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CRRT介入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术后行CRRT的Stanford A型AD合并AKI患者39例,其中生存组18例,死亡组21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早期(术后48h内)与晚期(术后48 h后)行CRRT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相关病史、血常规、血肌酐、心脏超声检查、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术后2次开胸止血、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HR=1.115,P=0.01,95%CI:1.046~1.189)及血肌酐(HR=1.013,P=0.035,95%CI:1.006~1.067)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CRRT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低于晚期CRRT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结论:年龄及血肌酐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早期行CRRT对患者3个月内预后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是一种罕见的损伤,目前对于此类病例报道较少,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简单的脚踝扭伤.如果患者存在特定的损伤机制,应进行CT扫描以明确诊断.目前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治疗尚无标准化共识,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踝关节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关节镜技术、数字化技术辅助经皮治疗、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治疗等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该文就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诊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脱轨型Hill-Sachs损伤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Hill-Sachs损伤(HSL)是肩关节前脱位时造成的肱骨头后上方压缩性骨折,根据关节盂轨迹理论将其分为在轨型HSL和脱轨型HSL.脱轨型HSL保守治疗效果差,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易造成肩关节再次脱位.针对肱骨头或关节盂进行手术将脱轨型HSL转化为在轨型HSL是治疗目的,目前主流治疗方法包括Remplissage术、肱骨头骨移植术、Latarjet术及Eden-Hybinette术等,不同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关节孟与肱骨头的骨缺损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接治的76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B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探查肱桡关节),C组(26例)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探查肱桡关节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接受随访,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桡骨小头脱位、肘关节功能、肱骨功能及桡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C组患儿桡骨小头脱位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反射状态、屈伸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桡神经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辅助前侧入路切开复位Y形支撑钢板内固定联合肱桡关节探查治疗儿童急性孟氏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肱骨功能恢复显著,同时避免了桡骨小头脱位,应用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MLKI)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损伤,其定义为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中有2条或多条完全损伤,通常发生于高速创伤情况下,并常与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有关.怀疑MLKI发生时,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负荷位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血管造影检查等.MLKI通常伴随血管、皮肤、神经、骨骼和其他器官系统的损伤,这些损伤均会影响MLKI诊断及膝关节韧带重建的手术时机和治疗结果.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MLK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穿刺肾周筋膜悬吊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后腹腔入路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视野暴露不佳,会导致手术难度和损伤风险增加。本研究28例T 1a期肾肿瘤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均采用经皮穿刺肾周筋膜悬吊技术暴露术野,术中无腹膜损伤者,无增加套管,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6.5±20.3)min,出血量(92.1±18.7)ml,肾动脉阻断时间(19.5±4.3)min,术后均无出血、感染、血尿等并发症。该技术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而且操作简单,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可以探索应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延伸护理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方案的照护价值。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和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方案),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当天及干预后第1个月末的裸眼视力水平、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末的裸眼视力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中虹膜损伤、葡萄膜炎、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117/120)较对照组91.7%(110/12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方案,能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裸眼视力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环肺静脉隔离与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PVI)基础上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因持续性心房颤动首次行射频消融的120例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单纯PVI组(PVI组, n=90),PVI+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组(Marshall组, n=30)。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及术后6、12个月有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手术并发症等。 结果:共纳入首次行射频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PVI组年龄(55.4±7.4)岁,其中男72例(80.0%,72/90);Marshall组年龄(58.4±6.6)岁,其中男23例(76.7%,23/30)。①与PVI组相比,Marshall组二尖瓣峡部持久性损伤的成功率提高,也增加了手术时间[(150.3±30.7) min对(120.3±20.6) min, P<0.001]及X线曝光量[(180.3±45.7) mGy/cm 2对(50.3±25.5) mGy/cm 2,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访结果:Marshall组较PVI组术后未发作心房颤动/房速、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80.0%(24/30)对70.0%(63/90), P=0.013;12个月:76.7%(23/30)对64.4%(58/90), P=0.012]。③Marshall组与PVI组相比,两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 结论:PVI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安全、有效,且可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软膜下切除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软膜下切除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应用软膜下切除技术。术后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术区水肿程度、出血及缺血性脑损伤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3个月为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否则为长期神经功能障碍(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严重和一般)。结果:6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理学结果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46例(74.2%),Ⅲ级9例(14.5%),Ⅳ级7例(11.3%)。肿瘤全切除26例(41.9%),近全切除30例(48.4%),部分切除6例(9.7%)。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显示术区无明显异常54例(87.1%),水肿4例(6.5%)、出血2例(3.2%)、深部缺血2例(3.2%)。术后3个月随访,无神经功能障碍15例(24.2%),早期神经功能障碍41例(66.1%),长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3.2%),长期一般神经功能障碍4例(6.5%)。结论:功能区胶质瘤术中采用软膜下切除技术可安全、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质和过路血管,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肿瘤,长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