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第一掌骨基底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们对26例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关节面骨折端,清理关节腔后纠正不平关节面骨折,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无关节僵硬、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功能:优15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 经第一掌骨基底桡侧单平面斜形截骨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闭合复位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13例,术后无需辅助外固定,术后第一天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皮肤感觉异常。术后12例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无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等并发症。1例发生髓内钉失效,最终发生畸形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单根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达到坚强内固定而实现早期功能锻炼,但对于骨折累及掌骨头以及掌骨颈掌桡侧不完整的患者则需避免采用本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 2 3例,S 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 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没有旋转、成角畸形,大鱼际肌饱满;8例拇对掌功能:拇指指间关节掌侧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之间最大距离为5~8 cm。5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75%,4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50%;7例再植指指体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灵敏,2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指腹两点分辨觉7~9 mm,感觉恢复至S 3~S 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拇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 结论: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第一掌骨平面拇指离断伤进行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离断指体完整的前提下,熟悉拇指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评估受伤情况,可提高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治疗原发性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1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从X线片测得的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握力、捏力。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apandji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握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捏力较术前显著增加( P<0.05)。第一掌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Eaton Ⅱ、Ⅲ、Ⅳ期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并改善拇指功能和力量,防止第一掌骨下沉,术后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 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 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采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 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6例,其中拇指掌骨基底水平缺损1例,拇指掌指关节缺损1例,拇指近节基底缺损1例,示指近节基底水平缺损1例,拇指皮肤缺损伴虎口小部分皮肤缺损2例。移植组织动脉与桡动脉深支通过直接吻合或血管桥接建立血供,大隐静脉与头静脉直接吻合建立回流。 结果:术后6例再造指全部存活,未发生动脉危象及静脉危象。随访5~20个月,再造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供区恢复良好,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 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具有外形好、功能满意、供区损失小特点,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对7例第一腕掌关节炎患者行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拇指活动度、疼痛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和第一腕掌关节高度。结果:术后随访8~47个月,平均28.6个月。拇指活动度Kapandji评分术前(4.67±2.40)分,术后3个月时(8.56±1.13)分;VAS评分术前(7.11±2.42)分,最后一次随访时(1.44±0.88)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评分术前(61.88±16.87)分,最后一次随访时(24.49±14.08)分。第一腕掌关节高度术前(8.66±0.70)mm,术后3个月时(6.36±1.74)mm。术后3个月时第一掌骨近端移位水平(27.19±17.40)%。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加改良拇长展肌悬吊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可缓解拇指疼痛、改善拇指活动度、显著改善上肢功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制带袢钛板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带袢钛板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提供一种手术治疗方式。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们采用自制带袢钛板弹性固定联合大多角骨切除及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的方法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例,术后采用手部功能评价指标,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随访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6例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握力(22.1±1.5)较术前(11.9±1.2)显著提高, P<0.05;术后捏力(3.4±0.2)较术前(1.9±0.1)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术后第一掌骨与舟骨之间间隙高度维持理想。 结论:对于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摘除大多角骨,周围关节囊韧带填塞修复后应用自制带袢钛板弹性固定第一、二掌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单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统报告。纳入2018年2月—2022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克氏针尾部折弯顺行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的18例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8~45岁(28.4±7.3)。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行功能锻炼,术后8~10周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复查X线片,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第五掌骨头干角;术后随访期间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并记录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35(22.6±5.2)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2~7(3.9±1.2)次。第五掌骨头干角术前为51.28°±5.71°,术后为18.7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8, P<0.001)。18例患者术后随访7~20(13.8±3.6)个月,骨折均于8~10周愈合。末次随访患者手部功能TAM评定为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7/18。术后克氏针针尾触痛1例,取出克氏针后症状消失;尺神经背侧皮支区域暂时性感觉异常1例。 结论:采用单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临床效果佳,且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8年9月,我们采用保留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2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为6.2 cm×3.7 cm~2.8 cm×2.2 cm。结果:2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18个月,功能及外观效果满意,两点分辨觉为4~11 mm,平均7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4例。结论:第一掌骨颈尺侧穿支皮瓣转移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掌侧及指端感觉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