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口腔湿化仪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部分危重患者存在昏迷、张口呼吸或长期留置胃管的问题,由于不能经口饮水,口唇和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引起干裂、溃疡、疼痛、感染等,导致患者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甚至影响预后。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口腔湿化仪,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 2 0066979.0)。新型口腔湿化仪由喷雾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喷雾装置包括壳体和水箱。壳体上设有喷雾口,可喷出纳米水雾;壳体上还设有电筒和电筒开关;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瞳孔对照图谱,方便医务人员更加快速和精准地评估患者瞳孔情况。固定装置由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组成。壳体可放置在固定架上;可调节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夹具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变形。通过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可将壳体方便地安装在患者的病床上,并快速调整至合适位置。本实用新型口腔湿化仪,集喷雾和瞳孔照射于一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对危重患者护理的便利性,缓解了患者的口渴需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为缺乏.在黄河口西南侧的小岛河河口新发现天然活体牡蛎礁,但该牡蛎礁曾被大规模的商业采捕,亟需推进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研究工作.基于 2021 年 11 月对该牡蛎礁开展的牡蛎种群生态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该牡蛎礁分布有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牡蛎礁上以活体牡蛎为主,死亡牡蛎壳体数仅占 6.1%—6.7%.活体牡蛎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11±778)个/m2 和(21.97±30.43)kg/m2,近江牡蛎较多,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比 55.7%和 76.4%.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年龄分别介于 0+—4+龄和 0+—2+龄,它们都以壳高介于 30-40 mm及壳质量<5g的 0+龄个体数量居多(>80%).近江牡蛎的壳体形态参数均值都高于同龄组长牡蛎的相应值.两种牡蛎壳体均呈负异速增长,不同龄级的壳体延展方向不同.拟合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得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渐近壳高分别为286 mm和 173 mm,估算的拐点年龄分别为 5.47 龄和 2.56 龄,两种牡蛎的生长曲线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小岛河河口的天然牡蛎礁的牡蛎自然种群资源较丰富,具有高密度、低龄和低死亡率等特点,有较好的活力和扩张潜力,有利于被采捕后的礁体的恢复.两种牡蛎中,近江牡蛎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较长的生长年龄,对礁体形成和扩繁可能更为重要.建议对该天然牡蛎礁及牡蛎种群开展周期>3 年的原位保护、修复和连续监测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一种蓝帽抗凝管血量测量卡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针对临床凝血标本采血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研制一种蓝帽抗凝管血量测量卡.该装置由测量卡片、带有底座的透明壳体和管托组成,其中测量卡片分为合格区域与不合格区域;壳体用于插入卡片;管托用于放置采血管.临床护士使用该装置判断蓝帽抗凝管的采血量是否合格.使用该装置后临床蓝帽抗凝管标本送检不合格率由6.71‰下降到2.73‰,缩短了检验标本送检时限,同时该装置使科室标本拒收判定更加标准化,避免由主观判断失误造成的不合格标本接收.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湖北秭归茅坪镇下茶庄剖面石牌动物群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道湖北秭归长江以南茅坪镇下茶庄剖面发现的寒武系下部(第2统第4阶)石牌动物群.该剖面石牌组出露良好,顶底界线清楚,总厚度208 m.初步采集结果表明该剖面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化石数量上以腕足动物和软舌螺为主,同时还包括数量较多的三叶虫、双瓣壳节肢动物、开腔骨类和少量的鳃曳动物等,其中的腕足动物保存良好,数量丰度较大,壳体多以密集立体保存的内模形式出现,这是石牌组腕足动物大量壳体化石的首次报道.化石采集发现鳃曳动物与腕足动物可在相同的层面同时出现.与澄江动物群鳃曳动物化石相比,下茶庄剖面鳃曳动物的环纹保存的立体程度明显较强,但还未见到任何吻部和肠道结构保存.石牌动物群最早发现于长江以北宜昌三峡人家旅游风景名胜区内的王家坪剖面,但该地区石牌组覆盖严重,顶底未见出露,使王家坪剖面石牌动物群的后续研究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石牌动物群在下茶庄剖面的发现和进一步采集和研究对深入揭示石牌动物群的组成、富集层位、群落结构和地理分布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南寒武系下部宽川铺组帽球状化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南峡东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壳体超微结构和发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孔贝(acrotretids)是一类繁盛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并灭绝于泥盆纪的微型腕足动物,其特殊的壳体形态及柱状结构使其与其它舌形贝型腕足动物的系统学关系模糊不清.华南峡东地区寒武纪早期(第二世)水井沱组薄层灰岩中发现最早的精美保存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Eohadrotreta zhenbaensis(镇巴始壮贝).本文首次解析Eohadrotreta的壳体形态和三级壳层结构.通过壳体显微结构的研究,解译出其个体存在的4个壳体发育阶段,即胎壳(protegulum)、幼年壳(brephic shell)、少年壳(neanic shell)和成年壳(mature shell),从而揭示乳孔贝悬浮滤食生活的幼虫阶段及其后的变态发育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些壳体化石进行扫描成像过程中还发现精美保存的表皮细胞印模结构(epithelial cell moulds),它们在壳体内表面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其与相应的软躯体附着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其潜在的分类价值.随着对乳孔贝研究的深入,华南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Eohadrotreta相继报道于扬子板块上的陕南、峡东、黔中地区,可能的华北板块南缘,以及喜马拉雅和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表明Eohadrotreta不仅是华南而且是不同大陆间寒武纪第二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化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磁环境下的腹腔穿刺手术机械臂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把传统的核磁成像技术和新兴的机器人技术进行融合,开创一种由机械臂代替人手、核磁共振仪代替人眼的全新手术模式.方法:利用蒙特卡罗法进行结构兼容性分析.依据磁场兼容性理论,将机械臂部件进行分类,分析机械臂的磁场兼容性问题,对机械臂的关键部件进行选材及选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机械臂的大受力壳体进行受力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采用矩阵变换法和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构建出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并利用五次多项式插值对机械臂的末端进行轨迹规划.结果:通过蒙特卡罗法求解出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发现机械臂的工作空间完全包络核磁共振仪的内圈孔径,验证了机械臂的空间可达性.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机械臂的结构强度设计合理,且成功构建出了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通过轨迹规划发现各关节转速均匀,符合设计指标.结论:所设计机械臂构型合理,且满足核磁兼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海东沙海域MIS3期冷泉甲烷渗漏的钙质生物溶解证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南海东沙海域DH-CL5PC岩心开展了碳酸钙含量、钙质生物壳体保存状况,有孔虫群落结构组成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该岩心MIS 3期碳酸钙含量极低、5个层位钙质生物壳体出现显著溶解现象.发生溶解层位各门类钙质生物化石丰度显著降低,底栖有孔虫与浮游有孔虫丰度比例(底栖/浮游)大于1,有孔虫壳体化学溶蚀特征明显.分析其原因认为,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及潜在的钙质生物溶解作用共同导致了该岩心的碳酸钙含量极低,而甲烷的有氧氧化过程所形成的偏酸性环境可能是导致钙质生物壳体发生显著溶解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孔虫群落结构和钙质生物化石保存状况的差异性,推测DH-CL5PC岩心所在区域MIS 3期以来至少经历过5次甲烷渗漏至海底附近低氧或富氧区域的过程,而各期次甲烷渗漏的强度可能有所差异.钙质生物壳体溶解现象结合其他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演地质历史时期甲烷渗漏过程和强度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鼻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的病毒病原体.hRV属于小RNA病毒科,壳体由4种结构蛋白,VP1、VP2、VP3、VP4组成,其中VP1是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主要抗原.hRV的血清型达120多种.hRV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要幼儿是hRV的易感人群.hR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相结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导致常见的呼吸道症状.hRV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而且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在各种检测方法中,RT-PCR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已广泛用于hRV的检测.目前抗hRV的药物尚在研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熊家场寒武系梅树村阶磷块岩中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特征及与成磷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寒武纪早期是全球小壳动物化石大幅射的时期,贵州寒武纪初期磷块岩中就含有大量种类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而前人对其研究多局限于外观形态的描述,对其微观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对贵州熊家场地区磷块岩中小壳动物Turcutheca,Paracircotheca,Loculitheca zhijinensis以及Protospongia化石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描述其显微结构特征.并对Turcutheca,Paracircotheca进行重点生物结构研究,探讨其壳体形态、生长发育方式.通过对小壳动物化石壳体进行SEM-EDS分析,确定组成壳体主要成分为碳氟磷灰石.另外,对化石Turcutheca内核填充部分、壳壁、围岩进行EDS能谱分析,及其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初步探讨生物体与成磷之间的关系,认为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的繁盛对同期磷块岩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