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渤海区鲜活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15年和2016年从黄渤海区养殖产地采集的鲜活贝类中分离的16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采用Kirby-Bauer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65株菌株均含有tlh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tdh和trh基因.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阿米卡星耐药性显著,耐药率分别为94.55%、41.21%、37.58%、29.09%,较高比例的菌株对呋喃妥因、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阿米卡星呈中度敏感性;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其中16株菌多重耐药系数(MAR) >0.2,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来自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样品菌株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黄渤海区鲜活贝类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非致病株,但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的监控,防范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连云港市零售鲜活双壳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1/6/26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零售鲜活双壳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9年分3次在全市范围内大型超市、农贸市场、水产品批发摊位、海鲜码头、路边摊,随机采集5种鲜活双壳贝类,合计18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用PCR方法检测tlh、tdh、trh基因.结果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8份,总检出率为54.4%,螠蛏的检出率最高(75.9%),不同贝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4,P<0.05).夏季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52.5%,秋季为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P>0.05).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为71.4%,不同采样点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4,P<0.05).98株菌株tlh基因均为阳性,未检测到tdh、trh毒力基因.结论 连云港市零售鲜活双壳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虽未检出tdh、trh毒力基因,但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应加强监督和检测,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