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应激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分析艾司氯胺酮对产妇剖宫产术后应激与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间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8例产妇纳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产妇术后采用布托啡诺进行自控静脉镇痛治疗,观察组产妇术后加用艾司氯胺酮进行自控静脉镇痛治疗.观察产妇术后相关应激反应评价变化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产后1周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对于减轻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具有良好表现,有助于缓解产妇的术后应激反应,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超重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择期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超重(体质指数24.0~27.9kg/m2)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镇痛镇静,观察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反应[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MMSE、VAS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 12h 时观察组 IgG(7.25±1.32)、IgA(1.59±0.39)、IgM(1.06±0.43)、CD3(52.69±6.85)%、CD4(38.69±3.24)%均高于对照组(6.80±1.65、1.45±0.46、0.95±0.32、49.99%±6.24%、37.26%±3.16%),CD8(35.69±4.21)%、IL-6(102.63±32.65ng/L)、IL-8(106.98±13.65 ng/L)、TNF-α(162.89±36.77 pg/L)和 CRP(32.15±6.98 mg/L)均低于对照组(38.05%±4.36%、125.62±39.89 ng/L、124.78±14.58 ng/L、179.65±42.05 pg/L、45.06±7.06 mg/L)(均 P<0.05),术后 24h 时两组 IgG、IgA、IgM、CD3、CD4、CD8、MMSE、VAS、IL-6、IL-8、TNF-α 和 CRP 均无差异(均 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6.9%、5.9%)无差异(P=0.580).结论: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9月收治的96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0.02 m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入室时(T 0)、插管时(T 1)、插管后5 min(T 2)、拔管时(T 3)、拔管后5 min(T 4)及进入PACU 15 min(T 5)各时间点的HR和MAP;评价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Ramsay评分,T 4和T 5时的VAS评分,记录术毕至拔管所需要的时间及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T 0时相比,两组T 2、T 3和T 4时的HR降低,T 1、T 2、T 3和T 4时的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T 1和T 3时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T 4和T 5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R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01)。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0.02 m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及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预注射三种不同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1、B2、B3三组,分别于术前15 min予以10、20、30 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组。记录患者给药后10 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术中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给药后10 min时,B2组、B3组的Ramsay评分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24 h, B3组静息状态NRS评分小于B2组、B1组,B2组小于B1组(均 P<0.05);术后6、12、24 h,B2组、B3组术后活动状态NRS评分小于B1组(均 P<0.05);术后6、12 h,B3组活动状态NRS评分小于B2组(均 P<0.05)。术后6、24 h,B2组、B3组BCS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48 h内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15 min静脉注射30 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预防性镇痛可达到较好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性镇痛的优先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比,在发挥良好镇痛镇静作用的同时,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文章通过简介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特性,综述该药物在超前镇痛、分娩镇痛以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多个方面相关研究情况,为未来布托啡诺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麻醉方式在兔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兔神经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只,均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A组和B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2%、1%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C组经耳缘静脉注射舒泰 ?50联合皮下注射布托啡诺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3组麻醉相关剂量、麻醉相关时间、麻醉效果评分及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所有实验兔神经介入平均手术时间为(71.9±10.2)min。C组首次给药剂量、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总时长均优于A组和B组(均 P<0.05)。A、B、C组诱导期麻醉评分分别为(3.8±2.3)分、(2.5±1.0)分、(1.0±0.6)分,维持期麻醉评分分别为(3.7±2.6)分、(1.7±1.9)分、(0.3±0.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和B组、B组和C组诱导期及维持期麻醉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C组诱导期及维持期麻醉评分较A组均显著降低(均 P<0.05)。3组实验兔术中均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A组、B组、C组分别发生并发症事件7次、3次、2次;C组除1只实验兔发生呼吸抑制外,未出现麻醉期间眼球震颤及激惹等影响手术进程的并发症。 结论:新西兰白兔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舒泰 ?50复合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单药麻醉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司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疑似困难气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丙泊酚加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加布托啡诺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同时均辅助环甲膜穿刺和鼻咽、喉部的表面麻醉,然后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行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比较插管完成时的体动、呛咳次数。结果:对照组插管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插管前增高,动脉血氧分压较插管前降低(均 P<0.05);插管完成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插管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均 P<0.05)。气管插管完成时,观察组患者体动和呛咳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1)。气管插管完成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1)。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布托啡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困难气道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应用中,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的静脉全麻方式有优势,能更好地控制气管插管带来的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组( n=21)、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n=23)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 n=19),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的61.9%(13/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的60.8%(14/23)(χ 2=6.16、6.57,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拔管4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10.5%(2/19)]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23.8%(5/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30.4%(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94, P < 0.001)。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不仅可稳定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还能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9)和观察组( n=49),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镇痛泵,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观察组使用昂丹司琼+布托啡诺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完成时、术后30 min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27±0.50)分、(2.24±0.63)分、(1.71±0.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0.47)分、(3.20±0.58)分、(2.23±0.59)分( t=2.55、7.84、4.51,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 的Ramsay评分分别为(4.22±0.41)分、(3.22±0.43)分、(3.02±0.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2±0.32)分、(3.01±0.27)分、(2.73±0.35)分( t=-2.69、-2.89、-4.34,均 P < 0.05)。两组手术完成时、术后30 min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两组术后哌替啶使用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布托啡诺有助于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95例)和对照组(C组,96例)。两组在其他麻醉用药相同基础上,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负荷剂量10 μg/kg,随后以10 μg·kg -1·h -1的速度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呼吸衰竭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级;记录患者单肺通气前(T 1)、单肺通气30 min(T 2)、单肺通气60 min(T 3)、恢复双肺通气20 min(T 4)时的PaO 2、氧合指数(oxygen index, 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 2)、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IP)、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 Pplat)、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记录患者术前(T 0)、T 1~T 4、术后24 h(T 5)时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 CC16)、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IL-6水平;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记录患者其他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拔管时间、补液量、失血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 结果:B组肺不张发生率及PPC总发生率低于C组( P<0.05),PPC严重程度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高于C组( P<0.05),两组均无4、5级患者。与T 1时比较,T 2~T 4时两组患者PaO 2、OI、Cdyn降低( P<0.05),A-aDO 2升高( P<0.05)。T 3~T 4时B组PaO 2、OI高于C组( P<0.05)。T 4时B组的A-aDO 2低于C组( P<0.05),Cdyn高于C组( P<0.05)。T 1~T 4时两组PIP、Ppl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2~T 5时两组患者血清CC16、ET-1、IL-6水平较T 0时升高( P<0.05)。T 3~T 5时B组CC16、ET-1、IL-6水平较C组降低( P<0.05)。B组患者术后6、12 h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B组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 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 P<0.05)、住院时间缩短(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拔管时间、补液量、失血量、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中静脉使用布托啡诺可以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部氧合,降低术后7 d内PPC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