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IVF/ICSI助孕结局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对生育力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的助孕结局影响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ICSI的SIL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设为SIL组( n=113);根据SIL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取卵时间按1∶3标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首次行IVF/ICSI的无宫颈病变患者,记为对照组( n=339)。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IVF/ICSI助孕指标、新鲜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及母婴预后,评估SIL患者的助孕结局及宫颈局部手术治疗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结果:SIL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SIL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可利用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鲜胚移植周期中SIL组移植胚胎数略少于对照组,而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达妊娠时间、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79例获得活产的SIL患者根据局部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宫颈锥切亚组、环形电切术亚组和未手术亚组,3组间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IL不影响患者的生育力及IVF/ICSI的助孕结局,且局部手术治疗未增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夫妇首诊生育力评估时年龄组合对IVF-ET/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探讨夫妇首诊生育力评估时登记的年龄组合和生育力评估结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东、中、西11家辅助生殖机构IVF-ET/ICSI共5 104个移植周期的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依据夫妇首诊生育力评估时登记的年龄分组分析:A组(女方<35岁,男方<40岁)、B组(女方<35岁,男方≥40岁)、C组(女方≥35岁,男方<40岁)、D组(女方≥35岁,男方≥40岁).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组间临床妊娠率和首诊生育力评估结果.结果 四个年龄组合IVF-ET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8.23%、54.12%、40.57%、30.70%(x2=167.214,P<0.001);ICSI 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59.29%、62.50%、49.07%、34.31%(x2=23.834,P<0.001);A 与 B 组间 IVF-ET/ICSI两种治疗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74,PIVF-EF=0.449;x2=0.099,PICSI=0.754);C组IVF-ET/ICSI两种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D组(x2=11.581,PIVF-EI=0.001;x2=4.695,PICSI=0.03).结论 女方<35岁时,男方年龄对IVF-ET/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女方≥35岁时,男方<40岁接受IVF-ET/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优于男方≥40岁的人群,这提示有生育意愿的夫妇若已处于女方≥35岁,男方<40岁的组合年龄区间时,应积极进行生育力评估并及时选择恰当的医学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