并取得很大成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其意义已经远超出眼科领域.先生为玄府学说的发扬光大贡献卓著,堪称河间之功臣,更是近年兴起的川南玄府学术流派先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探讨从足太阴脾经论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主要特征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病因不明,多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西医学主要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对难治性或者部分复发性患者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虚不运,聚湿成痰,凝结成核,随经络上扰目窍,使神光失守所致.本文据陈达夫教授的眼科六经辨证理论,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讨论足太阴脾经的生理功能,脾经、脾脏与黄斑的关系,阐述本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从足太阴脾经论治中浆,兼顾全身症状与局部眼病,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脾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科学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渐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医药在防治AMD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基于陈达夫教授创立的"眼科六经辨证"学说,从脾论治AMD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AM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而中医学认为,脾脏在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脾脏与肠腑关系密切,二者协调共用.故本文基于肠道菌群理论,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脾脏与AMD之间的联系,探讨从脾论治A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