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X2与胃肠道肿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一种肠特异性核转录因子,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直肠,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CDX2参与了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其表达状态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深入研究CDX2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有望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L-LGNPPA)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相关基因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5例)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0例)的15例TL-LGNPPA病例,对其进行临床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二代测序,总结其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36岁(20~60岁),男性7例,女性8例。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和鼻塞,肿瘤主要位于鼻咽顶和鼻中隔后缘。病理形态学特征包括:由单层或假复层立方、柱状细胞构成复杂的乳头状及腺样结构,瘤细胞轻-中度异型。部分病例瘤细胞梭形,并与上皮细胞移行;可见核沟、磨玻璃样核,鳞状上皮化生,或间质散在沙砾体。此外,部分病例存在核极性反转细胞、靴钉样细胞及微乳头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所有病例肿瘤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CK)7、波形蛋白和广谱细胞角蛋白弥漫阳性;少数病例p40、CK5/6和p16部分细胞阳性;甲状腺球蛋白、Napsin A、CK20、CDX2、S-100蛋白和PAX8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20%,其中≤10%有13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6例标本进行了DNA序列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EWSR1、SMAD2、ROS1、JAK3、GRIN2A、ERRCC5、STAT3、TET2),未找到热点基因改变;同时都为低肿瘤突变负荷,也未检出胚系基因突变、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和DNA错配修复相关基因改变。所有患者行内镜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加放疗,随访23~129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TL-LGNPPA是一种鼻咽部少见的惰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TL-LGNPPA患者预后较好,内镜下完整切除是治疗该肿瘤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明确的肺转移性肿瘤22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病理形态学特点,并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142例,年龄范围13~77岁,肺多发性结节者122例,单发性结节者104例。常见肺转移性肿瘤按照来源部位依次为结直肠59例,滋养细胞肿瘤44例,肾31例,乳腺20例,宫颈14例,尿路上皮8例。原发肿瘤距离转移时间、是否行手术治疗等因疾病而异。肺转移性肿瘤与原发肿瘤病理形态学有一定的重叠,阅片时应仔细寻找相对特异性的形态学特点及肿瘤周边有无原位癌区域等以资鉴别;肺转移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阴性,与原发性肿瘤鉴别均需依据相对特异抗体:结直肠癌细胞角蛋白(CK)20、CDX2阳性,CK7阴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肾透明细胞癌CD10、波形蛋白阳性,CK7阴性;乳腺癌GATA3、雌激素受体阳性;宫颈癌p16阳性;尿路上皮癌CK20、p63、GATA3阳性。结论:肺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有重叠,确诊需要紧密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消化系统来源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消化系统来源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妇产院区2006年4月至2020年1月21例卵巢消化系统来源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复阅切片,EnVision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总结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26~66岁,平均41.5岁;以腹部不适和/或腹痛就诊17例,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就诊4例。81.0%(17/21)发生于双侧卵巢,直径0.2~20.0 cm,以实性和囊实性为主,结节状或分叶状。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卵巢间质,伴有间质明显增生及黄素化。胃癌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为主,细胞角蛋白7(CK7)阳性,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部分阳性,配对盒基因8(PAX8)和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ATB2)阴性;结直肠癌卵巢转移主要表现为异型性明显的腺体,单个或形成筛状结构;阑尾肿瘤卵巢转移多呈类似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低级别肿瘤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黏液,同时并发腹膜假黏液瘤。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和阑尾肿瘤卵巢转移患者CK7和PAX8为阴性,CK20、CDX2及SATB2为阳性。平均随访36个月,18例在5年内复发,15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卵巢消化系统来源转移性肿瘤多为双侧,大体实性和囊实性为主,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弥漫性间质浸润,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肿物大体及组织学特征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综合分析,整体预后差,主要与卵巢原发性黏液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理分型及与腹膜转移癌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恶性腹膜间皮瘤(MPeM)的病理分型,筛选可鉴别MPeM和腹膜转移癌(PC)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6月,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8例MPeM和138例PC患者的腹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总结沧州地区MPeM的病理分型。对MPeM和PC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鉴别诊断MPeM和PC。结果:沧州地区MPeM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57.1岁,石棉暴露率为91.14%(144/158)。病理类型中以上皮型多见,占90.51%(143/158)。钙网膜蛋白、CK5/6、波形蛋白、D2-40、癌胚抗原(CEA)和尾型同源核基因转录因子-2(CDX-2)在MPeM和PC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6个阳性标志物中,钙网膜蛋白的灵敏度最高(0.905),CEA灵敏度最低(0.428)。 结论:钙网膜蛋白、CK5/6、波形蛋白、D2-40、CEA和CDX-2可能作为特异性标志物,用于鉴别MPeM和PC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105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胸水)的病理类型、组织来源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型细胞后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恶性胸水的细胞块105例,分析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临床特点。结果:胸水恶性细胞经免疫组化证实为肺腺癌来源的共94例,占89.5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癌胚抗原(CEA)阳性;肺小细胞癌来源1例,占0.95%,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CD56)、突触素(Syn)阳性;肺鳞状细胞癌来源2例,占1.90%,细胞角蛋白5/6(CK5/6)、P40阳性;卵巢来源腺癌1例,占0.95%,癌抗原125(CA125)阳性;乳腺来源腺癌4例,占3.8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囊泡病液蛋白15(GCDFP-15)阳性;胃肠道来源腺癌2例,占1.90%,肠特异性转录因子2(CDX-2)阳性;胰腺来源腺癌1例,占0.95%,癌抗原19-9(CA199)阳性。结论:肺腺癌是引起恶性胸水的最常见原因,TTF-1、NapsinA、CEA对于肺腺癌来源的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应与其他类型肺癌及其他部位来源的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汁酸在食管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我国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有80%与Barrett’s食管(BE)相关。BE是目前唯一明确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中伴有肠化生类型是无肠化生类型癌变风险的3倍。在BE形成过程中胆汁反流具有重要作用,是伴肠化生类型BE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胆汁酸可直接损害上皮细胞或刺激鳞状上皮细胞分泌前炎性细胞因子,通过后者可聚集炎性细胞并进一步破坏上皮细胞。胆汁酸针对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的损伤还表现为激活氧化应激、细胞外通路调节激酶和核因子-κB (NF-κB)通路、损伤细胞DNA、促使致癌基因积累、诱导细胞分泌一些转录因子(如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Sry相关HMG盒2(SOX2)、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等),这些细胞因子可进一步参与食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肠上皮分化、阻碍细胞凋亡。本文拟对相关具体机制做一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35岁和29岁,临床表现为反复阴道流血和急腹症症状。HE切片显示肿瘤中含有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层成分,例1的未成熟成分表现为幼稚的间叶组织,未见神经组织;例2见原始神经外胚层组织。2例均见卵黄囊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SALL4、Glypican3阳性、CDX2局灶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局灶阳性。STR检测结果显示例1肿瘤组织的遗传接合性为杂合性,例2为纯合性。结论: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非常罕见,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及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5岁,因"上腹痛20 d"来院就诊。患者约20 d前开始出现上腹痛,夜间明显,性质难明,稍有腹胀,无嗳气、反酸、烧心、恶心等,外院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既往有45年吸烟史,每日半包。外院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全腹部CT示:双侧肾上腺区占位,建议完善全身检查。肿瘤标志物(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7.55(0.50~2.70) μg/L,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抗原21.5%(≥25.0%),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内镜引导下左肾上腺占位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示可见异型细胞(图1),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BRG1表达缺失,考虑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 SMARCA4-UT),请临床排除转移后考虑原发。具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嗜铬素A(少量+),突触素(少量+),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弱+),GATA3(+),S-100(少量+),BRG1/SMARCA4(-),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50%+),抑制素inhibin(-),Melan A(-),肠道上皮特异性基因CDX2(-),甲状腺转录因子-1(-),配对盒8(paired box 8, PAX8;-),精氨酸酶-1(arginase-1;-),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结蛋白(desmin,-),CD34(-),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CD30(-),细胞角蛋白20(-),P40(-),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ctor 1, INI1)/SMARCB1(+),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 (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 SALL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PEAC)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PEAC19例,复查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相关免疫表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33~71岁)。镜下见肿瘤组织呈中到高分化的腺样和/或乳头样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呈高柱状,有时假复层排列。部分腺腔内可见炎性坏死和散在的碎裂核。IHC显示该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19/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8/19)、Napsin A(6/19)、Villin(17/19)、CK20(16/19)和CDX2(10/19)。基因检测发现9例(9/19)KRAS基因突变,1例(1/19)EGFR基因突变,1例(1/19)ALK基因断裂信号阳性。检索国内外有关PEAC的文献报道并总结发现KRAS在PEAC中的突变率远远高于EGFR及ALK的突变率。19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11例术后行化疗或放化疗。结论:PEAC是肺腺癌的一种少见变异类型,与结直肠腺癌有相似的组织细胞学形态。但是详细病史、组织学异质性、CK7 +/Villin +的免疫组合以及KRAS基因突变率高是诊断的要点。预后有待于长期随访及大数据统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