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个体化起搏优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基于直立倾斜试验的个体化频率骤降反应(RDR)参数设置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起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经直立倾斜试验证实为心脏抑制型VVS患者,所有患者均植入具有RDR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基线起搏和RDR参数设置.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个体化调整起搏参数和RDR参数,观察调整后患者随访结果.结果 7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中位年龄59岁,男性3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病窦综合征.中位随访时间10(2~51)个月,早期5例患者中4例月均RDR事件大于150次,其中1例因RDR运作次数多出现心悸症状,2例仍有黑矇症状发作.参考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症状时患者心率下降和恢复的特征个体化调整参数可以减少RDR事件不适当发作;仍有晕厥前兆患者调整RDR骤降频率高于低限起搏频率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接受具有RDR功能起搏治疗的心脏抑制型VVS患者而言,参考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症状时心率下降和恢复特征,以及随访过程中的症状发作情况个体化调整起搏参数,既有利于减少RDR事件的不适当发作,又可有效避免晕厥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频率骤降反应功能成功治疗起搏器术后晕厥复发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男,75岁.因"20年内反复晕厥5次"于2019年8月20日入院.患者20年前长时间站立后觉空气闷热,随即出现意识丧失,晕厥前无胸痛、心悸、头晕、黑矇等前驱症状,晕厥过程中无双眼上翻、四肢抽搐,醒后活动如常.之后患者分别于2009、2016、2017、2018年发作类似晕厥共5 次,最后一次晕厥发作在饱食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时口服"培哚普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2016 年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端50%狭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治疗.2017 年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不能耐受长时间站立.入院查体:BP 152/82 mmHg (卧位)、160/92 mmHg(立位);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6次/ 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V级,神经系统反射( -),颈动脉窦按摩试验( -).实验室检查:D-D 0. 82 mg/L,NT-proBNP 182. 30 ng/L.体表心电图: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 Holter):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平均心率66次/min,大于2. 0 s的长R-R间期共91次,最长R-R间期3. 6 s.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左心房增大(41 mm),室间隔中上段局部增厚(14 mm),主动脉瓣少量反流,LVEF 0. 66.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脑弥散功能成像提示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双侧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颈椎MR+颈段脊髓水成像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后突、变性.由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耐受长时间站立,无法配合直立倾斜试验( 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患者的症状及Holter的结果,推测患者反复晕厥的原因可能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于2019年8月29日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