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与CBL联合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改进和提升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通过回顾2019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在某院妇产科实习的62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依据入科时间先后分为A,B组.A组为采用传统的PBL+CBL教学方式,B组为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教学方式.分析成绩考核表和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使用spss 27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A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8.68±9.63 分 vs82±7.74 P<0.05;技能 86.14±7.58 分 vs80.12±7.73 分 P<0.05,且 B 组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A组,(97.1%vs 85.7%,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CBL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bl-b及肠道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专家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深入探索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肠道菌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失衡对于机体营养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Cbl-b与自身免疫失衡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关联密切,其可能在引起肠道促炎细菌及抗炎细菌平衡上起重要作用。也有文献报道Cbl-b与骨骼肌萎缩密切相关,表明其与机体营养状态有联系,而COPD慢性缺氧也存在骨骼肌适应性萎缩的表现。本文总结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并就肠道菌群及Cbl-b与COPD营养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KMT2A::MAML2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16岁,2017年3月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行化疗后(具体方案不详)达到缓解,至2019年12月24日停用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停药时骨髓为缓解状态。2020年3月2日血常规:WBC 3.87×10 9/L,HGB 108 g/L,PLT 69×10 9/L。2020年3月30日入我院,骨髓象: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1%。免疫分型:①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②CD34 +、CD117 +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25%。HLA-DR、CD33表达减低,部分异常表达CD7、CD96。融合基因筛查阴性(常规检测未包括KMT2A::MAML2融合基因)。白血病少见融合基因及融合基因家族成员分析:KMT2A::MAML2融合基因阳性,融合方式1为KMT2A基因的9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融合方式2为KMT2A基因的10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血液系统遗传病相关基因筛查:CFD、MCM4突变基因阳性。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7],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5%(单基因分离间期核35个,占7%,双基因同时分离间期核390个,占78%),提示染色体水平inv(11)(q21q23.3)累及KMT2A基因结构异常。初诊时骨髓涂片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未见KMT2A基因重排。外周血先天骨髓衰竭综合征基因突变分析检查:阴性。骨髓活检:白血病治疗后,骨髓纤维化,幼稚前体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升高,巨核细胞增生较活跃伴发育异常。免疫组化:CD20(少量B淋巴细胞+),CD3(少量T淋巴细胞+),CD138(少量浆细胞+),CD117(少量+),CD163(散在+),CD34(个别+),MPO(粒系+),CD61(巨核细胞+),TdT(少量+),CD71(红系+)。患者未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门诊监测血常规指标逐步恢复。2020年5月19日血常规:WBC 4.25×10 9/L,HGB 115.8 g/L,PLT 404×10 9/L,中性粒细胞2.3×10 9/L。2020年5月25日复查骨髓免疫残留:未见恶性幼稚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阴性。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46,XX[28]。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双基因分离间期核3个,占0.6%,异常比例较前显著降低。骨髓象:增生活跃,局部增生明显活跃,幼稚淋巴细胞1%。2020年7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 3.18×10 9/L,HGB 111 g/L,PLT 75×10 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21%,诊断AML-M 2。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KMT2A-PTD阳性。骨髓免疫分型: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33.27%恶性幼稚髓细胞。血液肿瘤突变组分析(86种):CBL A758D突变阳性。2020年7月28日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0%,单基因分离(1R1G1F)间期核占8%,双基因分离(2R2G)的间期核占72%。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8]/46,XX,del(6)(p23),del(6)(q13q23),add(10)(p13),inv(11)(q21q23.3)×2[11]/46,XX[1]。予地西他滨20 mg/m 2(第1~5天)+阿糖胞苷10 mg/m 2每12 h 1次(第3~16天)+阿克拉霉素7 mg/m 2(第4~11天)+重组人G-CSF 200 μg/m 2(第3~16天)+维纳妥拉口服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暂停化疗,予抗过敏等治疗。病情好转继续化疗。2020年8月5日患者出现发热,考虑感染,予其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血培养汇报:生长大肠埃希菌。2020年8月17日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未见恶性幼稚细胞。KMT2A-PTD基因定量阴性。2020年9月5日开始行供者为非血缘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LA分辨率10/10,血型A供O,预处理方案为Ara-c/Bu/Cy/ATG/Me-CCCNU,应用米芙+他克莫司+甲氨蝶呤预防GVHD。2020年9月17日回输供者外周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4.72×10 8/kg,CD34 +细胞2.79×10 6/kg。2020年9月18日回输第三方脐带血。+12 d白细胞植活,+9 d血小板植活。移植后定期复查骨髓,均为完全缓解状态。移植后出现急性GVHDⅢ度(肝脏3级,肺部),移植6个月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验式教学结合CBL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结合案例教学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63名护士设为A组,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63名护士设为B组,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63名护士设为C组,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63名护士设为D组;A组采用常规教学,B组采用常规教学+CBL,C组采用常规教学+体验式教学,D组采用常规教学+CBL+体验式教学;均带教3个月。比较4个组理论和技能出科考核成绩,带教前后人文关怀、支持性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以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SNK -q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D组理论和技能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其余3个组,B组和C组均高于A组( P<0.05);带教后4个组人文关怀、支持性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带教前( P<0.05),且带教后D组人文关怀、支持性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其余3个组( P<0.05),B组和C组均高于A组( P<0.05);D组对教学技巧、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其余3个组( P<0.05),B组和C组均高于A组( P<0.05)。 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实习中,对护生在采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辅以体验式教学、CBL,均可提高出科成绩,提升人文关怀、支持性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且有利于提高满意度,二者结合使用的效果与作用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BL教学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在胸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在胸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见习的9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理论授课组(A组)、CBL教学组(B组)和CBL教学联合三维成像技术组(C组)。其中A组行常规理论授课;B组行CBL教学;C组在CBL的基础上,使用三维成像软件利用CT数据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分别评估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否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建立、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是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 SPSS 20.0 进行方差分析、 t 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理论成绩A组(85.83±4.62)为3组最低;B组理论成绩(89.71±5.84)低于C组(94.60±6.28);答题时间C组(286.68±77.56)s为3组最低,B组(359.78±80.55)s低于A组(423.31±83.5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否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建立、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是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CBL教学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提高了胸外科见习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成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其临床思维,增加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中Casitas B细胞淋巴瘤谱系B、受体酪氨酸激酶、整合素β2的表达及其与MRI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Casitas B细胞淋巴瘤谱系B(B cell tymphoma B,CBL-B)、受体酪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X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AXL)、整合素β2(integrin beta 2,ITGB2)表达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影像学新思路。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0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全数字Ingenia3.0 T MRI进行扫描。记录肿瘤直径、形状、边缘、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和ADC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CBL-B、AXL、ITGB2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BL-B低表达、AXL高表达和ITGB2高表达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19.663、12.711、10.180, 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I特征中的肿瘤直径、形状、早期强化率、ADC值与乳腺癌CBL-B蛋白表达有关( χ2=8.904、7.184、9.330,8.706, P均<0.05);MRI特征中的肿瘤直径、形状和TIC分型与乳腺癌AXL蛋白表达有关( χ2=11.397、21.951、12.718, P均<0.05);MRI特征中的肿瘤直径、TIC分型、早期强化率和ADC值与ITGB2蛋白表达有关( χ2=8.703、10.271、4.193、4.490, 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和早期强化率≥100%是乳腺癌CBL-B低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肿瘤直径≥3 cm、形状不规则或毛刺是AXL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肿瘤直径≥3 cm、早期强化率≥100%、ADC值≥1.12×10 -3 mm 2/s是乳腺癌ITGB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乳腺癌MRI特征有助于预测CBL-B、AXL、ITGB2的表达,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Casitas B谱系淋巴瘤原癌基因蛋白参与高糖抑制内皮细胞成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高糖培养下内皮细胞c-Casitas B谱系淋巴瘤原癌基因蛋白(c-Cbl)表达与活性变化对其成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5.5 mmol/L正常浓度葡萄糖(NG)、15.2 mmol/L中等浓度葡萄糖(MG)和25.0 mmol/L高浓度葡萄糖(HG)的培养基处理24 h,采用锁核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间隔物(LNA Gapmers)下调c-Cbl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bl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侵袭小室(Transwell)、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增殖能力,成管实验判断细胞的成管能力,并通过 t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 结果:HG组细胞c-Cbl在Y731位点的相对磷酸化水高于NG组(3.27±0.18比1.00±0.19, t=15.140, P<0.01),HG组细胞迁移数低于NG组[(38.33±6.51)个比(180.67±16.17)个, t=-14.147, P<0.01],HG组CCK-8吸光度值低于NG组(0.45±0.05比1.25±0.05, t=-19.596, P<0.01),HG组细胞成管水平低于NG组[相对总长度(0.42±0.08)比(1.00±0.11);相对结节数(0.36±0.07)比(1.00±0.07);相对网眼结构(0.32±0.08)比(1.00±0.10); t=-7.119、-10.870、-9.114, P<0.01]。另外,高糖下调c-Cbl(HG+c-Cbl KD)组CCK-8吸光度值高于高糖对照(HG+NC)组(0.81±0.06比0.46±0.06, t=6.906, P<0.01)、其迁移细胞数也高于HG+NC组[(85.00±9.00)个比(43.67±9.30)个, t=5.534, P<0.01],并且HG+c-Cbl KD组细胞的成管能力高于HG+NC组[相对总长度(0.72±0.05)比(0.42±0.10);相对结节数(0.64±0.08)比(0.33±0.12);相对网眼结构(0.62±0.08)比(0.34±0.08); t=4.874、3.734、4.266, P<0.05]。 结论:高糖培养下c-Cbl磷酸化激活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SXL1突变位点及共突变基因对髓系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ASXL1突变位点和共突变基因对髓系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从cBioportal数据库中下载髓系肿瘤患者(AML、MDS、CMML)突变及临床数据进行筛选,纳入290例ASXL1突变初诊成人髓系肿瘤患者的资料;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4例伴ASXL1突变初诊AML、MDS、CMML患者的数据资料,与数据库中筛选的290例资料合并.应用Excel、SPSS 25.0和R4.3.1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ASXL1G646组中伴SRSF2,RUNX1,STAG2,CBL,IDH2共突变的比例均高于ASXL1other组,仅RUNX1共突变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41/115)vs 20.4%(55/269),P=0.002].TET2在 AML 患者中突变比例高于 MDS 和 CMML(50.8%vs 30.8%vs 48.6%,P=0.001),STAG2、SF3B1 在MDS 中突变比例最高(STAG2:6.2%vs 19.4%vs 9.7%,P=0.010;SF3B1:1.5%vs 17.8%vs 4.2%,P=0.000),SRSF2在CMML中突变比例最高(29.2%vs 27.9%vs 45.8%,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8岁、RUNX1突变、STAG2突变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示ASXL1G646组患者OS略短于ASXL1othe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XL1突变位点对髓系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初诊时年龄≥68岁、伴RUNX1突变、STAG2突变是影响ASXL1突变髓系肿瘤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HE4、SCC-Ag联合TCT检查诊断宫颈癌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诊断宫颈癌(CC)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7月本院病理确诊CC患者40例(CC组)、宫颈良性病变(CBL组,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28例为CBL组.对比两组血清HE4、SCC-Ag水平,两组HE4、SCC-Ag、TCT检测CL阳性检出率;根据病理结果分析血清HE4、SCC-Ag水平、TCT诊断CL价值.结果:CC组血清 HE4(188.71±39.15 pmol/L)、SCC-Ag(1.81±0.21 ng/ml)水平高于 CBL 组(73.65±11.52 pmol/L、0.64±0.12 ng/ml)(P<0.05).TCT、HE4、SCC-Ag 诊断 CC 的灵敏度(82.5%、72.5%、75.0%),特异度(77.6%、87.7%、86.8%),准确度(78.4%、85.5%、85.1%),3项指标联合诊断CC的灵敏度70.0%、特异度93.9%、准确度90.3%,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P<0.05).结论:CC患者血清HE4、SCC-Ag水平及TCT检测阳性率均高于CBL患者,3项指标联合诊断准确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甘蔗CBL-CIPK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温度、盐碱、水分等因素是制约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BL(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是一类Ca2+结合蛋白,通过与其特定的蛋白激酶CIPK(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作用,在Ca2+信号传导通路,尤其是逆境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甘蔗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但其CBL-CIPK基因家族成员尚未确定,互作调控机理依然未知.本研究确定了甘蔗CBL、CIPK成员并揭示了CBL-CIPK互作关系,为研究甘蔗CBL-CIPK的互作机理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以甘蔗品种'GT58'为材料,通过RT-qPCR技术分析CBLs、CIPKs在低温、高温、NaHCO3 和PEG处理等 4 种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水平,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分析SsCBLs和SsCIPK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甘蔗全基因组中共有 19 个CBL基因和 82 个CIPK基因,分布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且存在基因复制现象,基因家族成员之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结构域与蛋白基序具有高度保守性,顺式作用元件分布多样;转录水平上,SsCBL7/SsCBL12/SsCIPK1/SsCIPK5的表达水平易受低温、高温、干旱和高盐等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调控;蛋白水平上,SsCBL1 与SsCIPK47 和SsCIPK81 相互作用,SsCBL8 与SsCIPK47 和SsCIPK81 相互作用.[结论]CBL-CIPK互作网络可能在甘蔗生长发育过程中响应非生物胁迫,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