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了解状况的问卷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1月淮安急诊联盟会议期间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淮安地区21家二级综合医院的143名急诊医师进行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内容的闭卷式问卷调查。问卷共10道选择题,各题为1分,总分10分。143名急诊医师总的答对题目数为(5.4±2.9)题,其中高(39人)、中(50人)和初级职称者(54人)答对题目数分别为(6.4±3.3)、(6.0±3.2)和(3.4±1.9)题( P<0.01),不合格(答对≤5题)率分别为28%(11/39)、40%(20/50)和56%(30/54)( P=0.03)。对4项措施的了解:高、中和初级职称者对"留取血培养"的回答正确率均超过95%,"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率分别为15%(6/39)、24%(12/50)和7%(4/54),另2项措施均为50%左右。对10个知识点:中、高级职称者对"实施策略时机"的正确率分别为60%(30/50)和59%(23/39),初级职称者44%(24/54);对"监测乳酸时机"初、中和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5%(35/54)、64%(32/50)和80%(31/39);对"平均动脉压目标值"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68%(34/50)和62%(24/39),初级职称者为50%(27/54);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机"中、高级职称者的正确率分别为50%(25/50)和46%(18/39),初级职称者为17%(9/54)。提示急诊医师对脓毒性休克1 h集束化治疗策略掌握情况较差,需加强相关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临床实施依从性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淮安急诊专科联盟中7家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116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行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的前瞻性观察。脓毒性休克诊断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83例急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排除标准排除167例。在纳入的116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17.2%(20/116)患者1 h内监测乳酸、17.2%(20/116)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了血培养、70.1%(82/116)使用了抗菌药物、13.8%(16/116)液体复苏晶体液≥30 ml/kg以及49.1%(57/116)复苏过程中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116例中,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完全执行者13例(11.2%,完全执行组),未完全执行者103例(未完全执行组)。与未完全执行组相比,完全执行组的液体复苏量明显增加[33.7(30.0,37.5)比8.9(7.3,10.8)ml/kg, Z=-4.78, P<0.001],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70.0(70.0,76.7)比67.7(61.7,76.7)mmHg(1 mmHg=0.133 kPa), Z=-2.00, P<0.001],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3.0(2.0,3.2)比4.4(3.7,7.2)mmol/L, Z=-2.76, P=0.006]。收入重病医学科(ICU)者完全执行组9例、未完全执行组71例,两组ICU病死率[4/9比50.7%(36/71)]、住院病死率[4/13比43.7%(45/103)]和28 d病死率[4/13比44.4%(48/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差,需加强相关质量管理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进修期间收治的隐匿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隐匿性休克组)和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显性休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休克诊断时间、早期(3 h)集束化干预指标完成情况、6 h集束化治疗目标达标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和28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总计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隐匿性休克组102例,28 d病死率为15.69%(16例);显性休克组79例,28 d病死率为31.65%(25例)。与隐匿性休克组比较,显性休克组患者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完成率(93.67%比58.82%)、入院时血乳酸〔Lac(mmol/L):7.09±2.08比5.69±1.27〕、使用抗菌药物前血培养完成率(93.67%比63.73%)、第1小时和第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5.57%比31.37%,54.43%比33.33%)、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晶体液:59.49%比11.76%,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40.51%比0%)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100%比9.80%)显著增高,病情稳定时间明显延长(d:4.40±1.35比1.49±0.55),而疾病发作时间(d:1.47±0.97比2.95±1.61)、休克诊断时间(min:31.30±12.54比79.15±13.81)、6 h乳酸清除率〔(50.27±21.53)%比(61.82±13.1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0%比35.29%)、第2小时和第3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第2小时晶体液:0%比60.78%,第2小时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0%比14.71%,第3小时晶体液:0%比12.75%)、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达标率(60.76%比78.43%)和救治成功率(28 d病死率:31.65%比15.69%)显著下降(均 P<0.05)。10例隐匿性休克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展为显性休克,所有显性休克患者均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Lac(mmol/L:7.59±2.27比5.92±1.24)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65.85%比44.29%)显著增高,而6 h乳酸清除率〔(46.58±15.83)%比(59.60±17.9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4.88%比24.29%)、6 h尿量和ScvO 2达标率(56.10%比82.86%,43.90%比78.57%)显著下降(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ac、6 h乳酸清除率、第3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和6 h ScvO 2达标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1.618、0.021、0.100、0.307和3.018,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Lac对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其次为6 h ScvO 2达标率(AUC为0.673)。 结论:对于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应尽早识别并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提高6 h乳酸清除率和6 h ScvO 2达标率,进而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护人员执行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管理体系的依从性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医护人员执行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管理体系的依从性。构建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执行管理体系,收集构建前3个月、构建过程(9个月)及构建完成后3个月的286例脓毒症患者,分析执行管理体系构建前(对照组)、构建过程(观察组)及构建后(实施组)医护人员对1 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显示,随着执行管理体系的应用及实施,医护人员对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对照组为58.3%,观察组为69.1%,实施组为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3, P=0.029)。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对照组为 41.7%,观察组为34.9%,实施组为23.3%,实施组患者的病死率最低,但未达统计学意义(χ2=5.576, P=0.062)。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执行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1小时集束化治疗策略执行达标率及预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采用1小时集束化治疗策略(1 h bundle)救治脓毒症的执行情况,并分析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内符合脓毒症3.0定义与诊断标准患者,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00例与死亡组91例,收集病原菌与感染部位、1 h bundle执行情况和28 d预后结局等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估不同指标对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191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2株占71.86%,革兰阳性菌50株占16.95%,真菌32株占10.85%;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和皮肤软组织为主;1 h bundle策略总体达标率为9.95%,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病死率为47.64%;年龄(AUC=0.620)、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AUC=0.73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AUC=0.662)、6 h乳酸(AUC=0.590)、24 h乳酸(AUC=0.681)是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6 h乳酸、24 h乳酸对患者预后情况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 本地区ICU内1 hbundle策略达标率不理想,应探寻行之有效策略提高对于循证指南执行率,进而有效降低脓毒症造成的威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