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空气加压法在腹腔镜腹壁嵌顿疝修补术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空气加压法在腹腔镜腹壁嵌顿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16 例腹壁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疝8 例(侧腹壁切口疝4 例,中线切口疝2 例,造口旁疝2 例),脐疝8 例.在空气加压法辅助下行腹腔镜手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疝大小与还纳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16 例患者均在空气加压法辅助下顺利完成嵌顿疝的还纳与修补.手术时间85~220 min,平均(154.70±39.06)min,还纳疝内容物时间(18.35±4.98)min,疝环口直径 3~10 cm.16 例患者均伴有小肠嵌顿,5 例肠管坏死中转开腹,行小肠切除术;术中发现隐匿性缺损2 例.术后排气时间1~5d,平均(3.00±1.08)d;术后疼痛评分(3.56±4.01)分,予以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术后住院3~10d,平均(6.27±1.93)d.随访8~32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 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补片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疝修补术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空气加压法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嵌顿疝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路径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已普遍应用于外科多个领域,但对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ERAS路径实施及应用仍存在诸多争议,现结合本中心1例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诊疗流程,总结ERAS路径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气腹针配合半硬性活检钳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气腹针配合半硬性活检钳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12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 n=76,运用气腹针配合半硬性活检钳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手术组( n=45,行传统腹股沟区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21个月,比较两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的比例。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8±0.7)ml vs (7.3±1.7)ml, t=6.277, P<0.05]、手术切口长度[(0.6±0.1)cm vs (1.8±1.2)cm, t=12.374, P<0.05]、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9.2±2.6)h vs (16.2±4.2)h, t=18.254, P<0.05]、术后住院时间[(1.3±0.6)d vs (3.4±1.3)d, t=5.003, P<0.05]均优于传统手术组;腹腔镜组术后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比例小于传统手术组(χ 2=5.243, P=0.022)。 结论:气腹针配合半硬性活检钳行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器械易于获得,方便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道下裂多次手术后阴茎皮肤缺损模式化修复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中包皮缺损模式化修复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9例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6.9±3.2)岁。根据尿道修复后的阴茎、阴囊皮肤条件选择阴茎皮肤整形方法,其中20例采用单纯包皮多个减张小切口完成阴茎皮瓣整形,22例伴有阴茎、阴囊转位者采用阴茎侧边阴囊皮瓣完成阴茎腹侧覆盖,12例采用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覆盖尿道腹侧,5例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覆盖阴茎。结果:减张小切口术后1周创面完全愈合,未见明显瘢痕形成。采用阴茎侧边阴囊皮瓣完成阴茎腹侧覆盖者,未见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等。采用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覆盖尿道腹侧者,皮瓣均存活,无阴囊血肿。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覆盖阴茎缺损者,皮瓣均存活,未发生取材部位的创面感染、腹部疝等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尿道瘘和尿道憩室,阴囊中缝带蒂皮瓣组和阴茎侧边阴囊皮瓣组各1例出现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治愈。单纯小切口组和阴茎侧边阴囊皮肤组各1例出现阴茎头开裂,采用Mathieu方式二次修复后治愈。结论:对尿道下裂手术中包皮缺损情况采用模式化修复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可重复性好。减张小切口可用于所有类型的皮瓣减张,阴茎侧边阴囊皮瓣适用于伴有阴茎阴囊转位情况,阴囊中缝带蒂皮瓣和腹壁下浅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大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15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1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资料。男580例,女135例;单侧687例,双侧28例;男性患儿中右侧325例、左侧240例、双侧15例,女性患儿中右侧62例、左侧60例、双侧13例。分析男女比例、侧别占比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占比情况。结果:715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320例(46.5%,320/687),其中男性右侧140例(43.1%,140/325)、男性左侧115例(47.9%,115/240),女性右侧33例(53.2%,33/62)、女性左侧32例(53.3%,32/60)。术中因内环口内侧腹膜褶皱多导致疝针不能顺利通过35例(4.9%,35/715),均为男性,于脐下3 cm左右或脐旁置入一辅助抓钳辅助操作。手术时间:单侧10~15 min,平均12 min;双侧15~21 min,平均17 min。术中出血量0~1 mL。麻醉清醒后即进食。715例均于入院后24 h内出院。无一例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腹壁下动脉,术后无一例阴囊肿胀。随访12~33个月(平均18.3个月),2例复发,1例出现线结反应,无一例出现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术后鞘膜积液。结论:单孔腹腔镜自制疝针经皮完全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切口美观,可发现并同期治疗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初步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 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衰弱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价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衰弱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和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辽宁省9家医院行腹股沟疝手术的129例老年患者资料。男性120例,女性9例;年龄60~<75岁89例,75~<85岁33例,85岁及以上7例;术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康复者11例。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验证衰弱评估量表的信效度,以5项改良衰弱指数量表(5-mFI)作为金标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种量表对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谵妄、切口愈合不良、术区血肿血清肿和总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衰弱评估量表具备较好的信效度(有效完成率为9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1.000,量表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个主成分,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65~0.873;以5-mFI诊断衰弱作为金标准,AUC为0.795, P<0.01;克朗巴哈系数为0.916;重测信度系数为 0.926),可以有效预测术后急性尿潴留、谵妄、术区血肿血清肿和总并发症(AUC分别为0.746、0.870、0.806和0.738, P值均<0.05),且预测效率高于5-mFI(AUC分别为0.694、0.838、0.626和0.641,仅谵妄一项 P<0.05),但两种量表对切口愈合不良的预测均不准确(衰弱量表的AUC为0.519, P=0.913;5-mFI的AUC为0.455, P=0.791)。 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衰弱评估量表具备良好的信效度,能够预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量表还可用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前衰弱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开放联合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在复发性切口疝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开放联合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以下简称杂交技术)在复发性切口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6例复发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6例;年龄为62(25~83)岁。所有患者采用杂交技术进行复发性切口疝修补。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术中情况。36例患者均未采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顺利关闭疝缺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2±41)min,术中测量缺损面积为(73±39)cm 2;补片面积为300(150~600)cm 2。36例患者中,9例术中需完整清除既往补片,2例术中需清除部分既往补片,16例术中无需清除既往补片,9例无补片植入史。36例患者中,2例发生肠管浆膜损伤,需术中修补。(2)术后情况。36例患者中,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血清肿6例、皮下血肿和术中遗漏的医源性肠管损伤各1例。3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7~57)d。(3)随访情况。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13~96)个月。随访期间,2例疝复发,1例发生肠梗阻。 结论:杂交技术用于复发性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开放手术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中小型腹壁切口疝行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 n=57),腔镜组( n=53),开放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外补片置入术行切口疝修补,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后入腹腔内补片置入术行切口疝修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开放组术后1、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02±0.19)、(2.21±0.26)、(1.39±0.98)分,腔镜组分别为(4.68±0.62)、(2.76±1.18)、(1.84±0.62)分,开放组均小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50.73±14.69) h、(87.21±13.75) h、(9.64±3.92) h、(3.42±1.22) d、(37.11±9.76) h,腔镜组分别为(65.14±9.54) h、(89.73±11.56) h、(11.43±5.61) h、(2.81±1.39) d、(38.92±7.59) 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住院时间(9.14±0.03) d,腔镜组住院时间(9.74±0.49) 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住院费用(1.51±0.36)万元,腔镜组住院费用(2.13±1.06)万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小型腹壁切口疝采用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有效,费用低,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