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鉴定氯离子通道附件1基因对结肠癌预后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结合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2种方法筛选结肠癌mRNA表达谱中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共表达基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别下载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的转录组学数据和GSE68468数据集的芯片表达谱数据,筛选出两者在正常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最显著相关的加权基因模块,通过差异基因和加权基因取交集筛选出结肠癌相关差异共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利用最大派系中心度(MCC)计算方法筛选出MCC评分排名前10位的核心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验证核心基因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索核心基因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使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对生存相关的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结果: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中DEG共3 481个,GSE68468数据集中DEG共7 275个,共获得237个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PPI网络的MCC计算方法得到10个核心的差异共表达基因,分别为氯离子通道附件1( CLCA1)、 MAPK3、胰高血糖素( GCG)、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3( SLC26 A3)、核受体亚家族1组H成员4( NR1 H4)、脂肪酸结合蛋白1( FABP1)、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因子2A( GUCA2 A)、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糖基转移酶家族2成员A3( UGT2 A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 CPT2)和跨膜4域A12( MS4 A12)。与正常组织相比,TCGA结肠腺癌数据集结肠癌组织的 CLCA1、 GCG、 SLC26 A3、 NR1 H4、 FABP1、 GUCA2 A、 UGT2 A3、 CPT2和 MS4 A12 9个核心基因均下调( P均<0.05),其中 CLCA1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组( 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CLCA1可能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罕见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M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其典型临床特点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FD)、皮肤牛奶咖啡斑和(或)内分泌器官功能紊乱三联征。近期研究表明,MA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刺激型α亚基(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α subunit,Gα s)编码基因GNAS发生体细胞激活突变所致,估计患病率为1/1 000 000~1/100 000 [1]。疾病表型复杂,除了可以出现多部位骨骼异常外,还可以有内分泌多器官受累。近年来,研究发现约4%~10%的FD/MAS患者可以合并低磷血症,进一步引发低血磷性佝偻病,不仅导致患者乏力、骨痛,且增加骨折及骨畸形风险,使得骨骼疾病更为复杂、严重,其治疗也极其困难 [2]。本文报道1例MAS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罕见病例,分析疾病诊治经过,详细调查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及骨影像学变化,并复习文献,以探讨FD/MAS合并低磷血症的机制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过表达GBP1的胶质瘤U87细胞(U87-GBP1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对照U87-Lacz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种U87细胞GBP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mRNA相对表达量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免疫磁珠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选出CD14 +单核细胞和CD3 + T淋巴细胞。用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 +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 +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用两培养液组作用的CD14 +单核细胞与活化的CD3 + 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CD3 + T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未经U87细胞培养液处理的单核细胞或活化CD3 + 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用加入抗人CCL2抗体U87-Lacz或U87-GBP1细胞培养液处理CD14 +单核细胞,分别为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 +单核细胞中MDSC比例。分别将U87-GBP1细胞和U87-Lacz细胞原位接种至BALB/c裸鼠颅内致瘤,1周后各分为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504393治疗组(U87-Lacz+RS裸鼠组和U87-GBP1+RS裸鼠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U87-Lacz裸鼠组和U87-GBP1裸鼠组);30 d后处死裸鼠,分离全脑、脾脏和骨髓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脑中移植瘤,计算移植瘤体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MDSC比例。 结果:U87-GBP1细胞中GB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87-Lacz细胞,但两组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87-GBP1培养液组MDSC比例高于U87-Lacz培养液组[(7.75±0.80)%比(4.50±0.08)%, P=0.003],两组均高于对照组[(2.55±0.31)%)]( F=18.27, P=0.002);U87-GBP1培养液组作用的活化CD3 + 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47.38±0.08)%比(61.70±5.05)%, P=0.040]。U87-GBP1细胞中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培养液中CCL2蛋白表达水平[30.66±0.17和(1 005.00±12.23)ng/L]高于U87-Lacz细胞[1.29±0.15和(111.60±11.44)ng/L](均 P<0.01),U87-Lacz+抗CCL2培养液组和U87-GBP1+抗CCL2培养液组MDSC比例分别低于U87-Lacz培养液组和U87-GBP1培养液组(均 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大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脑移植瘤体积较未经治疗的相应裸鼠组增长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U87-GBP1裸鼠组脑移植瘤、脾脏和骨髓中MDSC比例高于U87-Lacz裸鼠组,U87-GBP1+RS裸鼠组和U87-Lacz+RS裸鼠组各组织MDSC比例均较未经RS504393治疗相应裸鼠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GBP1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U87细胞中CCL2表达,招募MDSC,在胶质瘤微环境中集聚形成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在体内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鸟苷酸结合蛋白5在结直肠癌中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5(GBP5)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15对CRC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C组织中GBP5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获得敲低和过表达GBP5的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验证GBP5在CRC细胞中的作用。采取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BP5抑制CRC细胞恶性进展的潜在机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GBP5在部分CR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组织(1#:0.09±0.01比1.00±0.40, t=3.992;2#:0.29±0.20比1.00±0.23, t=3.882;3#:0.12±0.02比(1.00±0.44, t=3.493;15#:0.11±0.04比1.00±0.18, t=8.265,均 P<0.05);GBP5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更高(Log rank P<0.05)。LV-sh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49.9±7.5)%比(82.8±9.6)%, t=4.673, P<0.05;(38.9±2.7)%比(49.1±1.8)%, t=5.441, P<0.05];LV-sh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高于对照组[(437.33±24.58)个比(737.00±124.94)个, t=4.076, P<0.05;(103.00±7.94)个比(172.00±6.92)个, t=11.34, P<0.05;(329.33±103.25)个比(898.33±133.38)个, t=5.843, P<0.05];LV-shGBP5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4.98±0.07)%比(2.11±0.11)%, t=39.23, P<0.05]。LV-GBP5组EdU阳性和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67.4±9.8)%比(27.6±12.3)%, t=4.377, P<0.05;(54.9±1.7)%比(49.3±2.7)%, t=3.100, P<0.05];LV-GBP5组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和侵袭和迁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1 299.67±173.28)个比(991.00±6.56)个, t=3.083, P<0.05;(113.67±19.86)个比(57.33±16.62)个, t=3.768, P<0.05;(279.66±15.57)个比(132.67±63.31)个, t=3.905, P<0.05];LV-GBP5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3.70±0.15)%比(4.65±0.25)%, t=5.689, P<0.05]。 结论:GBP5在CRC中表达降低,过表达GBP5可抑制CR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外周血细胞和GBP1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生物标志物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115例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清指标和GBP1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WBC、hs-CRP、IL-6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TP、GBP1 mRNA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BC、hs-CRP、IL-6是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TP和高水平GBP1 mRNA是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预测模型为 logit(P)=23.626+0.813 ×(WBC)+0.030 ×(hs-CRP)+0.091 ×(IL-6)-0.456 ×(TP)-1.122 ×(GBP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清指标和GBP1联合应用于预测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0.955,1.000),敏感性为96.4%(95%CI:0.896,1.000),特异性为90.8%(95%CI:0.847,0.969),约登指数为0.861.校正曲线具有良好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P=0.822).结论 WBC、hs-CRP、IL-6、TP、GBP1与T2DM合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有效的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分化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采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VSMCs钙化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中加入高磷培养基,对照组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调整 2组稳定转染VSMCs的状态,培养 12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并拍照.采用Hisat2软件筛选DEGs,采用Stringtie软件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成分(CC)3个方面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钙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蛋白53(T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铁蛋白轻链 1(Ftl1)和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1(GPLD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共2 524个DEGs,其中1 368个DEGs表达上调,1 156个DEGs表达下调;2组细胞DEGs聚类分离明显.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微管细胞骨架组织的调节、细胞极性、蛋白质定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BP,构建细胞膜部分、微管组织、染色体和着丝粒区等CC,发挥与磷脂酰肌醇磷酸盐、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ase)蛋白结合、参与跨膜转运和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等MF;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质翻译、蛋白质膜定位、mRNA代谢和蛋白质内质网定位等BP,构建核糖体亚单位、细胞膜和自噬体等CC,发挥与单链D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生长因子结合、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和催化作用等MF.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富集7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生物合成;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 18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铁死亡.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GPX4、Ftl1和T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PL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LP和BM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钙化的VSMCs与正常细胞存在DEGs,铁死亡和GPI锚定的生物合成信号途径是高磷诱导下肢VSMCs钙化的关键信号通路,主要由GPX4、Ftl1、Tp53和GPLD1共同介导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利多卡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Lidocaine,Lido)通过调节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0~200 μg/mL的利多卡因处理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测定细胞活性,选择最佳药物水平;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LPS诱导组(LPS组,1 μg/mL LPS)、利多卡因低水平组(Lido-L 组,2 μg/mL Lido+1 μg/mLLPS)、利多卡因中水平组(Lido-M 组,20 μg/mL Lido+1μg/mL LPS)、利多卡因高水平组(Lido-H组,200 μg/mL Lido+1 μg/mL LPS)和利多卡因高水平+STING激活剂 DMXAA 组(Lido-H+DMXAA 组,200 μg/mL Lido+1 μg/mL LPS+100 μg/mL DMXAA);Griess法检测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e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氧化酶 2(Cyclooxy-ge-nase 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 和 IL-1β水平;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钙离子结合调节因子(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 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蛋白水平.结果 0~200 μg/mL的利多卡因能增加LPS诱导的BV2细胞活力,选择2、20和200μg/mL的利多卡因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BV2细胞出现大量细胞发生凋亡现象,TNF-α,IL-1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PGE2,MCP-1 和 COX-2 水平、Iba-1 阳性表达率及 Cgas,STING 和 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和A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Lido-L组、Lido-M 组和 Lido-H 组 BV2 细胞凋亡逐渐减少,TNF-α,IL-1 β,NO,PGE2,MCP-1 和 COX-2 水平、Iba-1 阳性表达率及cGAS,STING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和Arg-1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且呈水平依赖性(P<0.05);与Lido-H组比较,Lido-H+DMXAA组BV2细胞凋亡增加,TNF-α,IL-1β,NO,PGE2,MCP-1和COX-2水平、Iba-1阳性表达率及cGAS,STING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和A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利多卡因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cGAS-STING通路探讨参白扶正颗粒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基于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通路探讨参白扶正颗粒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KM小鼠60 只,建立人胃癌MGC803 细胞移植瘤模型,将42 只成模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0 只、参白扶正低剂量组10 只、参白扶正中剂量组11 只、参白扶正高剂量组11 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5 mg/g、10 mg/g、20 mg/g参白扶正颗粒溶液灌胃,均2 次/d,连续灌胃15 d.末次灌胃结束后,剥离瘤体组织,称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免疫活化指标[CD4+、CD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5+ CD11c+ MHC-Ⅱ+、CD40+、CD70+、CD4+Foxp3+Tre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GAS-STING通路相关细胞因子[β干扰素(IFN-β)、C-C类趋化因子22(CCL22)、C-C类趋化因子17(CC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GAS-STING通路相关蛋白[STING、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表达情况.结果 参白扶正各组瘤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瘤重随参白扶正颗粒剂量增加而降低,肿瘤抑制率随参白扶正颗粒剂量增加而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白扶正各组小鼠胃黏膜炎症浸润、细胞间质充血水肿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异型性不明显.参白扶正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CD8+、IFN-γ、CD45+ CD11c+ MHC-Ⅱ+、CD40+、CD70+水平及cGAS、STING、TBK1、IRF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上述各指标随参白扶正颗粒剂量增加而升高(P均<0.05);参白扶正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CD4+Foxp3+Treg、IFN-β、CCL22、CCL17、IL-10 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上述因子水平随参白扶正颗粒剂量增加而降低(P均<0.05).结论 参白扶正颗粒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可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应答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GAS-STING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GEO数据库和临床样本验证CXCL9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临床样本验证,寻找类风湿关节炎(RA)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的转录组芯片数据(GSE12021数据集和GSE55235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鉴别关键基因.选取2023年3-9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RA患者30例(RA组)、OA患者30例(OA组)和健康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关键基因对RA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关键基因与RA临床症状评价指标[关节压痛计数(TJC)、关节肿胀计数(SJC)和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DAS28-ES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出1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56个、表达下调64个.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白细胞增殖、适应性免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进程.通过PPI网络鉴定出3个关键基因[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9、CXCL11和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RA组PMBC中CXCL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O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A组PMBC中CXCL1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之间GBP1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CXCL9相对表达量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以OA组为对照,CXCL9相对表达量诊断RA的AUC为0.66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XCL9相对表达量与TJC、SJC、DAS28-ESR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 6、0.752 6、0.789 6,P<0.001).结论 RA患者PMBC中CXCL9表达显著升高,且与RA严重程度有关.CXCL9或可作为新的RA诊断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抗焦虑药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明确酸枣仁-五味子对孤养结合束缚应激(RS)模型大鼠的抗焦虑药效,并预测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采用RS模型大鼠,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酸枣仁组、五味子组、酸枣仁-五味子合煎液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前后治疗焦虑症的药效学进行评价;并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挖掘获得酸枣仁、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TTD、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得焦虑症的潜在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再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后治疗焦虑症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可造成大鼠焦虑;与模型组相比,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明显增加RS模型大鼠进入旷场中央区的次数及停留时间(P<0.05),显著增加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的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内 5-羟色胺(5-HT)的含量(P<0.05);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DA)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P<0.01);但对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Glu/GAB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酮(CORT)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中包含酸枣仁、五味子有效成分 13 个,有酸枣仁碱、当药黄素、胡萝卜甾醇、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戈米辛A等,潜在作用靶点 148 个,包括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钠依赖型 5-HT转运蛋白(SLC6A4)、钠依赖型多巴胺转运蛋白(SLC6A3)等,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神经递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含血清素神经突触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环磷酸鸟苷酸效应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还涉及与激素调节相关的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分泌通路、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结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配伍后抗焦虑药效显著,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与调节 5-HT、DA、BDNF等含量,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治疗焦虑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