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RG的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DRG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总体方差减少系数评价DRG分组效果;采用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度分析不同DRG组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DRG分组效果不佳,组间异质性不够明显;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耗材费占比过高,排在住院费用灰色关联度首位,综合医疗服务费、治疗费分别排在第三、五位;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日、是否伴有并发症、是否首次住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增加分组节点或提高CV标准,增强胃癌DRG分组效果;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和技术价值;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药品、耗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北京市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DRG试点医院与非DRG试点医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5家DRG试点医院和124家非DRG试点医院2015-2021年的统计报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各明细费用与例均总费用的关联程度,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和非DRG试点医院组中与住院患者费用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例均手术费和例均药品费,关联度最低的均是例均检查费.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中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2位是耗占比和平均住院日,非DRG试点医院组的平均住院日、手术治疗费用占比和耗占比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因素.结论:DRG付费有利于优化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耗占比和手术治疗费用占比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费用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未来仍需继续优化费用结构,"节流"与"开源"并重,利用DRG付费及其配套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全流程、各环节加强耗材治理和赋能医院与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 年8-9 月对上海市7 家三级综合医院的724 名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评估不同强度的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组织文化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接受3 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例不足 50%.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对DRG付费改革准备度总得分(3.59±0.96)分,其中变革效能得分(3.63±0.96)略高于变革承诺(3.52±1.00).人员培训强度对医院改革准备度影响的总效应为 26.3%,组织文化因素在其中的间接中介效应为 11.3%.结论:当前针对医务人员的DRG付费改革培训存在不足,医院对DRG付费改革的准备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文化在人员培训影响医务人员改革准备度中发挥间接中介效应.建议政府医保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医务人员尽快适应改革;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对改革准备度的评估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对某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和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专科医院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专科医院在DRG付费政策实施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与实施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质量安全3个维度8个指标综合评价该院医疗服务水平;描述性分析住院费用及其结构(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药品类和耗材类5类费用);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法(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人均住院总费用及5类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155 960例住院患者,政策实施前75 788例(48.59%),实施后80 172例(51.41%)。与政策实施前相比,政策实施后的DRG组数、总权重数和CMI值分别提高0.61%、8.34%和2.60%,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下降11.24%、1.02%和2.66%,低风险组死亡率无变化。人均住院总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14 205.16元增至实施后的14 586.12元( P<0.05);在费用构成方面,政策实施后的治疗类和药品类费用占比较政策实施前增加了2.17%和0.29%,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和耗材类费用占比分别降低了0.47%、1.77%和1.43%;在费用变化趋势方面,政策实施后的人均住院总费用和药品类费用呈增长趋势( P<0.05),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和耗材类呈下降趋势( P<0.05)。 结论:DRG付费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住院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影响了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其中药品类费用呈缓慢增长趋势,须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DRG付费改革历程对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解决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过快问题,美国于1983年开始进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并针对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过度编码与医疗服务质量下降问题制定了系列配套措施。作者介绍了美国实施DRG付费改革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引发的医疗机构病例组合的专科化和成本费用降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示我国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时,应关注医疗机构过度编码、过度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控制等问题,以及专科化程度加剧导致的综合救治能力及医疗服务质量下降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新医疗技术DRG短期支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务阶段,但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限制创新医疗技术发展的问题。笔者介绍了国际上对创新医疗技术的定义及范围,总结了DRG付费制度下的创新医疗技术短期支付前提条件与支付方式政策;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建议,包括明确创新医疗技术的定义,设置额外支付或据实支付准入条件,针对高值创新药品设置专项过渡基金,明确创新医疗技术支付金额,以及制定创新医疗技术支付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细化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日趋严格,运营压力日益增加,而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某三级甲等医院针对医院运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于2019年5月启动了精细化管理实践,通过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推动信息化运管系统建设、重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推广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管理能力和科室运营管理效率,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下国际创新卫生技术支付策略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制下,具有较高成本和风险的创新卫生技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如何平衡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和创新卫生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作者通过研究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创新卫生技术支付体系,发现各国普遍采取附加支付或额外补偿的方式来鼓励创新卫生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技术评估与付费管理机制以保障支付计划的规范运行。国际先进经验做法为我国DRG付费制下的创新卫生技术支付策略提供了参考,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卫生技术评估机制,同时为短期证据有限的创新卫生技术打造特殊准入通道,并逐步形成DRG付费体系中的创新卫生技术长期激励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秩和比法的DRG医疗服务绩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熵权TOPSIS和秩和比法对某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试点公立医院进行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为DRG试点改革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9—2020年某市21家DRG试点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提取病例组合指数(CMI)、DRG组数、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和低风险死亡率数据作为医院绩效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及秩和比法对2019年和2020年试点医院医疗服务进行绩效评价。结果:21家DRG试点医院CMI值和DRG组数中位数分别由2019年的0.81和353增加至2020年的0.86和369,时间消耗指数由0.98降至0.92。熵权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对2019—2020年医院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 P<0.05)。试点医院2020年绩效评价排序整体高于2019年,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高于妇幼保健院。 结论:DRG付费改革促进了区域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