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式造口旁修补术在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后造口旁疝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联合腹壁及腹膜外造口重建——“D式造口旁疝修补术”在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后造口旁疝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疝脱出物还纳困难、有发生急性嵌顿和绞窄性肠梗阻危险以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造口护理的患者。排除随访期内肿瘤复发和(或)新发以及失访者。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25例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后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66.7±8.6)岁。D式造口旁疝修补术操作步骤:腹腔镜下回纳疝内容物,清除疝囊并在保护系膜血管弓的情况下游离脾区肠管;原造口开腹下操作,松懈肠管并清除腹腔镜下无法操作的疝囊组织;于原造口外上行腹膜外造口;关闭原造口。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为(128.4±32.3)min,术中失血量(58.0±13.6)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1.8±4.7)h。术后住院时间(7±2)d,住院费用(2.4±0.2)万元。术后共出现3例(12.0%)短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造口回缩和缺血各1例。6例(24.0%)发生长期并发症,其中术后慢性疼痛5例(20.0%),部分肠梗阻1例(4.0%),均经保守治疗后改善。结论:D式造口旁疝修补术用于造口旁疝修补联合腹壁及腹膜外造口重建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间手术模式在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33例中小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为54(26~85)岁。患者诊断与治疗流程施行日间手术模式,个体化施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观察指标:中小腹壁疝的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延迟出院患者情况、住院费用。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情况、慢性疼痛情况、术后满意度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疝复发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伤口感染、疼痛、血肿和血清肿、肠漏、肠梗阻)与术后满意度。随访时间为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33例患者中,脐疝16例,切口疝14例,腰疝3例;行Onlay修补术7例,行Sublay修补术16例,行IPOM 10例。33例患者术中测量疝环缺损最大径为2.8(1.0~6.0)cm,手术时间为51(20~85)min,术中出血量为4.3(1.0~10.0)mL。3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48 h,其中住院时间≤24 h 25例,住院时间>24 h且≤48 h 8例。8例延迟出院患者(均行IPOM),术后疼痛5例,全身麻醉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3例,经观察和对症支持治疗至手术次日晨,症状好转均顺利出院。患者住院费用为17 139(6 404~34 124)元。33例患者术后均按期随访,随访期内未发生腹壁疝复发、伤口感染、术区血肿及血清肿、肠瘘或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行Onlay修补术、Sublay修补术、IPOM患者术后疼痛VSA分别由术后3 d(2.90 ±0.10)分、(3.10±0.10)分、(3.50±0.20)分均下降至术后12个月0分,未发生慢性疼痛。患者术后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日间手术模式应用于中小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立体缝合"法在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与目的: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而如何缝合关闭筋膜缺损是手术最大的难点.常规的缝合关闭技术存在闭合或缩小缺损困难、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腹壁塑形效果差等不足.笔者中心在前期应用"立体缝合"技术缝合关闭缺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造口旁疝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中应用"立体缝合"技术和常规缝合技术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立体缝合"技术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的造口旁疝患者资料,其中44例采用"立体缝合"关闭缺损(研究组),29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关闭缺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均实现了筋膜缺损的完全关闭,对照组无法完全关闭缺损9例(31.0%);研究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47.45±10.44)min,平均手术时间(132.14±13.72)min,对照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为(33.72±8.64)min,平均手术时间(113.97±18.30)min,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vs.27.6%,P=0.036),两组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vs.3.4%,P=0.640).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20.7%,P=0.027).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 998.79±15 352.46)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 998.79±11 542.77)元,两组间该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708).结论:立体缝合技术应用于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可有效关闭筋膜缺损,减少术后血清肿和复发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在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在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81例腹壁造瘘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28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开放人工材料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其中151例使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设为DynaMesh-IPST补片组;130例使用普通防粘连补片,设为普通补片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疝复发和长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和肘(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2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开放人工材料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DynaMesh-IPST补片组和普通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0 min(60 min,120 min)和I00min(85min,12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 15) mL和(42±36)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 d(13 d,24d)和20 d(16 d,25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6,t=2.654,Z=2.795,P<0.05).DynaMesh-IPST补片组术后1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中2例合并肠漏;普通补片组术后3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中7例合并肠漏,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4,P<0.05);术后肠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34,P>0.05).5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4例经手术清除补片及感染灶后痊愈,50例经换药、局部清创引流后痊愈.(2)随访情况:281例患者中,279例获得随访,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149例,普通补片组130例.随访时间为32个月(20~4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疝复发(DynaMesh-IPST补片组4例、普通补片组6例),其中行再次手术修补6例(4例为“钥匙孔疝”复发、1例为造瘘口处腹壁薄弱补片向外膨出、1例为肠漏清除补片后造瘘口旁疝复发),其余4例予以腹带固定,定期复查.两组患者疝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8,P>0.05).27例患者发生肠梗阻,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14例、普通补片组13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3,P>0.05).10例患者发生造瘘口狭窄,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6例,普通补片组4例,均经局部造瘘口重塑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05).19例患者发生造瘘口脱垂,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4例(伴疝复发1例),普通补片组15例(伴疝复发2例),经局部造瘘口重塑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6,P<0.05).结论 采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行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Miles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防粘连补片Keyhole术式在腹腔镜下进行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4±22.7)min,术中出血量(22.1±3.3)ml,疝环直径(6.5±1.2)cm,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2±0.2)d,术后住院时间(6.5±1.2)d.随访(15.3±3.8)个月,7例复发,占18.4%.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防粘连补片行造口旁疝修补术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复发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复杂切口疝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复杂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复杂切口疝患者手术顺利,其中巨大切口疝46例,疝环缺损(14.46±2.22)cm,复发疝9例,造口旁疝6例,手术时间(140.74±43.24)min,术中出血(59.02±35.20)ml,术后疼痛评分(3.97±0.91)分,术后住院时间(7.54±2.88)d.术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切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2例,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 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一期手术治疗3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一期手术取出补片加缝合关闭伤口和缺损的诊疗经验.方法 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35例.通过开放手术取出感染补片,放置通畅引流后一期缝合关闭.收集并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男24例,女11例;切口疝8例,腹股沟疝23例,脐疝3例,造口旁疝1例.其中合并肠瘘6例,补片取出后均未再放置补片,予以一期缝合修补关闭缺损.术中肠管损伤2例,膀胱损伤1例,均于术中完成修补,无大血管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95.4±2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3.7±26.2)cm3,平均住院时间(14.6±4.3)d,术后残余感染1例,无术后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9.8±15.8)个月,随访期内疝复发1例.结论 疝修补手术术后感染补片取出一期缝合关闭伤口和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1例腹腔镜辅助下造口旁疝修补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造口旁疝的类型以及手术处理方式.方法 通过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历年来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方案的报道.结果 在回顾报道的1例腹腔镜辅助下造口旁疝修补的患者病例中,患者造口旁疝类型为EHS分类Ⅳ型,采用Sugarbaker术式修补造口旁疝,修补术后3d进食,5d即出院.结论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具有并发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但仍需更多高质量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造口旁疝Sublay-Keyhole原位修补术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造口原位Sublay-Keyhole的新技术修补造口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合并切口疝行造口旁疝修补术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9~81岁,平均68.8岁;体质量指数21.5~28.9 kg/m2,平均25.5 kg/m2。所有患者行造口旁疝Sublay-Keyhole原位修补术。结果:直肠癌患者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10例,结肠癌患者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1例,结肠穿孔患者行永久性回肠造口术1例。全造口为经腹直肌型,右下腹位2例,左下腹位10例。1例患者曾行单纯缝合修补后复发。缺损直径6~12 cm,平均直径9.7 cm。所有患者均为Ⅲ型疝。术后住院3~9 d,平均6.6 d。随访5~14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无血肿、血清肿、脱垂、狭窄、网片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Sublay-Keyhole方式原位修补造口旁疝,效果显著,同时操作简单,费用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腔镜腹膜外补片修补技术治疗造口旁疝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系统性探索腔镜腹直肌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ES/TAPP)在造口旁疝治疗的可行性和相关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奉新县中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完成的6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资料,分析原来手术方式与当前疝修补手术方式的关系,记录手术细节,总结相关经验。结果:6例患者中,行TES术式4例,其中Sugarbaker补片放置者3例,Keyhole补片1例;TAPP术式2例,均为Sugarbaker补片放置。补片使用面积为(246.0±26.0)cm2。手术时间(220.0±29.0)min,出血量均很少。所有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无血管或者内脏损伤,无中转手术,其中2例患者需要进行造口重做。术后疼痛轻,术后第1天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3.3±0.8)分,术后造口排气时间(2.6±0.5)d,术后住院时间(8.0±2.8)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术后造口以及腹壁外观均满意,未见疝复发病例,无术后慢性疼痛,未发现补片感染。1例造口重做患者出现造口伤口感染,经引流后痊愈。结论:TES/TAPP治疗造口旁疝技术上安全可行,但技术难度大,适应证有限,仍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随访的研究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