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生在临床试验中的职责及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的相关建议——基于一项注册器械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的职责,分析临床医生对临床试验质量及效率的影响,并讨论改善方案.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介入科一项常规注册器械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为例,从知情同意、病史判断、手术干预、随访、不良事件、合并用药等角度明确临床医生作为研究者的职责.结果及结论:在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需要确保试验过程严格遵循方案、数据真实准确、保护受试者安全.在完成常规医疗、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临床医生还会面临临床试验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方案设计、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挑战.为提高临床试验执行质量与效率,减轻医生研究压力,建议加强跨学科专业背景临床研究团队建设,完善临床医生晋升评价体系,优化试验流程和管理,加强临床研究支撑服务,从而促进临床试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进一步明确冠心病抗炎治疗的理想靶点.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涉及65 89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炎治疗的病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较低[RR=0.87,95%Cl(0.79,0.96),尸=0.005],亚组分析提示,白细胞介素(IL)-1拮抗剂[RR=0.87,95%Cl(0.79,0.95),P=0.002]及秋水仙碱[RR=0.61,95%CI(0.48,0.79),P=0.000 1]降低 了病人 MACE 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炎药物对病人全因死亡率没有影响.两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l(0.83,1.10),P>0.05],亚组分析提示,IL-1拮抗剂降低了冠心病病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RR=0.12,95%Cl(0.02,0.94),P=0.04].不良反应方面,甲氨蝶呤增加了病人感染的风险[RR=1.13,95%Cl(1.03,1.24),P=0.01]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R=1.23,95%Cl(1.07,1.43),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抗炎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病人MACE的发生,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IL-1/IL-6炎症通路可作为理想的治疗靶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两种市售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adsorbed tetanus vaccine)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2021年4月—10月在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物致伤科招募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的 11周岁以上就诊患者 741例.患者自主选择接种两种不同成分吸附破伤风疫苗中的一种,A组293例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A(不含硫柳汞),B组448例接种吸附破伤风疫苗B(含硫柳汞).比较两组预防接种后的不良事件(AEs)情况.结果 A组、B组中分别有29例、22例发生AEs,AEs发生率分别为9.90%(29/293)、4.91%(22/44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09).不同年龄人群中,≥61岁人群在A组、B组的AEs发生率分别为6.67%(3/45)、0.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36).不同AEs类型中,疼痛在A组、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85%(23/293)、3.57%(16/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11).在AEs持续时间方面,症状出现时间<24 h的患者在A组、B组AEs发生者中分别占 44.83%(13/29)、72.72%(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6).结论 不同成分的吸附破伤风疫苗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但是AEs表现存在差异,A组人群的AEs发生率高于B组,但症状持续时间少于B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诊.用国产阿扎胞苷每日75mg/m2,持续5~7d,皮下注射,4周为1个周期;同时在第1天联合给予100 mg维奈托克,口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增量,最大量不超过400 mg 1次/d,每周期服用时间不超过28d.分析入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以及总体反应率(ORR).结果:中高危MDS患者共30例,经2个周期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后,15例(50%)CR,11例(36.7%)PR,ORR率为86.7%,4例(13.3%)转化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结论: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可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类型均与2种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脂代谢、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4例.A组采用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病人脂代谢水平[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A1(ApoA1)]、脂质沉积评估[肝脏内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采用克劳斯积分(Crouse)评估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情况;观察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率、皮下脂肪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治疗后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皮下脂肪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低于B组、C组,B组治疗后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率、皮下脂肪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ApoA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组治疗后ApoA1均高于B组、C组,B组治疗后ApoA1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脂代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减少脂质沉积,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病人凝血功能、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病人凝血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PCI术的ACS病人,按照围术期抗凝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肝素组(给予肝素抗凝)和比伐芦定组(给予比伐芦定抗凝),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卡钳值0.02)筛选出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病人,两组各纳入60例病人,比较两组活化凝血时间(ACT)值、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促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心肌缺血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血清miR-20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房直径(LA)]变化以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注射药物后5 min、术后即刻、停止注射后2 h,比伐芦定组ACT值明显高于肝素组(P<0.05);比伐芦定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33%,低于肝素组的13.33%(P<0.05);术后24 h,两组APTT、TT、PT水平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APTT、TT、PT较肝素组延长(P<0.05),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7 d,比伐芦定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24 h,两组cTnT、IM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20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4周,两组病人LV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VEDD、LVEDV、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术后1年,比伐芦定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为11.67%,低于肝素组的23.3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应用于ACS病人PCI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凝血功能,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及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iR-125b与依普利酮抗纤维化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5b对依普利酮抗纤维化治疗反应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8 月 9日—2021 年 4月 1日在太原市急救中心心内科接受依普利酮治疗的 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或不伴ST段抬高且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采集受试者依普利酮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的外周血浆样本.二维超声心动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计算基线至第 6 个月血清PⅢNP(?PⅢNP)和PⅠCP(?PⅠCP)水平变化.并记录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期间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后,AMI患者收缩压与超声心动图参数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5),收缩压、血清PⅢNP和PⅠCP水平降低(P<0.05),但同时血钾和血钠浓度有所升高(P<0.05).其中50例患者第6个月时血清PⅢNP水平值较基线值绝对减少,纳入PⅢNP降低亚组,其他 39例患者?PⅢNP≤0,被纳入PⅢNP稳定/增加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清miR-125b是PⅢNP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ⅢNP降低的患者基线血清miR-125b与?PⅢNP(rs=-0.566,P<0.001)和?PⅠCP(rs=-0.524,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危险因素后,基线血清miR-125b仍是影响血清PⅢNP和PⅠCP降低程度的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此外,在AMI患者中,PⅢNP降低的患者累积MACEs发生率更低(调整后HR=0.431,95%CI:0.129~1.440,P=0.171),同样血清miR-125b水平>2.23 患者无MACEs事件累积生存率更低(Log rank=32.568,P<0.001).结论 血清miR-125b高表达水平有助于识别依普利酮抗纤维化作用更显著的AM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伐沙班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药可能是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抗凝治疗的合适选择。然而,由于该病较为罕见且不良转归事件(如严重出血和功能依赖)发生率低,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具有挑战性。为了帮助未来CVT试验的设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Field等进行了一项Ⅱ期、前瞻性、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试验——SECRET(Study of Rivaroxaban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旨在评估:(1)病例招募的可行性;(2)利伐沙班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3)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霉酚酸酯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2例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无效的活动性中重度TAO患者,给予MMF 0.5 g,口服,bid治疗。评估TAO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3项包括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AS)、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受限、视力等改善称为总体有效。结果:治疗12周后,TAO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5.0%;24周后显著增高至88.5%。第12周末,患者的CAS从(5.06±1.21)下降到(2.52±1.13),而后在第24周末时继续下降至(2.02±0.9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第12周和24周有效率分别为82.7%、90.4%。另外,经过12周的治疗,58.1%患者的复视症状明显改善,24周后有效率达到了74.2%。同时,患者的突眼度在第12周末和第24周末均明显下降,有效率分别为53.8%、69.2%。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霉酚酸酯用于治疗激素抵抗性活动性中重度TAO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脉搏波记录在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于2022年4月11日至6月11日公开招募的男性健康受试者。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装置,计算单用药和联合用药后咪达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健康受试者在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3种状态下,分别佩戴脉搏波记录手表24 h,记录受试者心率和体动数据,对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和多梦易醒等药效学评价指标和精神状态、昼夜节律和生命活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男性健康受试者12名,年龄(34±6)岁。单用咪达唑仑时受试者中位 Tmax为0.5 h, Cmax为(19.10±5.35)μg/L,AUC 0-t为(45.41±13.88)min·μg/L,AUC 0-∞为(46.99±14.74)min·μg/L。联用伊曲康唑后,咪达唑仑的中位 Tmax仍为0.5 h; Cmax为(61.05±19.0)μg/L,AUC 0-t为(394.36±60.26)min·μg/L,AUC 0-∞为(553.10±178.87)min·μg/L。咪达唑仑联用伊曲康唑与单用咪达唑仑AUC 0-t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为735.24%~1 061.57%。12名受试者中有9名共发生26例次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脉搏波记录结果显示,未用药、单用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联合伊曲康唑受试者的睡眠时间[(5.40±1.35)、(6.50±1.85)和(8.05±0.8) h, P=0.001]、睡眠深度评分[(14.13±5.15)、(19.00±4.62)和(24.32±3.66)分, P=0.005]及生命活力评分[40.00(38.00, 41.00)、36.50(35.25, 38.75)和32.50(30.00, 36.00)分,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脉搏波记录针对镇静催眠药临床试验的药效学和安全性可进行实时、客观、定量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