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殿堂中的大道行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教学案例集》出版:医学行业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罗海滢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殿堂中的大道行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教学案例集》一书通过丰富的医学领域案例,详细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和社会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实际作用,也揭示了医学领域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该书从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伦理道德、医学科技创新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医学实践的紧密结合.读者阅读这些案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的内涵和意义.文稿作者在从事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XY20220201)、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研究时从此书获益匪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医学模式的顺利转换以及医患关系的改善.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界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教育内容薄弱等问题.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索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新途径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教育学、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借鉴,围绕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对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素质并重的发展观念;其次,要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考核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康中国战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秉承身心一元论的哲学理念;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回应了广大民众的健康企盼,着力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和健康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辩证思维在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医学临床实践及临床教学领域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的指导.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背景下,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医学研究生还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特别是辩证思维方式.本文从辨证思维的定义、辩证思维在医学中的体现以及辩证思维中运动与发展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系统和整体的观点在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与论述辩证思维在医学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最终期望在这一思维方法的引导下广大医学研究生能够在现在和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把理论知识付诸于鲜活实践,依照严谨的诊疗思维,为患者选择优化的治疗策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穷薪传火续德业,明理尽性著道章 ——沉痛悼念葛晨虹教授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10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会长,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北京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顾问,《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项目执行人,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葛晨虹教授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 60 岁. 葛晨虹教授还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公立医院“两学一做”思考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围绕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了“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随着国家医疗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公立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己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近年来“两学一做”工作实践,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在公立医院“两学一做”引领和指导作用,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更好地服务患者,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内在联系与共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我国医学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贯通医学与哲学的经典,并且将人文科学与生命科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其思想吸收了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比较分析《黄帝内经》的生命哲学思想,从"生命起源观""生命发展观"和"生命理想追求观"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与统一性.探究《黄帝内经》的生命哲学内涵,找到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共性,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融合发展,并使之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范式的转型——医德的现实化与"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价值维度的确认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肯定.挖掘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对现实世界的提问方式),即"道德如何现实化".从(作为道德现实化为道德实践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的根本障碍的)"生存性恐惧"出发,可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问题式的基础上将此问题下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实践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诸多问题.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呼吁医德教育的范式转换,即从当前主要的"知性医德教育模式"转变为着眼于使医德现实化的"践行性的实践性医德教育模式".这需要对"跨主体性的能力/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作为其前提的"超越生存性恐惧的勇气"的培养,进而需要对相关的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
编辑人员丨2023/8/5
当代伦理学的缺陷在复兴的当代美德伦理学上表现为片面性、"自我 他人不对称"、相对主义、缺乏具普遍性的美德依据和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即"美德"丢失了古代的能力蕴含而仅指品质,从而使美德难以现实化.从"畏死的恐惧"基础上所重塑的道德基础(即生命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出发,对上述问题给予揭示与超越.马克思以彻底的实践哲学和崭新的问题式,即"道德何以现实化",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从"畏死的恐惧"出发可以继承和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老年心血管病教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思考与探讨课程思政在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系统挖掘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隐含的思政素材,邀请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教学可设计的相关思政点有六个,学生对老年心衰的第二个思政点最为满意,该思政点引入了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的先进事迹.结论 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的优秀医学人才,学生对身边事例相关的课程思政最感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