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囊炎发病相关免疫因素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道黏膜内存在泪道相关淋巴组织,在泪囊炎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检测到泪囊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差别,以及泪道对置入硅胶管存在类似免疫排斥反应,均提示免疫因素参与泪囊炎的发病。因此,本文就泪道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因子、泪道置管后局部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对泪囊炎发病中免疫组织及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进行综述,分析免疫因素在泪囊炎病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潜在作用和泪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泪囊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住院行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泪道置管术后管留置复发者9例,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2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分析患者复发原因,观察吻合口是否开放、泪道冲洗结果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泪道置管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为泪囊黏膜增生肥厚导致泪囊腔变小,影响泪液引流;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有:骨窗制作不适19例(86.36%)、吻合口与鼻腔粘连者4例(18.18%)、泪囊黏膜误与鼻窦黏膜吻合者1例(4.54%)。31例均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29例吻合口开放,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均治愈,2例有轻微溢泪,吻合口开放,泪道冲洗通畅,溢脓症状消失,均好转,治愈率93.55%,有效率100.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急性及慢性泪囊炎66例(68眼)的资料,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59眼(86.76%,59/68)治愈,6眼(8.82%,6/68)好转,3眼无效,有效率95.59%(65/68)。结论:应用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炎,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鼻眼相关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5~71(46.5±15.1)岁。30例患者中,泪囊疾病23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例、眶壁骨折1例,眶内肿瘤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1例眶壁骨折、3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2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1周评定疗效,治愈1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22/23)。2例鼻窦恶性肿瘤眶内侵犯患者均彻底切除眶内肿瘤,切缘病理检查为阴性;术后1个月复查鼻内镜见鼻腔切口愈合良好;其中1例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眶内侵犯患者术后2年7个月肿瘤全身转移,1例鼻窦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眶内侵犯患者术后2年10个月肿瘤复发。1例眶内血管瘤患者术后2周复查CT见肿瘤完整切除,复视症状完全缓解。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微创、高效的独特优势,手术的成功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50眼)的慢性泪囊炎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泪道冲洗情况及泪囊鼻腔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45眼(90%)治愈,5眼(10%)好转。好转的1例患者中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鼻腔黏膜与泪囊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前组筛窦过度气化的慢性泪囊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组筛窦气化至上颌骨额突时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通过泪道CT造影(CT-DCG)确诊的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成年慢性泪囊炎并接受En-DCR的患者。手术步骤:切开鼻黏膜的同时开放并扩大前组筛窦,再进行常规En-DCR手术,最后将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进行吻合。对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记录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纳入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并接受En-DCR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90眼)。En-DCR的成功率为87%(78/90)。术后出现再次泪道阻塞12眼,其中肉芽阻塞造瘘口7眼,瘢痕闭锁造瘘口4眼,泪总管阻塞1眼。术后均未出现眼眶脂肪脱垂、脑脊液漏、鼻窦炎、视力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开放前组筛窦完整暴露泪囊窝行En-DCR,通过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的吻合方法,对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吻合口应用药物支架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中吻合口应用药物支架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以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行E-DCR 5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31眼),E-DCR的吻合口处放置药物支架;对照组,25例29眼,术中不放置药物支架。术后随访1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8眼(90.32%),好转2眼,复发1眼;对照组治愈14眼(48.28%),好转8眼,复发7眼( χ2=4.000, P=0.047)。治疗组术中出血(35±15)mL,少于对照组的(40±18)mL( t=2.152, P=0.035)。治疗组术后吻合口闭合者1眼,少于对照组的7眼。治疗组术后鼻部无需再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无疼痛感;而对照组术后8眼出现疼痛感。 结论:吻合口药物支架在E-DCR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术中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对照组,30例,按传统手术方法不采用消融技术,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吻合情况等。结果:术后1年,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71, P=0.326)。治疗组术中出血(10±5)ml少于对照组的(35±15)ml( t=9.129, P<0.001)。治疗组手术耗时为(30±8)min少于对照组的(45±13)min( t=6.320, P<0.001)。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为(4.7±1.5)分,低于对照组的(8.5±3.4)分。两组吻合闭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71, P=0.326)。 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E-DCR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骨刀辅助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黏膜四瓣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辅助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黏膜四瓣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慢性泪囊炎61例(6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骨刀制作骨孔联合黏膜四瓣吻合术27例(27眼)为骨刀组,传统咬骨钳制作骨孔联合黏膜两瓣吻合术34例(3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手术耗时、有效率及吻合口开放率。结果:骨刀组手术耗时为(78.6±12.9)min,短于对照组的(107.5±15.6)min( t=7.75, P=0.001)。骨刀组有效率96.30%(26/27)优于传统组的73.53%(25/34) ( χ2=4.15, P=0.042)。骨刀组吻合口开放率为92.59%(25/27)优于传统组的70.59%(24/34)( χ2=4.61, P=0.032)。 结论:超声骨刀辅助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黏膜四瓣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至12月眼科门诊治疗的1~24个月龄新生儿泪囊炎202例(23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患儿月龄分为3组。A组,96例(112眼),月龄为1~6个月;B组,74例(86眼),月龄为7~12个月;C组,32例(36眼),月龄为13~24个月。所有患儿接受泪道探通术,对比3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99.11%(111/112),高于B组的89.53%(77/86)和C组的66.67%(24/36)( P<0.05);B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 P<0.001),月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 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1~6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