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芜湖市集贸市场蟑螂侵害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芜湖市集贸市场蟑螂侵害状况,为集贸市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调查芜湖市 2019 年集贸市场蟑螂侵害情况,结果 芜湖市建成区 9 个集贸市场,共布放蟑螂屋1 153 张,回收1 104 张,捕获蟑螂3 839 只,隶属 2 科 2 属 2 种,分别为德国小蠊(3 320 只,86.5%),黑胸大蠊(519 只,13.5%);平均侵害率为 28.0%,平均密度为 3.5 只/张,全年均有蟑螂活动,9 月蟑螂密度(6.1 只/张)和侵害率(43.3%)最高;蟑螂密度排在前五位的生境区域分别为:水产区(15.8 只/张)、肉类区(7.0 只/张)、活禽区(2.6 只/张)、蔬菜区(2.5只/张)、面点区(2.3 只/张);临时市场的蟑螂侵害率高于标准化市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P<0.05);蟑螂密度与上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840,P<0.05),蟑螂侵害率与上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65,P<0.05).结论 侵害芜湖市建成区集贸市场蟑螂的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夏秋季侵害最为严重,今后应加强对集贸市场水产区、肉类区、活禽区、蔬菜区、面点区等重点区域的防治力度,加大对标准化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改善室内环境,降低蟑螂密度,控制蟑螂侵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上海市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及携带肠道病原体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及其肠道病原体携带情况,为餐饮场所蜚蠊防制和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2021年4月-2022年3月,每月中旬使用蜚蠊诱捕器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2个街镇5种类型餐饮场所开展1次蜚蠊侵害调查和采样,对捕获的蜚蠊进行肠道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9、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侵害率为20.83%,蜚蠊密度为0.74只/个,种类为德国小蠊(占65.79%)和黑胸大蠊(占34.21%),不同类型餐饮场所蜚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09,P<0.001).企事业单位食堂蜚蠊侵害率和密度最高,分别为29.03%和1.32只/个.蜚蠊样本的病原体检出率为28.13%,检出札如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嗜水气单胞菌、人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共7类病原体53组.德国小蠊携带的优势病原体为札如病毒、人芽囊原虫和STEC,黑胸大蠊携带的优势病原体为札如病毒、STEC和嗜水气单胞菌.结论 浦东新区餐饮场所蜚蠊携带多种人体肠道病原体,应重视餐饮场所的蜚蠊防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气候变化对我国黑胸大蠊分布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对我国黑胸大蠊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黑胸大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 检索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平台(GBIF)及公开发表文献,从中获取黑胸大蠊分布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从公开网站获取气候和地理因子等环境因素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各因子对我国黑胸大蠊分布的影响,并预估当前和未来2041-2060年黑胸大蠊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 影响黑胸大蠊分布的各环境因素中,最干月降水量贡献率最大(贡献率为37.20%),其次是最湿月降水量(贡献率为15.20%).当前气候条件下,黑胸大蠊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等省份,高适生区面积达61.31万km2.预估结果表明,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情景下,未来2041-2060年我国黑胸大蠊适生区面积将减少4.29万km2.结论 降水量可能是影响黑胸大蠊分布的关键因素,未来我国黑胸大蠊适生区面积可能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南京市蟑螂密度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最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 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蜚蠊的分布及防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内蜚蠊种类包括5科21种,主要种类6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其中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危害极为严重;蜚蠊防制目前的主要方法为化学防制,其次为物理防制,生物防制正逐步兴起.本文综述我国卫生害虫蜚蠊的种类、分布、危害及其防制的研究进展.德国小蠊可能成为国内各地的主要优势种类;未来的研究趋势是蜚蠊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蜚蠊的防制必须走综合防制途径,加强采取法制防制和环境防制措施,合理利用化学防制控制害虫.提高国内室内卫生害虫蜚蠊的综合防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2017年主要病媒生物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南京市鼠、蚊、蝇、蟑螂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对鼠、蚊、蝇、蟑进行调查.结果 2017年南京市鼠密度为0.175%,主要种类为鼩鼱和小家鼠;蚊密度为1.717只/(h·灯),主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蝇密度为5.53只/笼,蝇种为家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和麻蝇;蟑螂密度为1.387只/张,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鼠呈双峰型,峰值在3和11月,3月是最高峰,密度为40.3%;蚊、蝇、蟑密度呈单峰型,蚊密度在8月达到高峰,为5.365只/h;蝇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16.250只/笼;蟑密度在7月达到高峰,为2.034只/张.结论 2017年南京市蚊、蝇和蟑螂、鼠密度相比2016年均显著上升,需重视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治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常州市2013-2017年蟑螂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常州市蟑螂种群构成与密度消长规律,为制定有效的蟑螂防治措施及控制虫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 23795-2009),选择不同生境监测点,使用粘捕法开展蟑螂密度监测,进行种群鉴定与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常州市市区蟑螂密度分别为0.545、0.556、0.468、0.476和0.531只/张,每年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常州市区蟑螂种类有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群,为92.47%,黑胸大蠊3.91%,美洲大蠊3.61%;农贸市场被蟑螂侵害最为严重,其中,2013-2017年蟑螂侵害率分别为7.078%、8.601%、7.024%、8.112%和8.246%;餐饮侵害率次之,2013-2017年蟑螂侵害率分别为5.043%、7.042%、4.021%、4.318%和4.682%.常州市蟑螂1--4月密度较低,近5年平均密度水平波动在0.232 ~0.389只/张之间,4-10月密度升高,近5年密度水平在9月达到最高,为0.994只/张,总体呈现逐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蟑螂侵害率在1-4月较小,近5年1-4月平均侵害率水平波动在1.240% ~3.535%之间,4-10月侵害率升高,近5年侵害率在9月达到最高,为9.361%,总体呈现逐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常州市区蟑螂密度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农贸市场、餐饮等重点行业蟑螂侵害严重,应继续加强监测,结合密度和侵害消长规律,做好环境治理,结合物理、化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措施,确保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巩固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5年山东省居民区蟑螂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10-2015年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 2010-2015年共粘捕蟑螂2 650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4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86只/张,其中2012年蟑螂密度最高,为1.40只/张;2011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7%;总平均侵害率为14.40%,其中2012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2.50%.结论 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密度监测为有效控制蟑螂繁殖,降低蟑螂对居民区大环境侵害,完善蟑螂防治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省2019年蜚蠊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地区城市蜚蠊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蜚蠊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收集蜚蠊,各监测点每月监测1次,选择餐饮环境、居民区、宾馆、医院、农贸市场和超市,每处布放不少于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蜚蠊种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结果 2019年共粘捕蜚蠊6 935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共4种.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56只/张,其中超市蜚蠊密度最高为1.73只/张,医院蜚蠊密度最低为0.12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9.84%,为优势种;蜚蠊年平均侵害率为4.81%,其中超市侵害率最高为7.74%,医院侵害率最低为1.63%.密度季节消长有7和11月2个高峰,侵害率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最高峰在7月为7.05%.结论 山东省城市环境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环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7和11月为高峰期,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蜚蠊密度,减少蜚蠊对居民生活环境侵害和传播疾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安徽省黄山市2017-2018年室内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全面了解安徽省黄山市室内蜚蠊的侵害状况、密度、种群结构、生境分布特征及季节消长趋势,为病媒生物防制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区、汤口镇和旅游风景区的宾馆、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医院、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城镇居民区)6类生境171家单位1 297间房间,对蜚蠊的种类、密度、时空分布及侵害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用Excel 2013软件对密度、侵害率等参数计算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蜚蠊监测密度与日平均气温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共布放粘蟑盒1 300余张,有效粘蟑盒1 254张,阳性房间309间,捕获蜚蠊13 014只.黄山市室内蜚蠊侵害率为23.82%,蜚蠊粘捕率为24.64%,蜚蠊密度10.38只/张,密度指数为42.12只/张.其中德国小蠊12 640只,占比为97.12%,为优势种;黑胸大蠊369只,占比为2.84%,为常见种;其他种类蜚蠊占0.04%.雄虫在种群中占比为9.95%,雌虫占比为12.86%,若虫占比为77.19%.黄山市蜚蠊的密度高峰期在7-9月,其中8月最高,为38.07只/张,侵害率为21.92%,蜚蠊密度与监测当日平均气温间呈正相关关系(r=0.709,P=0.022).黄山市室内蜚蠊侵害较为严重的生境类型是农贸市场(43.65%)、餐饮店(33.68%)和超市(30.03%)等场所,6类场所室内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60,P<0.001),居民区、医院的蜚蠊侵害率与其他生境中的蜚蠊侵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宾馆与餐饮店、农贸市场的蜚蠊侵害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黄山市室内蜚蠊侵害较为严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为快速增长型种群.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和宾馆等生境中蜚蠊侵害较为严重,需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蜚蠊监测和科学防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