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秭归茅坪镇下茶庄剖面石牌动物群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湖北秭归长江以南茅坪镇下茶庄剖面发现的寒武系下部(第2统第4阶)石牌动物群.该剖面石牌组出露良好,顶底界线清楚,总厚度208 m.初步采集结果表明该剖面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化石数量上以腕足动物和软舌螺为主,同时还包括数量较多的三叶虫、双瓣壳节肢动物、开腔骨类和少量的鳃曳动物等,其中的腕足动物保存良好,数量丰度较大,壳体多以密集立体保存的内模形式出现,这是石牌组腕足动物大量壳体化石的首次报道.化石采集发现鳃曳动物与腕足动物可在相同的层面同时出现.与澄江动物群鳃曳动物化石相比,下茶庄剖面鳃曳动物的环纹保存的立体程度明显较强,但还未见到任何吻部和肠道结构保存.石牌动物群最早发现于长江以北宜昌三峡人家旅游风景名胜区内的王家坪剖面,但该地区石牌组覆盖严重,顶底未见出露,使王家坪剖面石牌动物群的后续研究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石牌动物群在下茶庄剖面的发现和进一步采集和研究对深入揭示石牌动物群的组成、富集层位、群落结构和地理分布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南峡东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壳体超微结构和发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孔贝(acrotretids)是一类繁盛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并灭绝于泥盆纪的微型腕足动物,其特殊的壳体形态及柱状结构使其与其它舌形贝型腕足动物的系统学关系模糊不清.华南峡东地区寒武纪早期(第二世)水井沱组薄层灰岩中发现最早的精美保存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Eohadrotreta zhenbaensis(镇巴始壮贝).本文首次解析Eohadrotreta的壳体形态和三级壳层结构.通过壳体显微结构的研究,解译出其个体存在的4个壳体发育阶段,即胎壳(protegulum)、幼年壳(brephic shell)、少年壳(neanic shell)和成年壳(mature shell),从而揭示乳孔贝悬浮滤食生活的幼虫阶段及其后的变态发育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些壳体化石进行扫描成像过程中还发现精美保存的表皮细胞印模结构(epithelial cell moulds),它们在壳体内表面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其与相应的软躯体附着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其潜在的分类价值.随着对乳孔贝研究的深入,华南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Eohadrotreta相继报道于扬子板块上的陕南、峡东、黔中地区,可能的华北板块南缘,以及喜马拉雅和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表明Eohadrotreta不仅是华南而且是不同大陆间寒武纪第二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化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松桃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腕足动物Eohadrotreta zhenbaensis的发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微型腕足动物化石镇巴始壮贝Eohadrotreta zhenbaensis常见于陕南、峡东水井沱组与黔东麻江九门冲组等地寒武纪地层中,在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薄层灰岩中为首次发现.通过与华南其他地区E.zhenbaensis的背壳长宽比及中隔板等结构特征比较,发现松桃盘信清虚洞组E.zhenbaensis与浅水扬子地台的陕南、峡东地区的E.zhenbaensis壳体内部特征较为相似,包括肉茎孔形成阶段、肉茎孔封闭阶段及交互沟伸长阶段3个生长发育阶段标本,与较深水过渡区麻江的E.zhenbaensis略有差异.贵州松桃盘信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E.zhenbaensis的发现,扩展了该属化石在华南寒武纪第二世的古地理分布,丰富了该组腕足动物组成面貌,为研究E.zhenbaensis形态结构特征提供了新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