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人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及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诊断卵巢癌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血清人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BAR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及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水平对于卵巢癌发生的预测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确诊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及同期于医院体检的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96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GPBAR1、LC3及HB-EGF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卵巢癌发生与GPBAR1、LC3及HB-EGF的关系.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PBAR1水平为(707.69± 2.5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46.15±11.9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C3水平(0.53±0.1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0.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GF水平(597.45±110.3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02.36±93.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BAR1(OR=2.051、P<0.05)、LC3(OR=0.595、P<0.05)、HB-EGF(OR=1.974、P<0.05)是影响卵巢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 结果显示,血清GPBAR1、LC3及HB-EGF对卵巢癌的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68及0.817,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2.43%、65.13%及73.26%,特异性分别为68.59%、94.11%及88.24%.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2%和94.13%.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GPBAR1、LC3、HB-EGF水平升高,三者分别对卵巢癌发生的预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诊断效能更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TGR5基本性质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pbar1(TGR5)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多种组织如小肠、胃、肝、肺,特别是胎盘和脾脏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TGR5 mRNA.TGR5不仅是胆汁酸受体,也是多种选择性合成激动剂的受体,调节不同信号通路的衍生物,如核因子-κ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代谢调节方面TGR5参与能量稳态、胆汁酸平衡以及葡萄糖代谢.最新的研究已经将TGR5的功能扩大到其他方面,包括炎症反应、癌症和肝脏再生.这些新的发现表明TGR5是多种不同疾病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该文对TGR5基本性质及其新功能进行了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含量变化及原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陕西省内医院就诊患者中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对不同基因型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析,比较丙肝不同基因型G PB A R1受体含量变化及原因.方法:对就诊的679例丙肝阳性患者中的362例丙肝分型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含量、肝功能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中的GPBAR1含量.结果:14例Ia型和159例Ib型初期症状较轻,37例甚至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才被发现;144例Ⅱa型初期症状较重.胆汁酸受体I含量1a﹑1b和2a型结果明显高于3a、3b型和6a型(P<0.05﹚.丙肝患者治疗前后丙肝基因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肝不同亚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62例不同基因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内丙肝患者以Ib型和Ⅱa型为主,分型结果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情进程发展有较大关系.患者接受治疗后遏制了丙肝基因的复制,胆汁酸受体I含量在判断基因型严重程度和个体严重程度上有重要意义.不同基因型患者,因病毒不同分型对肝脏损害程度不同,所以可反映炎性指标的G PB A R1受体含量结果也有明显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汁酸膜受体Gpbar1在梗阻性黄疸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Gpbar1是第一个被证实的G蛋白偶联胆汁酸膜受体,其广泛表达于体内肝、胆、肾、肠、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等.梗阻性黄疸发生时,Gpbar1被胆汁酸信号激活,介导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在梗阻性黄疸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相应的病理生理功能.Gpbar1通过控制炎症、调节胆管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肾脏氧化应激、调节肠粘膜屏障与肠道菌群、调控瘙痒与感觉障碍、调控心血管功能等,可能是梗阻性黄疸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对Gpbarl在梗阻性黄疸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抑郁模型小鼠海马中胆汁酸受体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胆汁酸受体在抑郁模型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4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 10只、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 10只、慢性不可知性应激(chronic unexpected mild stress,CUMS)组10只.CUMS组每日 给予不同的CUMS;DEX组每日2次给予0.2 mg/kg的DEX灌胃给药,CON组和CUMS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灌胃.造模持续5周,每周称重.造模结束后,各组小鼠分别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离并称取小鼠海马及各脏器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l(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又称为 TGR5)的改变;小鼠血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5,FGF15)含量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同时使用不同浓度DEX处理大鼠胶质瘤细胞(C6)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FXR和TGR5蛋白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C6细胞培养基中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含量,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用5 mmol/L N-乙酰-L-半胱氨酸(NAC)提前预处理C6细胞2h,观察DEX对胆汁酸受体影响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EX组和CUMS组糖水偏好度降低,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均P<0.05),胆囊系数显著升高(均P<0.05).DEX组血清FGF15水平较CON组显著升高,CUMS组则显著降低(均P<0.05);CUMS组CCK水平较CON组显著增高(P<0.05).此外,2种抑郁模型小鼠海马中TGR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FXR显著增加(均P<0.05).C6细胞使用200 μmol/L和400 μmol/LDEX处理3d后,细胞内TGR5表达量显著减少,FXR表达量显著增加,培养基中GDNF和BDNF(BDNF仅在400 μmol/L组)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200 μmol/L DEX可显著提高C6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NAC预处理可部分逆转DEX诱导的C6细胞胆汁酸受体改变.结论·DEX和CUMS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内存在相似的胆汁酸受体改变,即TGR5减少,FXR增加;该变化可能与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膳食胆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的改善及对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膳食胆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例的影响.方法 建造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和体长,计算各组大鼠增重率和肥胖指数;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收集大鼠新鲜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取附睾周围同一处脂肪,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中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健康组的大鼠增重率、肥胖指数、血清TNF-α、IL-6、TG、TC和LDL-C水平依次降低,肠道中拟杆菌门比例依次升高,厚壁菌门比例依次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形态饱满,呈圆形,细胞壁模糊,细胞相交处可见有融合成大细胞团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体塌陷,体积较小,细胞壁清晰.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健康组大鼠结肠中TGR5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结论 膳食胆酸可减轻营养性肥胖大鼠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通过激活TGR5、抑制NF-κB通路蛋白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