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烟粉虱田间种群隐种鉴定及对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的敏感性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海南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田间种群对2种新型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的敏感水平,为杀虫剂的合理施用与烟粉虱的田间抗性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采自海南省6个地点烟粉虱田间种群为材料,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mtCOI)测序及mtCOI PCR-RFLP分子标记对采集种群隐种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2种药剂对各地区田间种群的致死中浓度(LC5o).[结果]在海南省6个烟粉虱田间种群中,三亚市吉阳区种群为MEAM1隐种,澄迈县永发镇种群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冲坡镇种群以MED隐种为主的MEAMl(<10%)与MED隐种(分别为94.6%和92.9%)混合种群,其他3个田间种群均为MED隐种.与溴氰虫酰胺敏感种群相比,除乐东黎族自治县十所种群已处于低水平抗性(RR:5~10倍),其他5个种群均处于敏感水平(RR <5倍);所有6个田间种群对氟吡呋喃酮均处于敏感水平(RR <3倍).[结论]溴氰虫酰胺和氟吡呋喃酮可作为烟粉虱防控的新药剂,并可作为其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但同时应密切关注烟粉虱对溴氰虫酰胺抗性水平变化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对丽蚜小蜂寄主选择潜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感染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防御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寄生能力的影响,为探索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提供策略与思路.[方法]以Rickettsia阳性与阴性烟粉虱(B生物型)为实验材料,研究分析丽蚜小蜂在不同烟粉虱寄主上的寄生率、发育历期、羽化率、体型(体长、体宽、头长、头宽)及其寄主选择性.[结果]Rickettsia阳性烟粉虱寄主对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但对羽化率、体型无显著影响.丽蚜小蜂对Rickettsia阳性与阴性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32.52%和41.50%,丽蚜小蜂Fl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4.5 d和15.0 d,羽化率分别为79.02%和83.71%;丽蚜小蜂寄生Rickettsia阳性烟粉虱若虫时,其F1代成虫的体长、体宽、头长、头宽比阴性烟粉虱寄主上羽化的虫体略大.在实验室烟粉虱寄主可选择的条件下,丽蚜小蜂对Rickettsia阳性与阴性烟粉虱若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35.26%和50.22%,两者差异显著;而在田间笼罩条件下,丽蚜小蜂对Rickettsia阳性与阴性烟粉虱若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35.03%和57.79%,两者差异极显著.[结论]Rickettsia可提高烟粉虱对丽蚜小蜂寄生的防御能力,丽蚜小蜂更倾向于寄生Rickettsia阴性的烟粉虱若虫,以提高其后代的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烟粉虱内共生菌Rickettsia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及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研究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传入植物体内的昆虫内共生菌种类,探明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形态及时空动态.[方法]以B型烟粉虱、棉花、番茄、豇豆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PCR检测烟粉虱取食后传入植物体内的共生菌种类;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Rickettsia传入植物后的分布及形态;利用q-PCR技术检测豇豆叶片中Rickettsi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体内含有原生共生菌P0rtiera、次生共生菌Ricfettsia,Hamiltonella和Hemipteriphilus,但只检测到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传入棉花、番茄、豇豆植物体内,并可在植物体内存活、转移.在3种植物体内Rickettsia均分布于叶片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烟粉虱、棉花、番茄组织内的Rickettsia形态基本一致,但豇豆中Rickettsia在形态上较小而钝圆.相同数量的烟粉虱取食,在豇豆体内最先检测到Rickettsia.随着烟粉虱取食时间的增加,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当无烟粉虱持续取食时,一定时间段内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先下降再小幅度上升,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传入棉花、番茄、豇豆叶片中的Rickettsia与B型烟粉虱体内的Rickettsia高度同源.[结论]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取食传入植物体内,分布并存活于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并可在植物不同叶片之间转移;在不同植物宿主中,Rickettsia的形态会发生轻微变化;烟粉虱对Rickettsia的传播效率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豇豆轻斑驳病毒CPMMV感染菜豆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virus,CPMMV)的流行与其媒介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密切相关,但CPMMV感染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行为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 1)CPMMV感染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不同时间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2)CPMMV感染菜豆对B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健康菜豆,摩擦接种CPMMV后1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CPMMV感染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而摩擦接种后4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健康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2)无论是在摩擦接种后1周和4周的CPMMV感染植株上,B型烟粉虱在健康和CPMMV感染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见,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偏好性具有时间效应,而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几种土壤真菌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大入侵害虫,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 9种20株土壤真菌对B型烟粉虱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B型烟粉虱都有一定致病活性,1.0±108孢子/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10 d后,烟粉虱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53%~93%,其中淡紫紫孢菌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ITS01、P1MS-12 和 P1MS-15 菌株,以及刀孢蜡蚧菌 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LpTS01菌株引起B型烟粉虱91%以上的死亡率.进一步测定了 PITS01和LpTS01菌株对烟粉虱的毒力,结果表明PITS01和LpTS01对烟粉虱2龄若虫在处理第4天的LC50分别为2.8×107孢子/mL和3.6×107孢子/mL,第6天分别为1.7×106孢子/mL和3.6×105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PITS01和LpTS01菌株LT50值分别为4.4 d和4.2 d.菌株PITS01和LpTS01对烟粉虱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