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认同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认同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9—10月选取天津市73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的2 347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理人员报告障碍认同度的因素。结果:本研究收回问卷2 347份,有效问卷2 335份。2 335名护理人员的报告障碍问卷总分为77.0(69.0,86.0)分,安全文化态度总分为104.0(99.0,110.0)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的报告障碍认同度总分与安全文化态度总分呈负相关( r=-0.328,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是否有激励机制、不良事件上报形式、工作岗位、护理人员安全文化态度是报告障碍认同度的影响因素( P<0.05),共解释13.1%的变异。 结论:激励机制、不良事件上报形式、工作岗位、护理人员安全文化态度是报告障碍认同度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创建非惩罚性文化,优化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强化不良事件上报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报告障碍因素的认同度,从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江苏省78所三级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研江苏省三级医院管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现状,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计算正向应答率,明确患者安全文化优势领域和待改进领域.结果: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科室内合作、差错的反馈与沟通、管理者支持患者安全5个维度为患者安全优势领域,差错的非惩罚性原则、人员配置、事件报告频率3个维度为患者安全待改进领域.结论:患者安全文化虽逐渐推广普及,但不同维度间差异明显,关键环节仍薄弱,要转变管理理念,建设系统的患者安全文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内外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卫生管理组织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调查显示,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是促进患者安全和保证质量改进的重要举措和方法,对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其重大意义.首先对国外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典型国家成熟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构建状况进行综述;也对国内的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机制进行具体阐述,目前各级医疗机构重视该项工作,有国家卫计委的报告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内部的报告系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系统、香港地区的医管局医事汇报系统五个上报系统在成熟运行.同时提出强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机制建设和督导落实的结合、强化国家与各级医疗机构的内部系统的结合、强化不良事件报告人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结合、强化不良事件报告独立性和保密性非惩罚性的结合、强化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的结合,以保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非惩罚性报告系统的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过程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门诊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以便更多地收集药物调剂错误报告,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 收集本院2014-2017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报告,比较实施非惩罚性报告系统前后药品调剂错误的上报率、差错上报认知度的差异.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根源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对管理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与之前惩罚性报告制度相比,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12个月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率由0.002%提高到0.080% (x2=623.5,P< 0.01);药师对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的认知度达90.5%~100%.导致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是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摆放位置相邻及药品剂型及药品功效相似等.针对药师调剂环节,我们采取更新设备、改变工作流程、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多种防范措施,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由0.226%(2016年)降至0.079%(2017年)(x2=543.4,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建立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制度,能增强一线药师调剂差错的报告意识,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全面、可靠的药品调剂差错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找到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的系统原因,从根本上杜绝同类差错的发生,达到预防和避免严重用药错误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有效识别管理缺陷、改进管理差错、消除管理隐患、提升管理水平,北京协和医院创新性地构建了管理不良事件内部上报系统.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作者对上报的50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炼管理改进建议并总结建立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成效、前景及下一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住培学员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析乌鲁木齐市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患者安全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效果.方法 选取乌鲁木齐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3家教学医院,2家非教学医院)于2014-2016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25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其进行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调查,通过专家访谈分析影响住培学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112份,回收率为88.96%.两类医院住培学员对患者安全制度认知情况总体较好(同意率62.59%);医院、科室及带教老师在患者安全文化制度方面的宣传教育处于优势领域(同意率79.59%);教学医院在患者安全文化制度方面的宣传教育、患者安全制度的执行以及住培学员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优于非教学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学医院更加注重对住培学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方面的岗前培训及日常管理.通过建立医院患者安全的管理机制、开展科室综合性安全活动和构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提高住培学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减少医疗差错事故,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护病人安全文化优先干预领域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确定医护病人安全文化优先干预领域并对医生和护士认知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病人安全文化氖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应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医护病人安全文化13个维度认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辅以t检验对医护病人安全文化不同维度认知情况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医生和护士“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和“员工”两个维度均亟需进行干预,但医护间存在明显差异且护士认知水平优于医生.结论:管理者应重点加强对医生病人安全文化的培养、建立非惩罚性的医疗差错报告系统、促进医学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医院病人安全文化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北京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及质量机构的医院病人安全文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为(39.91±4.05)分,积极反应率为62.38%,各个维度积极反应率为38.03%~88.23%;病人安全等级的积极评价率为67.9%,1年内不良事件上报率为37.2%.护士对所在科室病人安全方面的整体评价、过去1年内填写并提交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及学历是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人员应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安全等级,建立并完善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上报系统,鼓励护士上报不良事件,促进病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和态度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护士报告意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60名护士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和态度的现状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态度的整体积极反应率为69.13%,对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总体评分为(3.86±0.5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认知维度得分最高,报告执行意向得分最低。不同学历和职务的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有所不同(P<0.05);护士的职称、职务与报告的认知与态度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科室文化和惩罚环境是影响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执行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是正向的,但报告的执行意向较低。管理者应建设和谐、积极的科室团队氛围,为护理人员构建非惩罚性报告系统,培育积极的安全文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不良事件的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