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构成重大世界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国内外正积极推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以尽早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本共识就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作出共识性指导意见。总的来说,MS或NMOSD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并不高于普通人群。现有的新冠疫苗对于接受任何免疫干预治疗的患者不会造成疫苗源性感染,但在某些情况(如使用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B细胞耗竭剂)下,疫苗的有效性可能有所下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新冠疫苗会加重MS或NMOSD,或直接导致疾病复发。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经接种风险预评估后,应建议病情控制稳定的MS和NMOS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55和S1P/S1PR2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过敏性猝死中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可转录后调控蛋白质的表达。miR-155在促进炎症反应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miR-155在过敏性哮喘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有效的脂质介质,已被广泛认为是人体内重要的血管和免疫功能调节剂。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是S1P的一种受体,S1PR2通过与G蛋白不同的α亚基耦联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S1P/S1PR2在血管发育,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篇综述主要对miR-155以及S1P/S1PR2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过敏性猝死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疗法在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近10年来口服免疫调节治疗正在兴起,其中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在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文中主要关注S1P/S1PR信号通路在治疗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以及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多发性硬化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临床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不同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与严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截止2023年1月31日于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各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MS患者,通过问卷形式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国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和横断面分析.结果 336例MS患者的平均年龄(34.14±10.21)岁,女性70.54%.治疗包括:特立氟胺86例,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99例,CD20单抗37例,其他治疗43例,未接受任何治疗71例.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138例(41.07%),发生新冠病毒感染244例(72.62%).最常见的感染症状有发热、咳嗽、疲劳;21例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其中15例经肺部CT诊断为肺炎,需急诊或住院治疗9例,1例入住ICU,2例使用呼吸机.6例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MS复发.不同DMT药物对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的风险差异无显著性(P=0.671).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MS患者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是接种疫苗的患者的2.37倍(P=0.034);无法独立行走的MS患者发生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是能独立行走患者的3.26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论 MS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转化为严重感染及导致复发的风险较低;不同DMT药物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具有较高安全性;未接种新冠疫苗及无法自主行走的MS患者严重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加,推荐MS患者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并接受规范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盐酸奥扎莫德的合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盐酸奥扎莫德是一种新型口服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调节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文章根据不同的合成思路对盐酸奥扎莫德及其重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对各路线进行了简要评价.盐酸奥扎莫德骨架结构是(S)-1-氨基-4-(1,2,4-二唑-3-基)-2,3-二氢-1H-茚.以4-氰基-2,3-二氢-1H-1-茚酮(2)为原料,应用手性辅助剂或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在2,3-二氢-1H-1-茚的1-位构建手性氨基;或者先将1-位羰基转换为手性羟基,再合成手性氨基.在2,3-二氢-1H-1-茚的4-位,原位合成二唑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等许多重要信号转化[1],S1P作用于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s)后,能够在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2].早在1992年,有研究者指出S1P通过一个假定的跨膜受体可以作为细胞外介质,从而控制细胞活性.到目前为止,5种S1PRs 都已确定,最近分别更名为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1(S1P1)、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5 (S1P2)、内皮细胞分化鞘脂 G 蛋白偶联受体3 (S1P3)、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6(S1P4)和内皮细胞分化鞘脂G蛋白偶联受体8(S1P5),他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似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此外,这些受体上不同的G蛋白偶联通路解释了他们不同的微信号转导,以及各种细胞S1PRs所产生的影响.S1P在细胞内由鞘氨醇经特定的鞘氨醇激酶(SPHK)催化生成,也可经S1P磷酸化酶或S1P裂解酶(S1PL)分解,从而保证了人体生理环境中S1P的动态平衡[3].SPHK-S1P-S1PRs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AS)、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地开展,其在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已经得到了初步证实.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集中探讨S1P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属性和不同S1PRs的功能,并就它们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磷酸鞘氨醇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鞘脂类代谢物,其介导的细胞传导途径(SphK-S1 P-S1 PRs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现发现5种S1 P受体(S1 PR1-S1 PR5)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其形成的交联信号通路影响着细胞的迁移、粘附、存活和增殖,并干预着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而S1 PRs的研究对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将其应用于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越首创药物的西波莫德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研发背景诺华在2010年研发上市的芬戈莫德(1,fingolimod)是作用于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的调节剂,治疗多发性硬化病,属于首创性药物.本品西波莫德(2,siponimod)也是诺华研制的,在2019年上市,作用于同一靶标,适应症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siponimod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siponimod是由诺华公司研发的一种鞘氨醇-1-磷酸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1PR)调节剂,能选择性地与S1PR1和S1PR5结合,阻止淋巴细胞离开淋巴结,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2019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归纳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siponimod
编辑人员丨2023/8/5
siponimod是由诺华制药公司研发的新一代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2019年3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疾病和继发进展型疾病.临床试验证实siponimod能有效降低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残疾进展,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高血压和鼻咽炎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