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峡东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壳体超微结构和发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孔贝(acrotretids)是一类繁盛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并灭绝于泥盆纪的微型腕足动物,其特殊的壳体形态及柱状结构使其与其它舌形贝型腕足动物的系统学关系模糊不清.华南峡东地区寒武纪早期(第二世)水井沱组薄层灰岩中发现最早的精美保存的乳孔贝类腕足动物Eohadrotreta zhenbaensis(镇巴始壮贝).本文首次解析Eohadrotreta的壳体形态和三级壳层结构.通过壳体显微结构的研究,解译出其个体存在的4个壳体发育阶段,即胎壳(protegulum)、幼年壳(brephic shell)、少年壳(neanic shell)和成年壳(mature shell),从而揭示乳孔贝悬浮滤食生活的幼虫阶段及其后的变态发育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些壳体化石进行扫描成像过程中还发现精美保存的表皮细胞印模结构(epithelial cell moulds),它们在壳体内表面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其与相应的软躯体附着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其潜在的分类价值.随着对乳孔贝研究的深入,华南地区最早的乳孔贝类Eohadrotreta相继报道于扬子板块上的陕南、峡东、黔中地区,可能的华北板块南缘,以及喜马拉雅和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表明Eohadrotreta不仅是华南而且是不同大陆间寒武纪第二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化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潍坊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馒头组上部的腕足动物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寒武系腕足动物属种多样性高、个体数量丰富、形态差异明显、地理分布广泛,具有辅助寒武系三叶虫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潜力.华北板块寒武系苗岭统沉积和化石记录发育良好,是中国苗岭统的经典研究区之一.前人己针对华北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腕足动物的系统古生物学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工作,但这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辽宁地区,目前对华北其他地区苗岭统乌溜阶腕足动物的研究程度仍然有限,相关生物地层学也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首次系统描述了山东潍坊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馒头组上部碎屑岩中的腕足动物,共鉴定出舌形贝型亚门4属5种,包括馒头组洪河段的舌孔贝未定种Lingulellotreta sp.indet.以及馒头组上页岩段的山西小舌形贝 Lingulella shansiensis(Walcott,1905)、德姆斯小舌形贝Lingulella damesi(Walcott,1905)、伊瑞克乳房贝Acrothele eryx(Walcott,1905)和东方原孔贝 Prototreta orientalis(Resser and Endo,1937).值得注意的是,在馒头组上页岩段的3层岩性略有差异的泥岩中,分布着3层完全不同的腕足动物,共有4种,但这3个组合都位于Bailiella lantenoisi带这一三叶虫生物带.腕足动物组合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交替现象,表明了腕足动物对环境背景的微弱变化具有较强的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