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三七皂苷R1改善神经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三七皂苷R1(notoginsenside R1,NGR1)治疗神经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 0.83 mg?kg-1 脂多糖(LPS)构建小鼠神经炎症模型,应用NGR1(30 mg?kg-1)进行给药治疗,眼眶静脉丛取血并分离血浆.在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神经炎症相关指标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各组小鼠血浆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内源代谢物的鉴定,并应用MetaboAnalyst和Metscape数据库进一步分析差异内源代谢物的关键代谢途径,最后通过qRT-PCR检测调控关键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GR1 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脑组织神经损伤,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因子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 1(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此外,代谢组学发现模型组与给药组之间小鼠血浆中皮质酮、吲哚丙酮酸、泛酸、12S-羟基 5Z,8Z,10E,14Z-二十碳四烯酸、PC(18:3(9Z,12Z,15Z)/16:1(9Z))等 22 个差异内源代谢物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qRT-PCR结果显示,给药后能显著逆转关键代谢途径中 2A型磷脂酶A2(PLA2G2A)、1B型磷脂酶A2(PLA2G1B)、12A型磷脂酶A2(PLA2G12A)、醛酮还原酶 1D1(AKR1D1)、羟基类固醇 11β脱氢酶 1(HSD11B1)、羟基类固醇 11β脱氢酶 2(HSD11B2)mRNA表达水平.结论:NGR1 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皮质酮等关键代谢物及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关键途径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将为深入研究NGR1 抗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AKR1C3、SHBG、SRD5A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指长比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 2 型 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IC3,AKR1C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 BG)和睾酮 5-α还原酶Ⅱ(steroid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SRD5A2)的 6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人类指长比(2D:4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2019 级 799 名在校大学生(男性 396 名,女性 403 名)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采集双手正面照片并进行指长比分析;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rs12529、rs1937845、rs523349、rs727428、rs3760213 和rs6259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随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 2D:4D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双手 2D:4D均高于男性(P均<0.05);AKR1C3 基因的rs12529 位点基因型、SH BG基因的rs3760213 和rs6259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倍型分析表明,AKR1C3 基因的rs12529-rs1937845位点与SHBG基因的rs727428-rs3760213-rs6259 位点存在强连锁,但只有后者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rs12529、rs1937845、rs523349、rs727428、rs3760213 和rs6259 共 6 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与指长比(2D:4D)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799 名大学生不同性别指长比差异显著,且SHB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呈现性别差异,但与指长比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醛酮还原酶AKR1C3促进前列腺癌进展、转移和耐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癌症,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易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经免疫组化和标本活检发现癌细胞内雄激素的再次增多是导致CRPC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醛酮还原酶(AKR1C3)与CRPC细胞中雄激素自身合成途径密切相关,并促进CRPC进展为耐药或转移侵袭,因此靶向抑制AKR1C3可治疗CRPC.本文对AKR1C3在前列腺癌进展、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及新型AKR1C3抑制剂对CRPC的治疗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