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肿瘤及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表观转录组学代表核糖核酸(RNA)修饰的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参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RNA修饰多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方式众多,具有重要功能,其中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RNA序列中信使RNA(mRNA)上最常见的一种修饰,表现为甲基转移酶催化腺嘌呤在6号氮原子位置发生甲基化修饰,它通过"写入器"、"擦除器"、"阅读器"三类分子生物精准调控来维持动态平衡。m6A修饰与组织发育、生物钟、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损伤反应、性别决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肿瘤细胞中m6A修饰通过调控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转移和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因此,肿瘤细胞的m6A修饰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抗癌治疗靶点,这对于阐明肿瘤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m6A修饰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这种新发现的病毒导致了2019年12月以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6A甲基化调控神经系统及相关疾病的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已知的众多发生在信使RNA(mRNA)内部的修饰方式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占所有RNA甲基化修饰的80%。分子层面上,m6A这种可逆的修饰方式参与调节mRNA的可变剪切、出核、翻译、降解等过程。已有研究揭示了m6A修饰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分化、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学习记忆和免疫调控等多个生理过程,而这种修饰近年来也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围绕m6A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以m6A为靶向的神经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NA的N 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表观遗传转录组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 6-甲基腺嘌呤(m 6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高的化学修饰,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 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可能通过调节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参与肿瘤干细胞的辐射抗性、调控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及优化放疗联合其他治疗的协同效应等途径,干预肿瘤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本文就有关RNA的m 6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肿瘤放射治疗研究中的潜在靶点、探寻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关键环节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基化修饰调控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组织特异性分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椎间盘的退变与修复过程中,甲基化修饰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甲基化修饰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NA腺嘌呤N6甲基化修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本研究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DNA腺嘌呤N6甲基化(6mA)修饰的水平,从而探讨6mA修饰与PCa的关系,为PCa寻找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方法 分别检测PCa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6mA,筛选差异基因6mA热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在全基因组范围对疾病相关位点进行筛选与鉴定.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Ca组中6mA表达上调基因有2 558个,表达下调基因有1 106个,主要分布在内含子上.功能富集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显示,钙离子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富集倍数最高,此通路中PLCG1、ITPR1、PPP3C和CAMK2等上调基因与上游T细胞受体调控基因共同作用调控钙离子信号转导.结论 钙离子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6mA修饰异常可能与PCa的发生、发展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DNA 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的重要表观遗传修饰,如胞嘧啶C5 位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5mC) 和腺嘌呤N6 位甲基化6-甲基腺嘌呤(6mA).DNA 5mC可经Tet 双加氧酶催化氧化形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5-醛甲基胞嘧啶(5fC) 和5-羧基胞嘧啶(5caC).这些氧化产物不仅是去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体,而且也可能存在各自特有的表观调控功能.其中,5hmC 异常可能和癌症相关,有可能成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发展可靠、高灵敏和抗干扰能力强的DNA 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检测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有助于理解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肿瘤的诊断水平.现针对DNA 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检测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腺嘌呤N6甲基化修饰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表观遗传学层面研究DNA腺嘌呤N6甲基化(N6 methyladenine DNA,6-mA DNA)修饰是否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存在某些关系.方法 通过MeDIP与高通量测序手段获得样本基因组的6-mA DNA的数据,采用u检验对比3例增生期血管瘤瘤体标本与瘤旁皮肤组织中6-mA DNA修饰水平,采用GO分析6-mA修饰基因的功能差异.结果 瘤体组织中6-mA DNA修饰水平较高,瘤体中6-mA Peaks在基因组上的覆盖度为0.037%,瘤旁皮肤组织中6-mA Peaks在基因组上的覆盖度为0.0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99.87,P=0.00).瘤体中差异修饰的基因功能富集在中胚层发育、干细胞分化、间充质发育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功能的条目上,这些基因功能条目与血管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异常6-mA DNA修饰可能是婴幼儿血管瘤的一项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gA肾病患者全基因组N6-甲基腺嘌呤修饰差异表达图谱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筛选IgA肾病患者的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异常甲基化谱,探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寻找新靶标.方法 采用N6-腺嘌呤甲基化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技术(N6-methyladenosine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6mA-IPSeq)检测10例IgA肾病患者和10例健康人全基因组的6mA水平,筛选出差异的DNA甲基化谱,通过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初步对IgA肾病患者基因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IgA肾病组中6mA位点61465个,主要分布在内含子上,其中上调基因2550个,下调基因1563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组主要参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多囊肾蛋白复合体、核常染色质、细胞器内膜等组成;主要涉及调节肾小管和上皮细胞形态发生、ATP生物合成、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IgA肾病差异基因在胞吞通路富集程度最高,该通路中MHC、TGB1、PIP5K、PLD1、RAB、CLB等基因6m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胞吞功能失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相关m6A RNA甲基化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表观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染色质重塑.m6A R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哺乳动物发育和疾病发生的多个关键过程.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m6A修饰的mRNA与细胞转化和肿瘤之间存在关联,主要是m6A的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METTL14和wilms tumor 1 associated protein,WTAP),去甲基化酶(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FTO和alkB homolog 5,ALKBH5)及甲基化结合蛋白(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1,YTHDF1和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2,YTHDF2)与肿瘤的关联[1].因此,m6A与肿瘤发展的关联成为“具有新颖表观遗传功能的旧修饰”[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由DN聚合酶掺入的N6-甲基腺嘌呤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团队在生物分析与表观遗传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检测到的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并不依赖于甲基化转移酶,并发现了DNA聚合酶依赖的DNA 6mA新来源.相关研究工作以“N6-methyladenine is incorporated into mammalian genome by DNA polymerase”(N6-甲基腺嘌呤由DNA聚合酶掺入哺乳动物基因组)为题于2020年4月30日在线发表于Cell Research(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0-0317-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