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我们共收治51例陈旧性Bennett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未行韧带重建。术后随访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价法进行拇指功能评价。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再脱位,其余均无再脱位发生。根据TAM系统评价法评价拇指功能:治疗组优1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9%;对照组优6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65.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184, P=0.031)。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重建掌侧韧带治疗陈旧性Bennett骨折,复位及固定牢靠,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侧拇指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并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我们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8例。术后随访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查患者是否回归正常工作或生活,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及手部握力、拇示指捏力。采用Kapandj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DASH(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 scores)评分评估手部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32~85个月,平均52.5个月,摄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在位并回归正常工作或生活。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62.2°,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平均为56.8°,手部握力平均为33.4 kg,拇示指捏力平均为7.3 kg。Kapandji评分9.8,VAS为0.2,DASH评分0.9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阻挡法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闭合经皮固定和切开复位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38例,其中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A组)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17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分别记录术中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并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内收外展ROM,测力计测量握力;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采用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5.0~7.8周,平均6.2周;B组愈合时间为5.2~8.4周,平均6.5周。A组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1.3±0.3)min;B组30~45 min,平均(38.5±0.2)min。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为(0.85±0.05)分,B组为(0.72±0.04)分。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收展ROM及握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A组优良率为90.4%,B组为88.2%。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A组,Ⅰ期3例,Ⅱ期1例;B组,Ⅰ期1例。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时间耗时更短,但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臂机下闭合复位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Bennett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科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联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15例Bennett骨折患者,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3~58岁.均为Bennett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5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分型等. 结果 共收集890例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男女比为4.56∶1,高发年龄段为青年组;Ⅲ型骨折最多,占44.49% (396/890).A组621例,男女比为4.59∶1;B组269例,男女比为4.49∶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中位数39岁大于B组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7,P<0.001).两组高发年龄段均为青年组,右侧多于左侧.A组青年组构成比低于B组,中年组构成比高于B组(P<0.05),儿童组和老年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Ⅲ型,A组Ⅰ型骨折构成比高于B组,Ⅱ型骨折构成比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型骨折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第1掌骨基底骨折多见于青年男性,右侧多于左侧,高发骨折类型为Ⅲ型.东部地区Ⅰ型的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Ⅱ型的构成比低于西部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闭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改良闭合克氏针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45例Bennett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改良闭合克氏针固定骨折块而不固定临近关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术后未出现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骨性愈合平均时间(6±2.3)周.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95.6%.结论 应用改良闭合克氏针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操作方便,可早期持重锻炼而无断钉风险,为治疗Bennett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钢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33.5岁;骨折根据Green分型:Ⅰ型(Bennett骨折)6例,Ⅱ型(Rolando骨折)13例,Ⅲ型(关节外骨折)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d(8h至7d).采用背侧纵形切口,复位骨折后予2枚微型锁定钢板从背侧及桡侧固定骨折.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情况及手指关节功能等.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分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8~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9~12周(平均10.5周).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5分.末次随访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评分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20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2例患者主诉手指活动过多后出现酸痛.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皮肤感染、裂开、第1腕掌关节脱位、钢板断裂、移位、皮瓣坏死及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患者骨折愈合后外观未见明显成角及旋转畸形.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可提供双平面可靠固定,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手指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经通络汤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汤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Bennett骨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单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汤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 0.05);观察组症状消失和骨性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痂影像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MP-2和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通络汤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加快骨折愈合进程,并有助于上调BMP-2和VEGF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们对17例Bennett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采用两枚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或空心加压螺钉+螺纹克氏针固定,术后采用石膏固定第一腕掌关节2~3周.复查X线片或三维CT,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拆除石膏托及螺纹克氏针的时间.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6个月.拆除石膏托的时间为术后2~3周,平均2.5周.拆除螺纹克氏针时间为术后6~8周,平均6.5周.骨折均愈合良好,对拇指运动功能、疼痛、关节面的连续性等进行疗效评价:运动功能优良16例,差1例;关节面连续性优14例,良2例,差1例.结论 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或空心加压螺钉+螺纹克氏针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患指功能恢复理想,疗效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闭合复位弓形夹板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弓形夹板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65例Bennett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弓形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关节功能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平均(12.8 ± 2.6)月,在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拇指外展活动度、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握力均略大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前,优势明显,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闭合复位弓形夹板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