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孕酮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LBR)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且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且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共765周期(765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HCG日血清P最佳截断值为0.83 μg/L,将纳入周期分为2组:P <0.83 μg/L(444周期)和P≥0.83 μg/L(32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LB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并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日血清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LBR的影响。 结果:P <0.83 μg/L组和P≥0.83 μg/L组患者女方年龄分别为(32.40±5.49)和(32.53±5.51)岁,男方年龄分别为(33.35±6.34)和(33.43±6.38)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 <0.83 μg/L组CPR为45.9%(204周期)高于P≥0.83 μg/L组的37.1%(119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4);2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86);P <0.83 μg/L组患者的LBR为36.3%(161周期),高于P≥0.83 μg/L组患者的28.0%(90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HCG日血清P水平是LBR的相关因素, OR(95 %CI)分别为0.91(0.88~0.94)、2.36(1.04~5.35)、1.84(1.14~2.95)、1.16(1.07~1.25)、0.63(0.44~0.89),均 P<0.05。 结论: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当HCG日P≥0.83 μg/L时,新鲜胚胎移植CPR和LBR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迈之灵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口服迈之灵对预防和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IVF-ET助孕取卵术后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的100例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分组,试验组患者(50例)取卵术后口服迈之灵300 mg,bid×10 d,对照组患者无迈之灵治疗,其他治疗一致,比较两组之间OHSS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结果: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总量、获卵数等基本条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2/50)比18.00%(9/50), P=0.025],对照组腹水穿刺3例,试验组腹水穿刺0例,无重度OHSS发生。 结论:口服迈之灵能有效预防OHSS高危患者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并降低OHSS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拮抗剂方案扳机方式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取有效卵母细胞依赖于超促排卵方案。随着临床超促排卵经验的不断累积,拮抗剂方案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拮抗剂方案治疗周期短,且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替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能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本文就拮抗剂方案使用GnRH-a扳机和hCG扳机对体外受精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移动医疗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基于社交网络媒体,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及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医疗技术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继而基于文献分析移动医疗在不孕不育患者就诊流程管理、健康教育、用药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心理护理5个方面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剖析现存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我国医护人员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多方位应用移动医疗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正念认知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正念认知干预。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赫氏希望量表(HHI)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正念、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AAS、中文版CD-RISC及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AAS、中文版CD-RISC及HH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正念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的正念水平和希望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预培其损”理论的中药复方防治反复着床失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可能经历反复着床失败。在“预培其损”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可在IVF-ET前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过度凋亡等途径,提高夫妻双方精卵质量以获取高质量胚胎;可促进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调节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调节免疫改善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利于胚胎植入;还可在移植后发挥补益脾肾、顾护胎元作用,以助着床,亦可缓解移植时患者的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D138阳性治疗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周期性抗生素治疗后与正常不孕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长方案IVF-ET助孕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按照子宫内膜活检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为CD138阳性组(86例)和正常组(1 183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后进入长长方案周期,进入周期前对CD138阳性组给予抗生素周期性治疗14 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以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 结果:CD138阳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11.44±2.21) mm比(11.38±2.17) mm]、移植日内膜厚度[(11.57±2.23) mm比(11.54±2.23) mm)]及胎儿出生体重[(3 195±646) g比3 244±632) 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54.65%比63.14%)、早期流产率(8.51%比10.58%)、早产率(10.64%比11.24%)以及活产率(46.51%比53.7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抗生素周期性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对疑似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尽快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并给予周期性的抗生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基础LH/FSH比值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基础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 868例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其中基础LH/FSH比值>2者为观察组(818例),比值≤2者作为对照组(2 050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2.5)来调节患者的非随机分配。通过单因素分析验证基础LH/FSH比值是否与治疗结局相关。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2.5)后,观察组(778例)与对照组(2 024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总量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t=4.989, P<0.001; t=3.267, P=0.001),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于对照组( χ2=4.938, P=0.026),获卵数和卵裂数均高于对照组( t=-2.305, P=0.021; t=-2.816, P=0.005),但两组优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χ2=17.277, P<0.001)。无论新鲜胚胎移植还是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剔除多胎妊娠数据后,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9.174, P=0.002; χ2=4.204, P=0.040)。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0.30%(20/66)、47.75%(53/111)]和分娩率[分别为30.30%(20/66)、46.85%(52/1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5.198, P=0.023; χ2=4.695, P=0.030);而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观察组的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9.41%(423/712)、55.04%(1 053/1 913); χ2=7.526, P=0.023]。观察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均显著低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χ2=21.308, P<0.001; χ2=20.871, P<0.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 结论:PCOS患者中基础LH/FSH比值较高者,促排卵后更易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全胚胎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