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目的 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氟尿嘧啶+顺铂),n=50]和观察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n=5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可溶性PD-1(sPD-1)/PD-L1(sPD-L1)]、不良反应、近远期疗效[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gA、IgM、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血清VEGF、SCC、CYFRA21-1、sPD-1/sPD-L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0.74%vs 75.00%)、客观缓解率(75.93%vs 52.08%)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75.93%vs 6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FS为(9.04±1.83)个月,对照组的PFS为(7.22±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观察组的OS为(10.94±2.04)个月,对照组的OS为(9.52±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 在局部晚期ESCC患者中进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近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由唐都医院收治的女性皮肌炎患者123例及女性系统性硬化患者70例。采集皮肌炎及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液,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铁蛋白(ferritin,FR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及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结果:皮肌炎患者的CA724、AFP、FRT及NSE水平显著高于系统性硬化患者,CA125和HE4水平显著低于系统性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mL: 2.34(1.50~8.45)比1.53(0.97~3.55),ng/mL: 2.53(1.92~3.95)比2.21(1.61~2.86),μg/L: 188.80(81.65~477.70)比88.93(44.54~174.22),ng/mL:13.60(11.04~19.23)比12.75(10.31~14.55),U/mL: 13.78(8.12~24.79)比16.94(9.39~51.56),pmol/L: 91.12(61.65~131.10)比114.25(75.98~174.15), w=3104.5、3336.5、2895、3537、5144.5、5147.5, P值均<0.05]。两组患者血清中CA19-9、CYFRA21-1、CA153、β-HCG、SCC及CA50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CA724及NS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性硬化患者,而CA125的阳性率则显著低于系统性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8%比11.43%),(33.33%比17.14%),(16.26%比32.86%), χ2=7.669、5.086、6.171, P值均<0.05。此外,83.74%皮肌炎和80%系统性硬化患者具有≥1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现象。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肿瘤标志物AFP与β-HCG,HE4分别与FRT、CA125、CYFRA21-1、CA153,CA19-9与CA50均成显著正相关( r=0.420、0.453、0.443、0.631、0.433、0.773, P值均<0.05)。系统性硬化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与CA50,HE4分别与CA125、CYFRA21-1、CA153均成显著正相关( r=0.849、0.483、0.638、0.406, P值均<0.05)。 结论: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现象,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和升高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结果:根据倾向匹配评分法从130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病例组26例,对照组104例。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肺癌是否发生转移、肺癌治疗方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 S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 OR)1.08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63~1.211; P=0.007]、肺癌治疗方法( OR 1.698,95% CI 1.139~2.532; P=0.009)、高血压( OR 5.647,95% CI 1.921~16.597; P=0.002)、糖尿病( OR 3.082,95% CI 21~16.597; P=0.046)、高脂血症( OR 5.163,95% CI 1.020~9.311; P=0.002)、心房颤动( OR 5.105,95% CI 1.852~14.39; P=0.006)、饮酒( OR 0.30,95% CI 0.123~0.733; P=0.008)、舒张压( OR 1.032,95% CI 0.123~0.733; P=0.022)、收缩压( OR 1.032,95% CI 1.003~1.061; P=0.031)、血红蛋白( OR 1.358,95% CI 0.985~1.871; P=0.042)和SCC( OR 1.535,95% CI 1.069~2.204; P=0.02)是肺癌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在高龄患者中多见,且此类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SCC水平较高。年龄、肺癌治疗方法、常见血管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和SCC是肺癌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体积变化、鳞状细胞癌抗原、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变化、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预后效果不同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预后良好组(8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瘤体缩减率(TVRR)、SCC-Ag、CEA、CA12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及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Mantel-Cox)检验TVRR、SCC-Ag、CEA、CA125高危者、低危者生存曲线。结果:预后不良组TVRR低于预后良好组[(76.63 ± 7.52)%比(85.54 ± 6.71)%],SCC-Ag、CEA、CA125高于预后良好组[(6.98 ± 2.15)μg/L比(4.61 ± 1.37)μg/L、(9.34 ± 2.23)μg/L比(5.76 ± 1.87)μg/L、(68.79 ± 12.01)kU/L比(49.97 ± 15.22)kU/L](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VRR、SCC-Ag、CEA、CA125是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 P<0.05);单一指标中,TVRR预测预后的AUC最大,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AUC(0.837,95% CI 0.761~0.920)大于任一单一指标,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4.52%;TVRR、SCC-Ag、CEA、CA125高危与低危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肿瘤体积变化、SCC-Ag、CEA、CA125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采用四者联合检查,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宫颈癌预后、制定恰当治疗方案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330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NA-21(miR-21)、miRNA-330(miR-330)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125例NSCLC患者,经CT、头部增强磁共振成像或手术病理检查判断是否脑转移。将NSCL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脑转移分为转移组(58例)和未转移组(67例),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同期体检的50名体检健康者分别为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样本(其中患者为治疗前样本),提取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外泌体中miR-21、miR-330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比较4组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330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清外泌体miR-21、miR-330间相关性及二者与血清肿瘤标志物间的相关性。以CT、头部增强磁共振成像或手术病理确定的脑转移为金标准,绘制依据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330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判断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NSCLC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因肿瘤病死,将NSCLC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33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因肿瘤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25例NSCLC患者中,男性68例(54.4%),女性57例(45.6%);年龄(63±5)岁,范围:49~82岁;腺癌89例(71.2%),鳞状细胞癌36例(28.8%)。健康对照组、良性组、未转移组、转移组血清外泌体中miR-21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miR-330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依次下降,血清NSE、CEA、SCCA蛋白浓度依次升高,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与血清NSE、CEA、SCCA水平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41、0.785、0.612, P值分别为0.015、0.011、0.019),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330与血清NSE、CEA、SCCA水平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12、-0.689、-0.587, P值分别为0.016、0.021、0.013),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与miR-330呈负相关性( r=-0.529, 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330单独及二者联合判断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95% CI:0.792~0.931)、0.894(95% CI:0.840~0.947)、0.906(95% CI:0.849~0.9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miR-21相对表达量最佳临界值为1.625,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4%、71.5%,miR-330相对表达量最佳临界值为0.611,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1%、74.9%,二者联合时达最佳临界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73.8%。NSCLC患者中位随访19个月(95% CI:17~21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病死23例(18.4%)。预后不良组中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脑转移患者的比例及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330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60岁比<60岁, OR=3.750,95% CI:1.191~11.806, P=0.024)、临床分期晚(Ⅲ~Ⅳ期比Ⅰ~Ⅱ期, OR=4.667,95% CI:1.303~16.716, P=0.018)、脑转移(转移比未转移, OR=2.573,95% CI:1.008~6.611, P=0.049)、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相对表达量升高( OR=2.585,95% CI:1.198~6.152, P=0.008)是NSCLC患者因肿瘤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330相对表达量升高是因肿瘤病死的独立保护因素( OR=0.821,95% CI:0.715~0.954, P<0.001)。 结论: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清外泌体中miR-21水平高,miR-330水平低,二者间呈负相关,且二者与NSCLC脑转移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及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能预测NSCLC脑转移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ProGRP与NSE在ⅠA期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ⅠA期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0月间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证实为ⅠA期的肺癌患者113例[男75例、女38例,年龄32~79岁;70例腺癌、25例鳞状细胞癌、18例SCLC;将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合并为非SCLC(NSCLC)]和肺内孤立性良性结节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7~77岁)。所有患者行 18F-FDG PET/CT检查并在检查前后2周内行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肿瘤标志物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LC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SCLC、NSCLC及良性结节3组患者的SUV max、分叶征、毛刺征、钙化、胸膜牵拉征、ProGRP、NSE和癌胚抗原(CE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值:14.06~20.54, χ2值:8.16~14.95,均 P<0.05)。SCLC组的分叶征多于良性结节组[12/18和26.7%(8/30); χ2=7.41, P=0.007],毛刺征[2/18和51.6%(49/95); χ2=10.01, P=0.002]及胸膜牵拉征[1/18和35.8%(34/95); χ2=6.47, P=0.011]少于NSCLC组,SUV max高于良性结节组[7.4(5.8,9.0)和2.3(1.4,5.1); H=51.82, P<0.001],ProGRP水平高于NSCLC组、良性结节组[64.0(40.1,84.8)和38.7(26.9,47.6)、36.7(29.1,40.5) ng/L; H值:36.13、43.96, P值:0.002、0.001],NSE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12.4(10.9,14.5)和7.4(5.4,11.8) μg/L; H=40.53, P=0.001]。与NSCLC鉴别时,毛刺征[比值比( OR)=0.043, 95% CI: 0.004~0.450, P=0.009]与ProGRP ( OR=1.083, 95% CI: 1.035~1.133, P<0.001)是预测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诊断SCLC的AUC为0.875,灵敏度和特异性为14/18和84.2%(80/95);与良性结节鉴别时,SUV max ( OR=2.706, 95% CI: 1.099~6.662, P=0.030)、ProGRP ( OR=1.165, 95% CI: 1.009~1.344, P=0.038)、NSE( OR=1.639, 95% CI: 1.016~2.645, P=0.043)是预测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诊断SCLC的AUC为0.985,灵敏度和特异性为17/18和96.7%(29/30)。 结论: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ProGRP和NSE有助于提高ⅠA期SC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ABC)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13年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CA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1)近13年本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共4 055例,其中CABC患者11例,占0.3%(11/4 055)。11例CAB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范围:55~74岁),均已绝经;仅1例患者以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其余10例患者无明显症状。(2)11例CABC患者中,8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其中5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均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其中2例阴性,9例阳性;8例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均无异常;6例术后行免疫组化法检测,p16、细胞角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和黏附分子5.2均阳性,CD 117阴性。确诊方式:11例CABC患者中,2例子宫颈活检诊断,5例子宫颈锥切术后诊断,4例子宫全切除术后诊断。11例CABC患者均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其中2例同时合并子宫颈鳞癌。(3)临床分期:11例CABC患者中,Ⅰa期1例、Ⅰa1期4例、Ⅰa2期4例、Ⅰb1期2例,均根据不同分期行相应范围的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6例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1例患者均随访,截至202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范围:21~85个月);随访期内11例患者均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范围:21~85个月),其中1例患者为非原发病死亡,存活72个月,其余10例患者预后良好,均无瘤生存。 结论:CABC好发于绝经期后妇女,常伴CINⅡ~Ⅲ或者子宫颈鳞癌,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肤鳞状细胞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和高钙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65岁,因右大腿皮肤溃烂伴隆起性包块1个月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被树枝扎伤右大腿,伤后外用中草药(具体不详),10 d后创面渐愈并出现隆起肿块,伴疼痛和红肿,自行外敷中草药(具体不详),肿块逐渐增大呈菜花状,伴破溃及渗液,于当地医院就诊,肿物活检示:皮肤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核磁共振检查示肿物未侵犯周围软组织,住院期间因血钙升高拟行透析治疗,但首次透析即不耐受导致血压下降,因此停止透析。肿物持续增大且全身状况差,遂至本院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检:全身消瘦,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外侧一菜花状肿物,约15 cm × 12 cm × 4 cm,伴有破溃、流脓、渗液、渗血,臭味明显,质中、触碰易出血,活动度小(图1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0.47 × 10 9/L,中性粒细胞46.08 × 10 9/L[参考值:(1.80 ~ 6.30)× 10 9/L,下同],血红蛋白67 g/L,钾离子2.72 mmol/L(3.50 ~ 5.30 mmol/L),血钙3.53 mmol/L(2.20 ~ 2.65 mmol/L),C反应蛋白50.13 mg/L(0 ~ 5 mg/L),降钙素原0.550 ng/ml(0 ~ 0.05 ng/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14.45 ng/ml(0 ~ 2.5 ng/ml),全段甲状旁腺素< 1.20 pg/ml(15.00 ~ 65.00 pg/ml)。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①右侧大腿外侧皮肤及皮下见不规则巨大团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为皮肤恶性肿瘤;②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考虑为类白血病反应;③其他部位未见恶性肿瘤转移灶。分泌物培养见摩根菌生长,无真菌生长。骨髓涂片:粒系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骨髓活检:骨髓粒系细胞增生高度活跃伴核右移,未见肿瘤转移。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