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升降浮沉药性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升降浮沉药性规律,传承其宝贵学术经验.方法 以4本颜正华教授弟子为主编的著作为主要来源,系统收集、分析颜正华教授临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的辨病、证型,中药的升降浮沉药性、用量及常用药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08首,涉及中药178味、君药64味,药性多趋向沉降,全方以沉降方居多;处方平均用药13.2味,且大部分用量点在常规用量范围内;后下药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为鱼腥草.常用药对有紫菀-白前、白前-百部、紫菀-百部,沉降方中常用苦杏仁、浙贝母、紫菀等药.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喜用沉降药,配以趋向升浮和具有双重趋向的药物调理气机的升降,且具有孟河医派"用药轻灵"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孟河京派治疗泄泻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文针对泄泻的治疗比较孟河京派与孟河医派用药的异同,梳理孟河京派用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方法:基于与孟河京派有传承关系的各代医家治疗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各医家常用单味药频次、药物组合频次、治疗泄泻通用药物、孟河京派特色用药等,并梳理形成孟河用药传承脉络.结果:京派医家擅用白术治疗泄泻,高频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茯苓,陈皮""茯苓,薏苡仁",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为"龙骨→牡蛎".结论:孟河京派对前人经验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治疗泄泻的用药更趋平和,且尤重脾胃,形成了独特的用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国医大师治疗失眠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国医大师颜正华、周仲英、何任对治疗失眠有独到的见解,分别提出了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痰瘀论治的观点,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本文归纳总结其关于失眠辨治的临证经验,指出对于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通过从心论治、从肝论治、从痰瘀论治,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这对于提高辨治失眠的疗效,防止其反复发作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胃痛九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颜正华教授临证善于治疗胃痛,根据9种不同证型拟出9种不同治法.其中疏肝和胃法重在肝胃同调,是颜教授临证应用时贯彻始终的治法,适用于肝气犯胃证.温阳止痛法适用于脾胃阳虚兼伴疲乏无力.祛湿化痰法适用于痰湿渐生,阻滞脾胃气机之证.养阴和胃法适用于胃病中后期的胃热津亏证.活血治胃法适用于胃痛病久,出现瘀血阻滞之证.此外另有四法常用作相兼使用的辅助治法,其中升提气机法适用于脾气不升证,消食和胃法适用于食积肠胃、脾虚不运证.通腑和胃法多用于阴虚津亏证伴便秘.降逆和胃法适用于胃失通降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冰辨治口苦临床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张冰教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孟河京派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的学术传承人.行医近40年,形成了"理肝调中平上下"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思路.在临床中格外重视口苦这一症状,认为口苦是胆汁外泄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重要信号.口苦的基本病位在胆,但与五脏六腑都有联系,故而张冰教授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口苦"之说.认为口苦辨治的重点在于与口苦同时出现的兼见症,不同的兼见症体现了口苦病机之不同.在临床治疗上,提出立足于胆的中心病位,以"理肝调中平上下"为治疗原则,针对导致口苦之热、郁、虚、逆之不同病机,采用清、疏、补、降四法分而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孟河医家杨博良先生临证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杨博良(1880-1952年)先生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授业老师."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深得孟河神髓.尊《内经》为医道源头,奉《伤寒》《金匮》为论治根本,谙熟《本草》,师法前贤.辨证立法,依法组方,对证选药,应变配伍,环环紧扣,灵活自在.药尚冲和,巧用多效,慎用峻猛,讲究炮制,擅用药引,煎服精细.剂量据药物质地、病情需要而定.剂型据不同病证、疾病不同阶段调整.保养人身一团生气,善用轻巧灵动之品,拨动气机,给邪出路;疑难杂证,多以"从乎中治"为要取效;外科常从内治见功;医嘱反复叮咛"恬淡无为""怡悦性情".于外感、内伤,妇、幼、外、五官等各科均有造诣.脉案文言撰写,舌脉症状推原病因病机,扼要引经据典,自然得出治则治法,理法方药,天衣无缝,文辞古雅,简明流畅,耐人寻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