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临床特征及超声成像对子宫黏膜下肌瘤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黏膜下肌瘤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安庆市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和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各 45 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采用日立Ascendus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超声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组相比,子宫黏膜下肌瘤组贫血、痛经占比明显增高,宫内占位显著降低(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黏膜下肌瘤和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与病理诊断结果的κ值分别为 0.762(P<0.05)和 0.433(P<0.05);超声成像结果显示,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组相比,子宫黏膜下肌瘤组低回声、回声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比例显著增高(P<0.05),子宫黏膜下肌瘤组血流分级Ⅱ-Ⅲ级显著增高(P<0.05),而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减小(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流分级和血流阻力指数预测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 AUC分别为 0.852(95%CI:0.765~0.921,P<0.001)为 0.861(95%CI:0.776~0.932,P<0.001).结论: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相比,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贫血、痛经、宫内占位等临床症状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可通过临床症状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甄别子宫黏膜下肌瘤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超声与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超声表现与组织学基础,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分析其超声表现与术后病理的组织学特点.结果 13例的声像图表现均呈息肉样病变,其中5例为高回声团伴囊样结构,8例不伴囊样结构的息肉样病变中:5例为高回声,2例为低回声,1例为等低回声混合;13例均行病理检查,3例为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其中2例出现局灶性癌变;5例息肉样腺肌瘤内腺体呈单纯增生,其中1例腺肌瘤旁内膜为单纯增生过长;1例见复杂增生,其旁内膜也见复杂增生的腺体.结论 半数以上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声像图表现不具有特异度;超声检查提示的宫内息肉样病变,应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25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22 年1 月我科收治25 例APA的临床资料,宫腔镜手术后18 例保守治疗,7 例手术治疗,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宫腔镜下完整切除宫腔内病灶25 例.术后病理均为APA,其中8 例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7 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2 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 例合并子宫颈息肉.18 例宫腔镜手术后进行保守治疗,7 例宫腔镜手术后切除子宫(3 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双侧输卵管切除术,4 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24 例术后随访(42.8±28.7)月,1 例宫腔镜术后(接受保守治疗)76 个月因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余23 例均无异常.结论 APA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需通过病理学确诊.APA恶性潜能低,有生育要求者可进行保守性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全子宫切除术是无生育要求的APA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 ~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中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宫腔镜病灶切除后孕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33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52岁,平均36.0岁.20例无妊娠史,12例合并不孕症.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APA,其中23例(69.7%)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21例,癌变2例.术后均辅助孕激素治疗,包括口服醋酸甲羟孕酮18例(54.5%),口服炔诺酮7例(21.2%),口服地屈孕酮或黄体酮7例(21.2%),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例(3.0%).结果 术后随访12~119个月,(58.3±26.7)月.1例因原发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晚期多脏器衰竭死亡.APA复发3例(9.1%),无一例发展为癌.妊娠12例次(包括5例辅助生殖助孕),有生育要求者中妊娠率61.1%(11/18),其中7例为不孕症患者.结论APA经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后,孕激素长期治疗是年轻APA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方案.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联合能量多普勒在宫腔内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SIS)联合能量多普勒鉴别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常规阴道超声(TVS)拟诊为宫腔内病变的40例已婚妇女进行SIS及能量多普勒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内膜息肉23例、黏膜下肌瘤11例、血凝块5例、内膜局限性增生1例.TVS诊断内膜息肉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75.0%、58.8%、87.0%;而SIS联合能量多普勒诊断内膜息肉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97.5%、100.0%、95.7%.23例子宫内膜息肉中,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例.结论 宫腔声学造影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的病灶,明显提高了宫腔内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7岁,因“无明显诱因不规则阴道出血4个月”就诊,出血量少,色暗红,伴轻微下腹隐痛.超声提示宫腔内稍高回声,内膜息肉不排除;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提示宫颈高分化内膜样腺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全套均正常,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 73(正常参考值范围:0~65)pmol/L,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 19-9、CA125、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β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宫颈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10例宫颈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绝经前9例,绝经后1例,2例合并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症状,4例无明显症状,其中2例超声提示异常.2例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1例,复杂性增生1例;1例合并宫颈原位腺癌.术后随访20~102个月.宫腔镜术后进一步手术治疗3例,其中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2例,宫颈锥切术1例;口服地屈孕酮药物治疗1例.1例因骨癌晚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宫颈APA复发1例,妊娠1例,均未发展为癌症.结论 宫颈APA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对于无症状的宫颈赘生物需进一步检查.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颈APA的有效方法,术后需严密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间质p16表达有助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由非典型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肌样间质构成的息肉样病变,常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混淆.作者拟通过分析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间质成分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组织学特征,以寻求独特标志物鉴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和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16例APA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23~59岁[(40.8±10.7)岁];15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为绝经后女性.②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流液、尿频与尿痛、盆腔包块分别为12、2、1及1例.③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1种合并症,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为11例,其余5例无合并症.④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为3例;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泡状液性暗区、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未见确切占位为5例;提示宫腔内占位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为8例.⑤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PA伴子宫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5例,其中APA伴子宫内膜灶性癌变、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肉瘤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为2、1、1与1例;而APA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单纯性APA伴鳞状上皮化生,分别为1、1与9例.⑥治疗及随访:6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0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术后仅1例自然妊娠,但是最终流产,其余5例均未妊娠.对16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例失访,对其余15例随访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尚未见APA复发.结论 APA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常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需根据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对于有生育需求的APA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