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分析模型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鼠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主要通过接触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方式感染HFRS。HFRS流行特征具有显著的人群差异、地理异质和季节消长特点,这些典型特征与宿主动物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不可分。全球每年HFRS报告发病人数约15万~20万,我国病例数占全球的70 %~90 %,是遭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本文详细综述了我国HFRS流行特征、传播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进展,以期了解我国HFRS的三间分布特征及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有助于开展HFRS疾病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厦门市思明区2019-2023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思明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对辖区10个街道每月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蚊幼监测;利用Exec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SPSS 19.0软件分析容器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 2019-2023年监测到的登革热媒介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年均BI为8.34,不同街道BI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滨海、筼筜、梧村街道的BI在5年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鼓浪屿、开元、嘉莲、中华、鹭江、莲前街道BI先升后降,厦港街道BI在6~7间波动;6-8月(夏季)是BI的高峰期;5年年均CI为48.67%,监测显示孳生地种类中闲置容器(碗、瓶等)积水最多(占比61.00%),竹头、树洞、石穴阳性率最高(70.97%).5年间容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5.916,P<0.05),不同容器(水体)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83,P<0.05).结论 思明区全年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孳生活动,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加强环境整治,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宣传,降低登革热传播及流行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020-2023年宝鸡市蝇类生态学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 2020-2023 年共捕获3 科2 属6 种7 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 1.43 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期为 6-8 月,8 月密度最高,为 2.62 只/笼;宝鸡市优势蝇种为家蝇、麻蝇,占比分别为 58.30%、12.13%.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2.03 只/笼),其次为餐饮外环境(1.49 只/笼)、居民区(1.12 只/笼),绿化带密度最低(1.09 只/笼);4 种生境中家蝇占比较高,且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家蝇占比均达 60%以上.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6.37、54.25、146.03、38.44 倍.结论 6-8月是宝鸡市成蝇防控重点月份,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和居民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应在这些区域采取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孳生地治理、完善防蝇设施等综合防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蝇类密度水平,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3年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 版)》等,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2023 年德阳市蚊幼孳生情况和成蚊密度开展监测.采用 WPS 2016 软件录入并整理数据,SPSS 25.0 软件进行 t 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结果 蚊幼孳生:共调查3 600 户,积水数8 507个,其中阳性数为 697 个;BI值为 19.36,室外高于室内(Z=3.61,P<0.01);CI为 8.19%,室内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28);蚊幼孳生高峰在 7-9月且布雷图指数到达高值≥20,废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更易出现伊蚊孳生(均P<0.05).成蚊密度:5-10 月共捕获 407 只白纹伊蚊,平均密度为 3.77只/(人·h);8 月为密度峰值,达 6.61 只/(人·h).结论 2023 年德阳市部分季节和生境的白纹伊蚊蚊幼孳生和成蚊密度较高,且在 7-9月,有登革热疫情暴发风险,应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防控登革热疫情发生与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0-2023年长春市蚊虫生态学监测及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长春市 2020-2023 年蚊虫的密度、种类、消长规律及病毒携带情况,为蚊虫防控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长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每年 5-10 月在长春市朝阳区和绿园区使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使用Excel 2016 和SPSS 21.0 软件分析不同年份、月份及生境中蚊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比较.结果 2020-2023 年共设置诱蚊灯 920 盏,捕获成蚊14 554只,蚊虫总密度为15.81 只/(灯·夜),蚊虫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牲畜棚捕获蚊虫占总捕获蚊虫的 72.7%,且主要以刺扰伊蚊为主,其他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主.蚊种构成比和各蚊种密度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92,P<0.05;F=14.118,P<0.05).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总体呈单峰型,7-8 月为密度高峰.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20-2023 年长春市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发现其携带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但应关注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及密度,加强防蚊灭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蚊媒密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 2020-2022 年蚊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于 2020-2022 年每年 5-10 月对东城区 10 个监测点进行蚊密度监测.Excel 2007 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GraphPad Prism 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2020-2022 年共捕获蚊虫 7 488 只,蚊密度为 1.73 只/(灯·h).不同年份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147 6).淡色库蚊为东城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 57.71%,白纹伊蚊次之;蚊总密度高峰出现在 8 月上旬和 8 月下旬;不同蚊种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均呈单峰型;不同生境中居民区蚊密度最高,为2.37 只/(灯·h),不同生境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P=0.214 8).结论 东城区应根据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以居民区为重点场所,在高峰来临前开展灭蚊工作,防止蚊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2年沈阳市主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和掌握 2022 年沈阳市鼠类、蝇类、蜚蠊和蚊类 4 类病媒生物的密度、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蝇类监测采用诱笼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采用Excel 2013 和SPSS 2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2 年沈阳市鼠类平均密度为 0.11 只/100 夹,优势种为褐家鼠,占 83.33%,不同生境鼠种构成比差异不显著;蝇类平均密度为 53.35 只/笼,全年蝇密度 8 月达到最高峰,密度为 98.56 只/笼,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占 38.00%,居民区蝇密度最高,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08.919,P<0.01);蜚蠊平均密度为 0.14 只/张,侵害率为 6.61%,优势种为德国小蠊,蜚蠊密度高峰为 7 月,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 29 只/张;雌蚊平均密度为 11.85 只/(灯·夜),优势种为淡色库蚊,蚊虫密度高峰期为 8 月,牲畜棚雌蚊密度最高,为 162 只/(灯·夜),不同生境蚊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121,P<0.01).结论 掌握沈阳市主要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结合不同生境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提前开展综合防控,最大地程度上控制虫媒传染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1-2023年平邑县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平邑县鼠类、成蚊、蝇类、蜚蠊的监测结果,为及时提出针对性防制措施,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推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相应的生境中,对鼠类采用夹夜法、成蚊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蜚蠊采用粘捕法,进行捕捉监测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的方案制定和实施中.结果 鼠密度:平均捕获率为 0.29%;蚊密度:平均密度 12.17%;蝇密度:平均为 2.73 只/笼;蜚蠊密度:平均密度 0.05 只/张.结论 通过监测,系统掌握了 4 种病媒生物的生境、密度、季节消长、种群构成情况,为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提供支撑,提升了防制成效,监测区域"四害"密度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蚊媒密度概率分布及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登革热蚊媒 MOI 风险的概率分布,为更加科学精准开展 MOI 风险评估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累积概率分布和Python语言编程对广州市 2016-2019 年各月MOI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本研究绘制了广州市 1-12 月的MOI风险评估概率分布表和分布图.1-12 月各月累积概率小于 0.01 和 0.05 的MOI临界值分别在7.54~60.12、5.02~34.10 之间.该临界值均在1 月最低,其次是12 月和2 月;均在6 月份最高,其次是5月和 7 月.1-12 月各月MOI风险等级为传播、暴发和流行的概率分别在 5.07%~66.60%、0.25%~36.19%、0.00%~16.80%之间.传播、暴发和流行的风险概率最低值均出现在 1 月,其次均在 2 月;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7 月、7 月和 6 月,其次是 6月、6 月和 5 月.结论 广州市各月的MOI风险概率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和特征,在开展登革热蚊媒监测评估与控制工作中值得重视.三次样条函数和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法为开展MOI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9年蝇类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及其预测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掌握北京市东城区2009-2019年蝇种类、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规律,探讨基于生态学监测的蝇类密度预测方法,为东城区蝇类预测与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东城区2009-2019年蝇类生态学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MATLAB R2018b软件构建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2019年4-10月的蝇类密度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监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2009-2019年东城区各生态学监测点蝇类年平均密度为7.09只/笼,优势蝇种为麻蝇科,占捕获蝇总数的56.82%,占比超过5%以上的蝇种类依次为厩腐蝇(11.74%)、家蝇(10.17%)、丝光绿蝇(8.99%)和大头金蝇(6.93%);不同生境中,宾馆饭店蝇类密度最高,为11.86只/笼,餐饮外环境最低,为2.20只/笼,麻蝇科在不同生境中均为优势种群;蝇类密度高峰主要出现在7月和8月.基于历史生态学监测数据构建的最优模型SARIMA(0,1,4)(2,1,3)12预测2019年4-10月的蝇类密度与实际密度基本一致,实际监测值均落在预测值95%置信区间内,模型评价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379和1.014,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2009-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以麻蝇科为优势种群,宾馆饭店是蝇类防控的重点场所,活动高峰主要出现在7-8月;通过对SARIMA模型效果评价,该方法可用于蝇类密度短期变化趋势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